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見澄川伸一,可以立刻感覺他的SONY血統。他穿著一身黑,講著一口流利英語,徒步走過57個國家;他的辦公室一派的白,他的作品令人感覺簡單舒服。整體來說,就是一種充滿國際感的日本味。
澄川伸一的確和SONY有很深的淵源。他甫自千葉大學畢業後,在300個應徵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年度進入日本SONY設計中心的十人小組之一。SONY設計中心在日本只挑設計的精英,這些被挑選過的工業設計師,會被派去工廠深度理解製作流程、也接受多面向的美學訓練,而且因為組織規模維持在200人左右,所以設計師素質又高又平均,素被稱為日本工業設計師的培訓搖籃。澄川在SONY的八年過程中,負責影音產品和電視設計,其中還被派到美國SONY設計中心去做隨身聽和耳機的設計。
一九九一年,他成立了個人事務所,將設計領域擴展到衛浴產品、相機、和家具等,澄川活躍的身影更出現在日本各大設計大賽中,而也因為他常常得到大獎,知名度在很短的時間內在設計圈內擴散開來。目前他的案源,除了百分之五十是由客戶直接委託,另外一半就是透過比賽的作品,由廠商直接找上他請他把得獎作品變成可以在市場賣的量產商品。
澄川認為設計就是去連結左腦的理性和右腦情感的工作,左腦負責功能性、右腦負責產生源源不絕的創意和趣味。他在SONY八年的歷練訓練了他的左腦,到今天他仍認為「該吃的苦還是要吃,該紮的馬步還是要紮。」澄川伸一強調。「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設計師,如何可以了解怎麼控制塑膠、金屬,又如何理解使用者經驗,又怎麼能在設計和製作流程產生衝突時解決問題?」
右腦的培養部份,澄川伸一依賴大量的反省、旅行和學習跨領域的知識。
創業後澄川伸一第一件事是先把家搬到坐電車到東京市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東京近郊,因為「東京生活太緊張了,好的設計師要能夠提出更好的生活風格提案,就要維持沒有壓力的生活方式,要不然作品怎能美的感動人心?」澄川伸一的辦公室儘管離東京有一點距離,安靜的空間卻讓人可以理解他在這裡可以做深度的思考。
澄川去過很多國家,最愛的是南非,「沒有比非洲更適合觀察人類社會原型的地方了,那裡的建築、色彩、生活型態無一不美」,澄川認為。前兩年他也開始學習建築專業、更熱愛潛水運動,他積極接觸世界的活動,也轉化為他作品中的多樣設計。
澄川伸一設計的元素有兩個,消失與出現──把生活中不美的部份透過設計讓它消失,另一方面,已經很美的部份透過設計強化美感和優雅性。譬如他的「AQYARUM」系列,就融合了雕塑的原理,把本來生活中不易顯現的產品,變成家裡的美術品。譬如說甫得到二○○五年富山設計大獎的傘架,就是澄川透過觀察一般人家裡的傘架都不起眼也不好看,所以希望設計讓傘架「消失」的產品。透過澄川的設計後,傘架和花架變成了相似的物質,都「種」在澄川伸一用錫做成的「花田」裡。
澄川認為設計的商業價值,在設計與日常生活的的緊密度,因為設計的一點巧思,讓產品在我們每天一成不變的生命裡,增加一點火花與快樂的時光。「與純藝術不同的是,純藝術你要嘛就是愛它,否則就是恨它;但設計不一樣,設計和商業、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你設計的好,大家都會喜歡你的作品。」澄川伸一強調藝術與設計的差異。「所以設計不能背離商業,否則就失去了存在意義。」澄川強調。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