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輕鬆做好「時間管理」:推薦學生們13個遊戲化工具技巧
開學後輕鬆做好「時間管理」:推薦學生們13個遊戲化工具技巧
圖/ 電腦玩物

記得自己的大學時代,一樣是基隆台北來回通車,從家裡到木柵,那時車程單趟就幾乎要兩個小時,但我還是常常比同學更早到學校,到校後都還可以在上課前有半小時的空擋,那時候覺得自己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我選擇用這些時間看了非常多課外理論的書籍,很大程度奠基了我現在的思考能力。

現在回想,那正是開始「練習與感受時間管理好處」的時機。尤其在還沒有各種大小事情追著我們跑之前,如果就能養成好的時間管理習慣,那麼在未來進入職場瑣事纏身後,就能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時間,成就自己的目標。

而延續著上一篇「19 個新學期準備考試、做報告、寫筆記的數位學習與研究技能」文章推薦同學們學習技能。今天這篇文章,則要以「有趣且激勵」、「輕鬆但實用」的角度,來推薦同學們幾個時間管理工具與技巧,開始練習養成「活用」與「保護」自己時間的習慣,其實一般職場工作者或許也適用。

以下推薦,整理了我之前寫過的許多時間管理相關文章,想進一步了解工具或方法的朋友,可點開文章連結進一步閱讀。

一、有趣的「注意力」練習:

保護注意力」可以說是時間管理的基礎之一,尤其有大量空白時間可以運用時,我們很容易流於一直看電視轉台、上網一篇一篇看文章與討論區,然後空白時間很快消逝後,又後悔自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完成。

這時候就可以練習保護自己注意力,在外界有很多額外吸引時,還是能優先專注在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上。

1. Forest 用專注力養育一片森林,動人的時間管理 App

「 Forest 」這款保護注意力的時間管理 App 與 Chrome 套件,由台灣團隊開發,用有趣的森林養育象徵你專注力的茁壯,只要你能克制打開手機與電腦隨便亂逛的壞習慣,就能慢慢從分散的注意力中重新找回專注,有了專注,就能保護空白時間被更有效運用。

2. 把 Facebook 變待辦清單! Todobook 用看臉書激勵生產力

如果每次打開電腦準備寫報告時,都忍不住先打開臉書看看,然後就不知不覺陷入時間黑洞,一個小時就忽然不見了!這是因為不斷更新的動態消息有一種魔力,會把我們的注意力不斷往各種方向牽引,最後終至迷路。

這時候,說不定在電腦安裝個「 Todobook 」工具是個好方法,他可以在我們又忍不住打開臉書時,阻止我們,並提醒我們先去完成報告第一段,然後當我們陷入臉書的注意力吸引黑洞時,還會有個小娃娃隨時拉我們回到現實世界。

圖/ 電腦玩物

3. 番茄土豆: 番茄鐘 + GTD 夢寐以求的時間管理利器

當你更熟悉像是 GTD 這樣的時間管理理論時,或許你會想試試看「番茄土豆」這個更進階的工具,雖然進階,但是他一樣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幫我們隨時追蹤評分每天的時間管理分數,分數與成就感,就是遊戲化的基礎。

而番茄土豆的特色就是結合了對「專注力衝刺」很有效的「番茄鐘工作法」,每衝刺 25 分鐘後彈性休息 5 分鐘,讓注意力隨時維持高檔,這尤其對於常常要準備考試、衝刺報告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且實際的工作方法。

圖/ 電腦玩物

二、必要的「學習時間」測量:

我們通常對於時間長度的「覺知度」很低,所以常常會有「奇怪,一天好快就過去了,我今天的時間到底花在哪裡?」的疑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前面講到的注意力分散,導致沒有完成重要任務所致。另一方面則是我們沒有好好體檢一下自己的時間運用。

4. 打醒你對時間的低敏感度! Toggl 專業工作者的時間追蹤利器

「 Toggl 」是非常多國外專業工作者會推薦的時間追蹤工具,他可以幫我們計算出每一天到底用了多少時間在做重要的工作(或是不重要的工作),而且追蹤計時方法非常簡單,還可以在電腦、手機上隨時同步時間追蹤紀錄。

一個很有效的做法是,利用 Toggl 計算「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做正事」,有可能這個數字低得讓你難以想像,而其實你會發現自己每天只要有 4~6 個小時是專注做正式的時間,就可以變得很有效率,這沒有想像中難,只是我們必須先用時間測量來打破對時間的低敏感度。

圖/ 電腦玩物

三,簡單的「時間區塊」與課表分配:

「排時間表」其實是我認為在時間管理上相對不重要的一塊,而且容易陷入花很多時間排出完美時間表,但其實通常都無法達成的窘境。

但相反的,擁有「時間區塊」概念,和「預留時間給自己」的想法,卻很重要,尤其當我們擁有大量時間可以揮霍時,因為時間是一種很神奇的籌碼,如果你不用他,他就會自動消失,或是被別人搶走!

