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市場持續衰退,17Life轉向思考,從寄杯服務尋找新出口
團購市場持續衰退,17Life轉向思考,從寄杯服務尋找新出口

走在轉型的路上,17Life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但要如何走到終點,則還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而最近,17Life似乎在「寄杯」服務看到一絲希望。

17Life去(2016)年營收小增10%,未能達到原本喊出的20億元目標,17Life總經理李易騰直言,主要是受到團購市場持續衰退的影響。也因為早預料到團購市場的低迷,過去一年來,17Life除了給自己冠上生活電商的稱號,希望能取代團購網的印象,同時他們則是把更多力氣用於成為一家「協助實體店數位化」的解決方案公司。

而在這條路上,目前17Life最知名的案子應該就是協助新光三越開發App,以及在實體百貨布建Beacon應用,和後台的數據分析導入。李易騰表示,導入效果不錯,預計2月23日第二階段服務就會上線。

17Life與新光三越共同宣布推出新一代新光三越App。.jpg
新光三越是17Life非電商團購業務的代表客戶
圖/ 17Life

在新光三越之外,17Life去年底也和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推出可以在線上購買咖啡寄杯,跨店領取的服務。李易騰表示,目前每天都有10%~20%的數量成長,已經在全家的咖啡銷售佔到「有意義的數字」。

團購不會歸零,只是從主角變配角

寄杯服務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對17Life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嘗試。

一方面,李易騰雖然強調17Life已經不只是一家團購網,也坦言團購市場在衰退,但不代表未來團購業務就會歸零。對17Life來說,團購只是會從主角變配角,如咖啡寄杯這項合作就是一個例子。

在過去,17Life的模式是以團購為核心,搭配推出熟客卡(虛擬會員卡),但效果不如預期,所以他們重新思考,改以會員的概念出發,再輔以團購等不同形式,達成協助實體店家增加來客率還有提袋率的目的。而和全家合作的咖啡寄杯,就是這個概念的實踐,或者更準確地說,咖啡寄杯是消費者看到的消費形式,但從17Life和商家的角度,重點其實是CRM(客戶關係管理)。

李易騰解釋,之所以會選擇從咖啡寄杯開始,主要是他認為消費者無法一次接受太多新概念,但寄杯已經行之有年,消費者多已理解,也能接受。而且咖啡在台灣不是一個小市場,以全家為例,2016年的銷量逾億杯,營業額估計就超過30億元。此外,他表示17Life也不會只做咖啡市場,接下來依循相同模式,也計畫擴大到茶飲、麵包等更多元的產品。

目標成為實體數位化解決方案平台

但如同前述,不論是代銷咖啡、麵包還是茶飲,重點其實不在品項,而是背後的解決方案。就像去年17Life進行A輪募資,在投資者面前擘畫出的願景,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要發展成一家滿足實體數位化需求的解決方案平台。

而李易騰也提到,O2O概念雖然已經發展多年,虛實整合早已不是新名詞,但他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把這件事做好,包括17Life也還在進化的過程中。而這塊市場上雖然競爭者眾,但他一方面認為O2O牽涉到的環節太多,還沒有誰真的完全打到誰,倒是這塊市場還需要更多人一起來炒熱、做大;另一方面,他相信17Life過去長達11年的經營,和超過2萬商家有合作關係,就是17Life相比同業的競爭優勢。

關鍵字: #O2O #新零售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