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Facebook之後科技史上最大規模IPO!Snap確定發行價,估值近240億美元
繼Facebook之後科技史上最大規模IPO!Snap確定發行價,估值近240億美元

當美國的青少年用Snapchat發著各種閱後即焚的消息時,他們的父母可能對Snap的股票更感興趣。美國當地時間3月2日,Snap將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按照每股17美元的發行價計算,加上斯皮格爾的「CEO獎」等期權,Snap對應的市值接近240億美元,已經遠超114.9億的Twitter,這也將是2012年Facebook之後科技史上最大規模的IPO。

因「小黃圖」走紅、拒絕Facebook收購、以眼鏡引發搶購熱潮、零投票權股票上市⋯⋯這家成立不到6年的公司,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用戶:從1,000到1,000萬

Snapchat最初只是其創辦人斯皮格爾在在史丹佛大學讀書時的一個課堂作業。2011年4月,斯皮格爾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了該應用的原型。

「所有人都說『這是一個糟糕的想法』」,斯皮格爾事後回憶道,「他們說這玩意兒不會有人用的,如果有,那也是用來發送色情訊息。」

Snapchat的前身 Picaboo。
圖/ 愛范兒

同年7月,斯皮格爾與好友墨菲(Murphy)和布朗將這個「糟糕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一款主打照片閱後即焚的應用Picaboo出現在蘋果App Store。

兩個月後,Snap公司宣告成立,Picaboo更名為Snapchat。

上線之初,Snapchat並未引起外界的關注,很長時間裡甚至連1,000個用戶都不到。然而,儘管彼時Facebook依然是美國人最常用的社交網路,但千禧一代卻正在逃離這個充滿父輩氣息的社交巨頭,Snapchat閱後即焚的特點恰好滿足了這些年輕人解放自我的需求,這款App逐漸在校園中流行開來。

不過,當時的Snapchat的確如斯皮格爾的同學們所預測的那樣,成為了發送小黃圖的工具,但也由此帶來了龐大的用戶群,上線僅一年多,Snapchat活躍用戶已達1,000萬,分享的照片超過1.1億。

2013年,Snapchat推出了另一重量級功能「Stories」(故事分享),用戶可以將快照分享至Stories供關注者查看,內容保留24小時。這一功能不僅受到普通用戶追捧,眾多名人也將其作為展現自己、與粉絲分享故事的窗口。

到了2014年,全美18歲的年輕人中,使用Snapchat的比例已達40%,此時的Snapchat儼然已成為美國年輕人,尤其是95後們的樂土。

兩拒Facebook

高速成長的Snapchat引起了Facebook的注意,後者在2013年到2014年期間曾兩次報價試圖收購Snapchat,第一次為10億美元,第二次甚至高達30億美元,然而傲嬌的Snapchat兩次都說了「不」,雙方的恩怨情仇也就此拉開大幕。

當時不少人都認為斯皮格爾一定是瘋了,但斯皮格爾顯然有更大的抱負。

如果你選擇了出售,你會立刻發現那並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而如果你選擇了拒絕,或許你會開始一段頗有意義的旅程。

2015年,斯皮格爾在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畢業演講上說出了這樣一段「雞湯」味十足的話,彼時Snapchat的估值已達150億美元,是收購價的5倍。

收購被拒後,Facebook開始了對Snapchap孜孜不倦的「模仿」之路,比如上線功能幾乎與Snapchat相仿的Slingshot(彈弓)應用,也曾在Facebook Messenger中測試過閱後即焚功能,前不久旗下的Instagram推出的Instagram Stories更是從名字到功能都與Snap Stories如出一轍。儘管做了這麼多努力,但Facebook依然無法撼動Snapchat在年輕人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Snapchat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 2014 年 10 月,推出第一個付費廣告
  • 2014 年 12 月,融資 4.85 億美元,估值達 100 億美元
  • 2015 年 5 月,日活躍用戶達到 1000 萬,每日發送快照 4 億張
  • 2015 年 6 月,麥當勞、通用電氣、Ted 成為首批地理濾鏡的廣告商
  • 2015 年 12 月,18-29 歲的美國人中有 36% 擁有 Snapchat 帳號
  • 2016 年 5 月,完成 F 輪融資 18 億美元,估值約 200 億美元
  • 2016 年 9 月,日活躍用戶達 1.5 億

