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和網路相遇,向左走?向右走?
當金融和網路相遇,向左走?向右走?

上一篇介紹傳統金融和網路金融之間存在「四步之遙」的距離,其中,「客戶接觸點」代表發展模式的差異;「新支付應用」代表破壞式創新的衝擊;「風險控制」代表營運思維的不同;「目標客戶」代表經營文化的鴻溝。面對這些差異、衝擊、不同和鴻溝,核心都是金融,但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網路化金融,而是帶有網路基因的「新金融」,一個需要全新監管規則的「網路金融業」。

日前金管會正式公告「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通稱「金融八法」),預計立法院本會期可三讀通過,最快年中正式實施。對此,業界多持正面態度,核心的「容許試錯」精神實為產官解套,為雙方的實際探索免去可能觸法的風險,是對科技創新支持金融發展的鼓勵。

我們正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偉大時代,創新必然有試錯的學習過程。監管的責任是營造這樣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避免過度干預市場,讓改變得以潤物細無聲。面對眼前政策紅利,對金融保險業和網路科技業而言,都是提升客戶體驗、實現彎道超車、擴張企業邊界的最佳時機。最終,成功的基因融合方能帶來嶄新的「網路金融業」。

台灣在第三方支付和Uber議題上衝突不斷,這是因為網路科技和相關行業、監管各有不同立場,也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與網路業不同,金融業和金融監管認為金融科技(FinTech)首先帶來破壞和擔憂,接著才是機會和期待。不過,過去的矛盾和衝突,卻也為我們梳理出未來網路金融的可行發展路徑。

金融創新,大多來自其他科技領域的跨界。以保險為例,當面對共享、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新經濟時,所面臨風險的改變,必然要使經營風險的方法隨之改變。對傳統金融而言,既有的門市(服務和業務拓展據點)、業務員(直營隊伍)、中介(第三方合作代理)、電銷(電子化通路)等發展模式何去何從,是轉型同時必須考慮的議題。

當金融走向網路:學習網路思維,從營銷和產品著手創新

金融可以從自身的網路化和網路應用開始,一方面學習如何服務網路新生代,同時思考如何從網路獲取非金融用戶。當金融走向網路,從節約營運成本、提升通路效能、提高服務質量,用「網路為金融插上翅膀」的思維來看網路,是比較務實的。以保險為例,從售前、售中到售後,網路正促使保險從「銷售、產品、技能」向「服務、客戶、專業」轉變;跨業衍生的「綜合金融」,一種交叉銷售、增強客戶黏性的銷售策略也正在興起。

專業的提升,讓過往奉行產品銷售和大數法則的一般業務員,向提供客戶解決方案和學習大數據法則的理財規劃師轉型。產品電子化、手機和應用的普及,提高了獲客的便利性和競爭格局。部分較早接受網路的公司,正把擾民的電話銷售,轉型為網上獲客、電銷促成的「網電模式」;把缺少效能的直銷,轉型為網上獲客、業務員促成的「O2O模式」;同時發展電子化工具和應用,協助業務員在團隊、客戶、展業、服務等方面做好管理;並通過行動設備,為客戶打造省時、省力、省心的服務體驗。

但是,插上網路翅膀的金融,原本的陸軍和海軍不會因此變成空軍。金融必得學習網路的思維,另建一支打擊面廣的網路空軍,以創新為雷達去發現藍海,實現彎道超車和企業邊界的擴張,這一點,我們將在日後分享。唯有跳出傳統思維,擁抱多元意見,不被過去的經驗束縛(尤其是成功經驗),不在原本的市場上廝殺,金融才不會視網路為跨業進來的攪局者和競爭者。

金融該怎麼創新?有模式、營銷、產品三種路徑,若考慮市場的接受過程和初期較小的投入風險,雖然影響較小,我仍建議從營銷和產品這兩個領域著手創新。創新有方法,也需要資源、時間、耐心,失敗的癥結往往在於傳統產業對短期KPI、投報率的要求,在過時監管的保護下,導致競爭力盡失。如何平衡財務上的「邊際思維」(只看到發展新創必須投入的資金)和戰略上的「全面思維」(看不到不投入所要付出的代價),這些個性化議題,需要公司領導層的智慧決策。

當網路走向金融:從跨業合作開始,找到痛點

反之,當網路走向金融,會發生什麼情況?以大陸市場為鑑,常見到對金融的不瞭解,對風險的無知無畏,為追求極致簡約的用戶體驗,挾用戶和流量以令金融,在市場瀰漫先試先行的氛圍驅動下,不良企業遂走向資金池騙局,最終破產或引爆社會事件也非偶發案例,早年的P2P和最近的互助會社,均是如此。因此,對網路業而言,體認金融是全然不同的跨業,有著嚴謹監管要求,不把過去的經營經驗和管理辦法直接照搬,是必修的課程和過程。

網路可以從和金融的跨業合作開始,一方面從第三方瞭解金融的核心價值,同時評估以自身資源要贏得哪個金融利基市場。以網路遊戲為例,遊戲的裝備、帳戶被盜,對玩家而言,無論是情感或時間,是不能接受的災難;對遊戲公司而言,無論是資料或商譽,是不能恢復的損失。如果你是玩家,該怎麼辦?如果你是遊戲公司,該怎麼處理?你有選擇嗎?痛點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2011年,全球首款「網遊虛擬財產責任保險」和中國第一個第三方網遊資料安全託管平台「寶物銀行」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網遊世界和金融的合作大門從此打開!

這個項目,從開始到上線花了九個月時間。由於項目的推出,遊戲的保險市場需求開始受到關注,兩年後中國政府開放個人購買虛擬財產損失保險,遊戲公司和遊戲交易平台在2C的網遊保險市場開始進入規模化階段。之後,隨著第三方支付、網路保險公司等「新金融」的進一步開放,網路業者對金融的參與也呈現多元的發展。

台灣的第三方支付,過去認為金管會的政策偏向銀行且開放滯後,造成發展受限,且在本土第三方支付還沒有機會成長之際,便率先開放外籍兵團進來,導致處境更加艱難。網路業過去的業務和金融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從未想過有一天被金融監管,也從未被監管,一旦做第三方支付,要跨入金融,便要面對金融監管,這同樣是一個痛苦的思維轉變過程。

創新必然有觸法的風險,剛開始只能在灰色地帶遊走,找出雖不適法卻也不犯法的辦法;但「金融八法」即將為金融創新的可能觸法解套,為有志之士提供一展拳腳的機會。面對過時的法規,過去第三方支付的抗爭抱怨是必然也有其必要性,但機遇已然來臨,網路業與其讓機會流失,若能把握這次「金融八法」的開放契機,豈不更好!

當金融和網路相遇,無論向左走或向右走,我相信要比不走來得好吧!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