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下一款新車?Model Y其實就是Model 3加上鷹翼門
特斯拉的下一款新車?Model Y其實就是Model 3加上鷹翼門

收了不下40萬預定訂單,但還沒正式量產的Model 3最近都沒有什麼新消息,特斯拉又有新車曝光了。

這次曝光的新車代號叫做Model Y,是一款中型SUV。

小型SUV的出現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喜歡在Twitter上秀肌肉的Elon Musk,其實早在一年半前,就曾經確認過Model Y的存在。

Model Y假想圖。
圖/ 愛范兒

作為一款中級的SUV,Model Y將會採用與Model 3相同的開發平台,售價也會比Model 3略微高一些,目前的預測是Model Y在美國市場的起售價會在4.5萬美元(約台幣138萬)左右。

這是基於Model 3的中型SUV,但讓人激動的鷹翼門可能還在

如果你經常關注車市就會發現:

在中國市場,還有什麼比SUV更受歡迎?

那答案一定是豪華品牌緊湊型SUV。

與B級車(中檔轎車)相似的售價,更大的空間,讓豪華品牌緊湊型SUV在中國市場極受追捧。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特斯拉發布Model Y且在一段時間後能做到供應充足,那麼這款SUV一定會比Model 3更受歡迎。

至於Model Y會是個什麼樣子?整體上Model Y會像是一個縮小版的Model X,但在外觀上,會更傾向於Model 3的設計。

Model Y概念圖。
圖/ 愛范兒

目前已經有不少Model Y的概念圖放出,匯總起來,有這樣幾個關鍵的點值得關注:和Model 3車長類似、有鷹翼門、內飾設計仍是簡約的家族風格,以及同樣配備全自動駕駛。

Model 3的尺寸鎖定在長:4,676mm,寬:1,885mm,高:1,435mm,軸距為2,870mm。這樣來看的話,車長與Model 3相當的SUV Model Y尺寸與奧迪Q5相當。

圖/ 愛范兒

因為大型SUV Model X其實就是使用了和轎跑車型Model S同樣的平台,所以Model Y與Model 3的同平台其實是不讓人意外的。

Model X就是基於Model S平台開發的。
圖/ 愛范兒

定位類似的車型使用同平台的好處在於,車廠可以在平台確定後短時間內低成本的推出更多專注於細分定位的產品。在推出了Model Y後,特斯拉也就實現了用4款車,定位高端轎跑、高端SUV、中級轎車和中級SUV的佈局。

說個題外話,為了完成全覆蓋佈局且盡可能不會出現定價的交叉,特斯拉最近已經停售了最便宜的Model S 60車型,而將原有的60車型從75開售。數字編號代表的是車型的內置電池容量,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車型的續航能力。

圖/ 愛范兒

這一舉動的意圖其實挺明顯的:為定位中級轎車的Model 3高配車型讓路,以免讓消費者產生購買選擇上的糾結。

圖/ 愛范兒

至於Model 3和Model Y哪個更值得選,首先Model 3已經量產在即,你能拿到Model 3的時間會比Model Y更早,另外Model Y的起售價比Model 3預計高1萬美元,進到中國加上各種費用基本在10萬人民幣(約台幣45萬)左右,10萬人民幣(約台幣45萬)同樣的平台,多加一個鷹翼門,和稍大些的車內空間,值不值看自己喜好。

愛范兒此前也做過一次Model 3最全選購指南〈特斯拉Model 3開始試量產了,但你了解完這些還等得下去嗎? 〉可供對比參考。

看上去這麼美好,Model Y什麼時候會發表?