雖然外界一直將Snapchat與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網絡進行比較,但Snapchat更喜歡將自己比作新形式的電視。隨著內容頻道Discover和支付功能Snapcash的加入,如今的Snapchat的確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通訊應用。

圖/ 愛范兒

在2016年更名為Snap Inc.之後,該公司明確了自己「相機公司」的定位,Spectacles的火紅也證明了Snap在這一領域的潛力。

依靠廣告的變現方式過於單一

目前Snap日活躍用戶數已達到1.5億,龐大的年輕用戶數讓 Snapchat成為了廣告商的寵兒。自2014年電影《碟仙》(Quija)成為Snapchat上第一個付費廣告以來,廣告業務已經成為了該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達到了全年營收的95%以上。

在廣告投放形式上,Snap 也是各種花樣翻新:短片廣告、擴增實境動畫Lenses、Geofilters濾鏡、Discover頻道、「現場故事」(Live Stories)等,垂直化和影片化是Snapchat上廣告的特色,而藉助濾鏡、Lenses等形式,又能讓廣告商以更為自然的方式與用戶互動,這是Snap在廣告行銷上的過人之處。內部數據顯示,Snapchat上的影片廣告觸發的點擊要比其他平台高5倍。

圖/ 愛范兒

除了廣告投放,Snap也在嘗試其他獲利模式:付費重播功能——0.99美元可購買3次重複播放快照的機會,此舉也引發大量反對之聲;試水電商——在Discover推出蘭蒄第一個可直接在平台內支付的廣告;鏡頭商店(Lens Store)——提供付費鏡頭服務;硬體——智慧眼鏡Spectacles。不過與廣告業務相比,這些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不過,儘管廣告收入逐年上漲,但要支撐起200多億美元的估值,Snap顯然還要開拓更多營收渠道。

Snap上市後,誰是最大贏家?

隨著這輪大規模的IPO完成,斯皮格爾和墨菲的身價均達到了40 億美元,躋身超級富豪行列,投資Snap的VC們也終於可以成功退出,兌換這張價值不菲的彩票。

Snap的股權分配情況。
圖/ 愛范兒

按照Snap 200億美元的估值計算,Benchmark Capital和Lightspeed作為Snap第一、二大投資機構股東,將分別獲得26億和10億美元,前者的投資回報率高達25倍。

另外,騰訊阿里也能在Snap的這次IPO分一杯羹。騰訊參投了Snap的B輪融資,阿里則在E輪領投了2億美元,當時Snap的估值已經有150億美元。因此,騰訊和阿里在這次IPO取得的收益並不高,當然他們也不會在乎這點錢。

有趣的是,從索尼當年被駭洩露的一封郵件中可知,騰訊當年曾有意領投領投接下來的C輪,並有可能成為Snap的戰略投資者,但斯皮格爾提出的40億美元估值讓騰訊無法接受。

上市並非萬事大吉

各方都沉浸在Snap IPO的喜悅中,但最終他們可以從中拿到多少,還取決於Snap接下來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公司上市首年股價下跌似乎已成為常態,就連Facebook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也難逃魔咒。

路透社資料顯示,IPO總價位居全球前25名的科技公司,其股價在上市後第一年普遍下跌,跌幅從25%至71%不等。

以Facebook為例,2012年5月該公司在IPO當日募得160億美元,但隨後4個月股價暴跌50%以上。

荷蘭網路服務供應商World Online BV更是遭遇了退市的命運。該公司曾在2000年3月完成了科技史上規模第六大的IPO交易(28 億美元),當時恰逢網路泡沫的頂峰時期,然而當10個月後它被義大利的Tiscali SpA收購時,股價已經下跌了68%。

Google是少數的例外。2004年8月上市後,Google股價在第一年暴漲180%。

考慮到Snap的營收極其依賴廣告業務,加上用戶成長速度有放緩跡象,Snap的未來存在著變數,倘若上市後未能取得開門紅,也就不足為奇了。

Snap也在其招股書中對投資者提出了警告:

我們在過去曾經發生過虧損,預計未來仍將出現虧損,並可能永遠無法實現或保持盈利。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snap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