19個新學期準備考試、做報告、寫筆記的數位學習與研究技能
19個新學期準備考試、做報告、寫筆記的數位學習與研究技能

寒假即將結束,國高中紛紛開學,大學生們也要在接下來一兩週陸續回到校園,新的學習開始,我想為大家整理幾個對於閱讀學習、考試準備、報告撰寫有幫助的數位工具與方法。

我現在依然對之前曾經在台中明道中學、台北敦化國中等學校演講印象深刻,我那時分享了如何利用 Evernote 建構第二大腦的方法,而在場同學們的反應,讓我看到他們對於如何建構一套有效的自我學習與成長方法,有著很大的熱情。(可參考我的舊文:2015 年的學生們值得珍惜擁抱的數位能力:方法篇

這也讓我後來在電腦玩物持續分享了許多跟教育、學習有關的工具和文章。而今天,讓我回想自己求學時代準備考試、做報告、讀書上課寫筆記的需求,來為即將開學的學生們推薦值得應用的數位技能。

之前其實我也在電腦玩物整理過一些對學校有幫助的文章,針對老師教學的部分有:

針對學生應用,並且主要針對「未來工作與職場技能」的部分,則有下面兩篇文章:

而今日這則文章,則主要聚焦在數位的學習與研究技能上,解決學生們實際準備考試、做報告與寫筆記的問題。

一、準備考試篇:

技能1:有效的間隔記憶練習

我現在都還清晰記得自己當年準備各種大小考試時的心情,考試是一個明確可衝刺目標,目的就是在考試的那一個時間點,自己的大腦中擁有最完整的應答記憶能力,能夠面對各種問題來做解析。

而要強化這樣的記憶能力,無論是單純的臨時抱佛腳,還是沒有明確方法的閱讀,效果都是很低的。而效果較好的做法,可以嘗試看看「間隔記憶法」。

我還記得自己準備研究所考試與華語文教學考試時,也沒有真的過度提早準備,而是選擇一個可以滿足我下面準備流程的時間點開始:第一步我先概覽所有考試範圍內容,並做下針對考試準備的筆;第二步我針對自己記憶較薄弱與較不懂的章節進行複習;第三步我則針對自己認為考試最關鍵的重點進行強力練習;如果時間足夠,第二第三步可以重複循環。

  • 先建立一個整體知識的概觀。
  • 針對重點建立短期記憶。
  • 反覆練習建立關鍵點的長期記憶。
  • 概觀的理解,搭配重點的記憶,就可以在考試時連結出答案。

這樣的練習,可以幫我有效在考試的時間點,大腦是對考試知識有著最強力記憶和最通徹了解的狀態,這種針對重點循環往復記憶的練習是快速而有效的,所以現在下面這些數位工具,就可以幫助我們做好考試需要的「間隔記憶練習」。

技能2:記憶工具: 考生救星 Anki 教學:背單字與練習考古題的最佳軟體

間隔記憶法的最專業工具之一,或許就是老牌的「 Anki 」,他可以把考試需要的知識、考古題設計成「卡片組」,然後透過設定好複習間隔時間,設計好每天的複習課程,並且她在各種電腦與手機上都能使用。

你的使用方法可以是這樣:一邊做第一次考試學習,一邊當作做筆記一樣把重點製作成 Anki 卡片,這樣讀完第一次,你的卡片牌組應該也製作好了,於是只要設定好間隔複習的份量與時間,之後就可以輕鬆地進入複習進度。

技能3:記憶工具: Quizlet 遊戲化背單字卡軟體教學,一億五千多萬學習集免費用

除了 Anki 外, Quizlet 是另外一個很適合用來做考試間隔記憶複習的工具,他可能沒有 Anki 那麼專業與高自訂性,但 Quzlet 的優點就是更雲端化與遊戲化,更適合在行動裝置使用。

技能4:記憶工具: Reflect 讓 Evernote 會自動複習!免費記憶閃卡製作

另外,如果你長期閱讀電腦玩物,跟我一樣都用 Evernote 做筆記,包含你的學習與考試筆記也不例外,那麼你可以利用「 Reflect 」這個免費服務,直接把 Evernote 的筆記變成間隔記憶練習的工具。