所以無論你使用什麼行事曆,可以採用時間區塊的概念,把自己需要的時間先「保護起來」的方法:實作進攻型行事曆:學會留時間給自己的進度排程心法

5. 幫你成為更好的人! Google 日曆自動為夢想找時間

而如果你使用 Google 日曆的 App ,那麼這個工具有個神奇功能叫做「目標」,你只要跟他說你想養成的習慣與目標,他就會自動幫你預留時間與保護時間。

搭配「用 Google 日曆打造完美課表:滿足老師學生10大需求」,來試試看把空白時間做妥善運用。

四、好玩的「待辦清單」管理:

我們會有很多想達成的願望、想購買的物品、想去的地方,練習著把它們寫下來,轉化成具體的行動,然後一一達成,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這樣的練習對於未來的工作任務安排也非常有幫助。

6. Wunderlist「一起」實現願望!適合團隊合作的奇妙清單

而「 Wunderlist (奇妙清單)」是一個非常賞心悅目的待辦清單工具,有漂亮的背景,簡單易用的任務管理,更可以試試看跟同學、朋友一起完成某份任務清單的樂趣。

7. Todoist 用簡潔清單、快速管理,幫你完成偉大的任務

「 Todoist 」則是另一個訴求簡單有力的待辦清單工具,而他本身就納入了遊戲話機制,可以透過每日達成任務的次數獲取「 Karma 」積分,激勵自己的時間管理。

圖/ 電腦玩物

五、符合人性的「待辦清單」方法:

不過運用待辦清單也需要方法,如果想做的事情太多,清單列得太長,最後清單反而變成壓力,甚至變成無用的清單,所以下面這兩個方法,可以提供理性取向或感性取向的朋友,不同的時間管理方法。

8. 做得到的每日待辦清單:1-3-5 專注法則

你可以嘗試在每天的清單裡,優先把握最重要的事情就好,事實上完成的任務不需要多,而應該要精,通常最有價值的任務都是需要花時間的任務,所以反而任務完成愈少,有可能表示你的任務價值更高。

9. 不想做就別做!感性自動聚焦時間管理法

如果覺得自己不太適合理性的清單管理方法也沒關係,或許在學生階段我們還正在尋找對自己最有觸動的事情到底是什麼,這時候不妨用感性的「自動聚焦清單法」,先從「採取行動」出發,至於要行動什麼,你的心自然會引導你。

六、直覺的「小組時間」、「論文時間」管理:

現在基本上是雲端協同合作的工作事業,我們可以在學生時代就開始練習協同合作的技巧,例如做小組報告時,試著不要只用郵件、開會來溝通,試試看一些可以多人協作的方法,因為這能大幅增加效率、激盪靈感,應該也是未來職場上會用到的技能

10. 為什麼大家愛用 Trello ?最佳整理教學讓事情井然有序

Trello 雖然不是遊戲化工具,但是他的看板管理本身就直覺又充滿趣味,使用 Trello 的過程除了好上手外,也可以學會如何視覺化的「設計自己的工作流程」,能夠掌握工作流程的人,就能更妥善的將人生有效率地往前推進。

圖/ 電腦玩物

七、「遊戲化」養成好習慣練習:

最後,讓我們來補充一點更好玩的時間管裡方法。

11. 玩,很重要!我在 Habitica 跟真實人生玩遊戲的一年後心得

尤其本身就喜歡玩遊戲的朋友,或許會跟我一樣喜歡「 Habitica 」這個服務,他可以把各種課業計畫、學習目標、人生習慣變成「 RPG 角色扮演遊戲」,你可以用時間管理去打怪練功,還能培養自己角色。

甚至老師還能建立公會群組,帶著學生公會一起冒險呢!

圖/ 電腦玩物

12. 克服拖延不靠意志力,你需要這三個簡單可行技巧

或者不用玩一整套遊戲這麼麻煩,如果想要克服做報告、準備考試總是拖到最後一天的問題,可以來試試看我提供的三步驟技巧,簡單有趣,但常常能幫我醫治想要繼續拖延下去的症狀。

13. 養成好習慣之前,如何建立真的做得到的習慣養成目標?

最後的最後,學生時代也是養成習慣很關鍵的時期,「習慣」是我們人生的「功能」,你的功能愈多愈完善,以後要執行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例如我的早起習慣就是學生時代養成的:我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的 7 個方法,真實經驗版

而你可以利用上面兩篇文章提到的具體、有效,有時候還有點好玩的方法,幫助你達成養成習慣的目標。

時間管理不是很枯燥的事,而是要調整我們的人生,建立自己的成就感,進行更有趣更開心的人生行動,希望上述的時間管理工具與技巧,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