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金融新創L Market的不動產擔保P2P模式
拆解金融新創L Market的不動產擔保P2P模式
2017.03.16 | 新創團隊

前陣子有個小小的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新聞是號稱 Fintech 新創公司的 L Market(債權商城)的成立發表會,該公司主打房地產抵押擔保 P2P 借貸。

引起我注意的並不是商業模式,其實還是發表會上請來了目前在台經院擔任院長的林建甫院長,林院長在我大學那時是台大經濟系的系主任,我是因為院長會願意為這家廠商站台而感到好奇,因此花了點時間研究。

如前面所說,L Market 是一種附有不動產擔保的 P2P 金融模式,債權商城平台把借款人的債權切細分散到每個願意投注資金的「投資人」,宣稱最小投資額是 1 萬元台幣,意即只要願意承擔風險,人人都拿得出區區一萬塊進行投資,而且可以獲得比銀行定存高好幾倍的報酬。

而且借款人提供房地產抵押,借款人一旦違約,立即進入拍賣程序,拍賣所得的價金則可用於償還投資人所投入的資金。金流都交由第三方支付公司辦理,來源、去路皆清楚,債權、合約等,都交由律師託管,姑且不論承接金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律師公信力與資質如何,至少是個交易風險控管相對安全的模式。

目前 L Market 上只有兩個標的案件可供投資,金額分別為 350 萬及 500 萬台幣,擔保的不動產都位在新北市板橋區,宣告的年化報酬率分別為 7% 與 8%,天期都是 2 個月多幾天。是說新品上市的前幾個案子長相通常不會太難看,以免嚇跑有意願投資的客戶。

觀察1:標的案件內容

首先看標的案件的內容,以網站上宣告的擔保物坪數,以及用目前板橋的房價來估算,借款 350 萬或是 500 萬都不到房價的一半,不太可能是購屋貸款,借款人要為了這麼小筆的金額冒上房屋被強制法拍的風險,可以推測這些物件多半是二順位抵押融資。

換句話說,假使進入法拍,債權清償的順位為何?以及拍賣所得在清償了第一順位之後是否還足夠清償第二順位的借款?是投資人要注意的地方。

觀察2:年化報酬率

其次是年化報酬率 7%至8%,以現今房貸利率大約 2% 左右來看,這樣的報酬率確實高得不像話,畢竟投資人的報酬率來自借款人支付的利息,也著實讓人懷疑借款人如果願意支付高於一般房貸市場利率甚多的價格,是否也意味著違約風險也高?

事實上, L Market 網站上宣告的是「年化」報酬率,以產品天期約 2 個月簡單計算,則是月息 0.6%~0.67% 之間(以 7% 或 8% 直接除以 12 計算)。用民間借貸利率的口語來說,就是月息不到一分利,借款人借得這筆錢之後,能在 2 個月之內想辦法增值 2% 以上,就足夠支付投資人要的報酬。

(上面的試算是為了簡化,所以用直接相除計算月利率,用複利計算相去不會太遠。)

這樣的融資利率高不高呢?中央銀行有公告所謂的「民間借貸利率」,雖然央行已經一年多沒更新了,不過從統計表中,民間借貸利率平均數大約是 2% 上下(月息 2 分),也就是年利率 24% 左右。

請別忘了,主管機關的這類統計往往與民間實際借貸利率相比,是保守又偏低的。意思是說,不考慮一個借款人在這個融資平台上所要付出的手續費、信託費、金流處理費......等,年利率 7%至8% 相較其他民間融資利率來說,仍然是很佛心的低價。

網站上沒公告費用怎麼計算,我們先假設是 0 吧。融資所得到的錢是扣掉利息後撥入,還是不扣利息撥入,對實質利率影響差異其實已經可以忽略不算。

但是以中國大陸 P2P 網貸的經驗,網貸平台向借款人收取的實質利費率(利率加上費用),年化之後都遠遠超過台灣民法所設定重利罪的上限(年息 20%),否則平台自己都難以生存。

介於銀行與民間借貸之間的借貸方式

能上Facebook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那些借不到錢的人,以及那些銀行不知道該怎麼把錢借給他們的人,為什麼願意借這麼貴的錢。他們通常願意拿出身邊的資產作為擔保,換取(融資)一些現金出來。

這種通常被銀行稱之為「當鋪」的生意,意即違反銀行授信教條(授信 5P)的融資業務—資金用途不明(你怎麼知道他借錢去付醫藥費還是炒股?)、還款來源不明(難不成每個案子都要拍賣資產?),銀行往往核貸困難,因此,通常就只好走民間借貸的管道。

我個人無意貶低當鋪業者的意思,市場區隔有所不同。但也請各位看官不要以為只有窮人會去當鋪,有錢人跑當鋪、到銀行抵押資產做當鋪生意的也不在少數。

因此,其實這個平台是個介於銀行管道與民間融資之間的區隔市場,收取的利率比銀行高,但卻比一般的民間融資低(應該吧?)。 我個人無法針對這樣的商品做出任何的推薦或是否定,市場應該是要更多元開放的,讓多一點業者試試不同的模式絕對不是壞事。

最後,投資人為什麼可以獲得高於銀行定存的報酬,是因為投資人額外承擔了借款人違約的風險。金融體系若是透過銀行發放融資的話,是由銀行承擔授信違約的風險,存戶通常不需要承擔授信戶違約所造成的損失。

P2P 借貸平台把利潤留了一部分給投資人,也把承擔風險的責任轉嫁給投資人,想投資的話,還是得衡量自己願不願意承擔投資本金的損失。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Data Su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