我自己在學習一類新知識主題時就常常這麼做。

二、做筆記篇:

技能5:上課筆記: 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

身為學生,要準備考試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在閱讀或上課做筆記時,可以區分一下什麼是為了考試而做的筆記,什麼是為了自己學習成長而做的筆記。

我記得自己大學一邊聽課一邊寫筆記時,除了當然還是會記下老師說的會考的重點外,另外我還常常「很開心的」在寫自己思考的筆記,而且我還會用不同顏色的筆來記錄這兩種筆記。

什麼是自己思考的筆記呢?例如我跟古人的理論對話時,我的想法是什麼。例如我對老師說明的解釋有沒有什麼不同意見。例如我對老師講了一大堆後,我自己用自己的話理解說明的簡單版解釋是什麼。

那時候我就常常練習在「寫筆記」,更有時候我會「說筆記」(可參考技能 5 的文章連結),這個持之以恆的筆記方法,對於鍛鍊出我目前的思辨能力、創造能力,非常的有幫助,我也推薦學生們應該從練習這樣的筆記開始。

技能6:論文筆記:編輯教你整理一本書最快的索引筆記法,紙筆記可用

學生大量閱讀書籍、論文,有可能是為了以後的報告、論文做準備,這時候你的閱讀可能想要同時滿足下列需求:

  • 如何快速的對書籍上、論文上的資料做好整理。
  • 如何讓以後要寫報告時可以快速引用。
  • 如何一邊閱讀一邊建立以後報告的文章架構。

這時候,我上面這篇文章提到的「索引筆記法」,應該可以幫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尤其如果你把索引筆記建立在數位筆記上,相信效果還會加倍,因為數位筆記更容易索引:「 Evernote 整理的目錄清單分類法」。

技能7: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深讀、反芻、拆解三步驟

但是如果你的閱讀不是功利性的,而是真的自我學習導向的,事實上後者的閱讀對以後長久的幫助更大。

我記得我的大學時代,非常喜歡讀課業主題以外的學習性書籍,例如我念中文系,可是我也很喜歡看科普書、西洋哲學書、心理學、現代理論書籍,甚至我的課餘時間大多都唸這些「閒書」。可是我發現,這些閒書的知識,幾乎都可以回証到我寫的中文系相關的報告論文中,甚至因此讓我的報告更出色。

而這時候,讀這些非為了考試而讀的書籍時,就是要有效「自學」某個知識的時候,而「自學的閱讀筆記法」,我建議可以參考我上面文章裡所說的深讀(但不是慢讀,有時候還是快讀)、反芻、拆解三的步驟,相信這樣的讀書筆記會更有幫助。

技能8:技能筆記:做好大人的學習筆記:如何開始建立你的技能系統?

又或者你的閱讀學習不是功利性、也非知識性,而是真的要學會某個「技能」的學習,那麼這時候你需要的不是讀書筆記的方法,你需要的是「如何記住、精煉、突破自己經驗的筆記法」,例如要學寫程式、學樂器、學寫作都是。

這時候,我建議你可以試試看我上面文章裡的「學習筆記步驟」,裡面的關鍵就是留下你的經驗,把經驗轉化成有效的技能點數。

技能9:第二大腦: 跟過去的自己取經:用第二大腦高效率思考的系統方法

當學會上面的上課筆記、論文筆記、讀書筆記、技能筆記後,你就需要一套「有效的整理系統」可以將這些筆記收納、整理、使用,並且我們要思考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今日的學習,有沒有辦法為了幾年後的自己而準備?」

於是,一套「數位的知識管理系統」需求就會產生,因為我們現在做的筆記,不只是短期使用,更希望長期都能被搜尋到、並且隨時都能做整理,這時候數位搜尋與雲端同步,會比紙筆資料更容易達成我們想要的這個效果。

而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的適合的工具,目前我會推薦在 Evernote 或 Onenote 中二者擇一:

技能10:數位知識庫:Evernote 整理三部曲:最最少整理完成高效率使用

技能11.數位知識庫:超深入剖析 OneNote 教學!筆記術專家必備17個功能

三、做報告篇:

技能12:報告的組織:心智圖方法教學我的真實經驗版,發散到收納複雜思考的9步驟

第三部分,讓我來聊聊開始做報告後的方法,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之前學習、收集的材料,組織成一個報告大綱,但是普通的的組織就是合併組合材料,而「精彩的組織」卻可以從既有的材料出誕生「新的創想」。

如何做到從既有的材料出誕生「新的創想」?我的經驗是依靠心智圖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使用心智圖時有一個訣竅,那就是關鍵不只在發散,也不是把所有東西放上心智圖就好,更重要的是找出「連結」,尤其那些「意外的連結」,會是你的報告比別人精彩的地方。

這中間如何從概覽視野、發散思考,到找出隱藏的神秘創意連結,都可以參考我上面這篇真實的心智圖使用經驗。

技能13:大綱工具:WorkFlowy 教你如何簡單打點大腦靈感、專案任務流水帳

技能14:大綱工具:讓腦中混亂回歸條理: Dynalist 強烈邏輯組織者的筆記工具

如果你組織報告時,用不習慣心智圖工具,那麼可以試試上面這兩個「專業的大綱工具」之一。無論哪一個,都可以幫你在便利的整理介面中,快速輸入與重整自己的報告大綱,做好嚴密且有彈性的分層組織,還可以利用標籤等功能彈性整理。

更可以在小組報告時,協同合作小組的報告大綱。

技能15:寫作技巧:如何開始一場寫作風暴?編輯給任何人寫不出東西時的建議

構思好大綱後,接下來你馬上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不用自責,寫不出內容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在寫作時很容易犯了一個「太想要認真寫」的毛病,而事實上我們只需要先把腦袋想到的東西寫出來就好,因為先寫出來,才會愈寫愈好,甚至會愈寫而想到愈多內容。

所以當你寫報告與論文時,也遇到這個寫不出東西的難關,那麼我上面這篇文章的方法,一定會對你有幫助。

技能16:寫好觀點: 四個幫助你快速成長與建立觀點的寫作練習

而當真的寫出內容後,就是要開始在內文中強化觀點的表達,如何寫可以讓你的觀點立論更強而有力呢?上面這篇文章裡我提供了四個簡單實用的寫作練習,提供給準備寫報告的你參考。

技能17:寫作輔助工具:英文寫作與英文文法檢查必備軟體! Writefull 完全免費介面精美

如果你常常需要寫作英文論文與報告,需要檢查英文文法,需要查詢很多英文詞彙,那麼上面這個專用的寫作輔助工具,應該會對你帶來不少幫助。該篇文章中,我也延伸推薦了其他類似工具,讓你可以自由選擇。

技能18:收集資料:如何有效收集資料?給知識工作與學習者的建議流程

要做出一份好的報告,收集資料的過程不可或缺,但收集資料沒有想像中簡單,如果只是單純把資料一直累積,那不只要寫報告時使用率很低,太多的資料也會讓你很焦慮。

所以做報告時也要先學會「有效收集資料」的技巧,上面這篇文章我就提供了我自己實際工作上使用的收集資料流程。

技能19:邏輯思辯:圖像化鍛鍊批判性思考: Arguman 幫你畫出論辯地圖

最後,好的靈感常常是在「不斷的批判思考」下誕生的,而要鍛鍊批判思考,可以試試看上面這個叫做「 Arguman 」的工具,他甚至可以幫助你們小組進行一場線上的邏輯論辯,最後想出這份報告最優秀的觀點。

以上,就是我花了將近四個小時的時間重新撰寫,補充各種學習、上課、考試、做報告的實境情境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我的解決經驗,並加上數位技能與工具的應用方式解說,希望這樣的一篇文章,可以提供大家在新學期課業與自我成長上實際的幫助。

延伸閱讀相關的其他學習文章: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

關鍵字: #創新教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