因為和Model 3使用的是同平台,所以中級SUV Model Y的最終發布其實是個Model 3息息相關的。另外,我們也可以參考下與Model S同平台的Model X發表過程做個理性判斷。

Model 3是在2016年4月發表的,目前Model 3已經在2017年2月底開始了試量產,前兩天還有人拍到了Model 3的路試照片。如果一切順利,特斯拉Model 3將會在今年7月份開始正式大規模量產,已經預定的車主會在2017年年底之後正式收到車輛。

Model X。
圖/ 愛范兒

所以理論上Model Y很有可能會在Model 3車型量產能力穩定後正式發表。對比使用Model S同平台的Model X來看,Model S是在2012年正式開售的,而Model X計劃的量產時間是2014年,事實上,經過多次跳票,中國的Model X車主,直到2016年才拿到了三年前訂下的Model X。

圖/ 愛范兒

這其中暴露出了一個問題,特斯拉的生產,非常依賴供應商的生產能力,由於特斯拉需要的零部件設計往往比較激進,造成最讓人糾結的木桶效應,量產的困難經常會直接反饋到整車的量產進度上。就如同Elon Musk在去年告知投資者的事情:

我們的生產進度取決於動作最慢,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供應商。

特斯拉Model X車型多次跳票,並且即使正式交車後整體產能也不高的原因,就是Model X的鷹翼門設計過於激進,給了供應商比較大的製造難度。

圖/ 愛范兒

但在經過了Model X不斷跳票的教訓後,在Model Y車型上,特斯拉已經積累了不少製造和供應商合作上的處理方案,所以Model Y還是很有可能2018年年中發表。

是完善佈局,還是跳票大餅?還要看Model 3進度

特斯拉的新車確實讓人驚喜,但讓人擔心的事情還是老問題:產能。

特斯拉的 Model 3預計收到的訂單超過40萬,但在2016年,特斯拉一共才生產出了8萬輛車。

很顯然,見識多了之前Model S和Model X出現的各種跳票,看慣了「狼來了」的分析師對Model 3的交車前景並不看好,在2017年1月3日發布的報告中,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師Adam Jonas就明確表示:我們預計特斯拉今年不會交付一輛Model 3。

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首先特斯拉目前的產線主要是用來生產Model S和Model X車型,生產Model 3需要更新大量的產生線以提供足夠的產能,其次與Model S和Model X的數量量級完全不一樣。數十萬Model 3訂單的背後,是大量的電池需求。

特斯拉在去年正式將屬於自家的世界最大單體工廠GigaFactory正式開工,用以在未來生產電池和PowerWall充電牆。在工廠開廠儀式的時候,其實特斯拉的GigaFactory僅僅建成並投產14%的整體面積,也就是說,特斯拉是在一邊建工廠,一邊用工廠在進行生產的。

顯然特斯拉也十分清楚自己在生產上的壓力,就在上週,特斯拉宣布將透過增發新股和優先債權融資約11.5億美元,用以支付Model 3生產所急需的資本。

所以實際來看,Model Y與Model 3其實是個命運共同體,Model 3量產問題不解決,Model Y 就不一定能真正面世。

不過最後再問個小問題,如果與Model 3差不多大的中級SUV Model Y上市了,你願意多花將近 10 萬人民幣(約45萬台幣)為多出來的炫酷鷹翼門買單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特斯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資誠(PwC Taiwan)在台成立55年,除協助企業成長與走向國際市場,也十分重視新創生態圈,為更好協助新創成長卓越,2018年,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Scale Programme因應而生,以「厚創新、後加速」為主軸,整合財務、稅務、法律、管理顧問等服務、以一站式平台協助智慧生活、智慧交通、ESG、金融科技、數位轉型、生技醫療、材料科技、智慧製造8大領域新創成長,以及促成新創、投資人與產業夥伴之間的鏈結,時至今日,不僅累計培育67個新創企業,更協助新創累積完成超過10億元的募資金額。

在日前圓滿落幕的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六屆Demo Day中,有14家來自人工智慧、生技醫療、資安等領域的新創展示研發能量,吸引超過200位新創生態圈夥伴與會,共同尋找投資與媒合的新機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於會中表示:「Demo Day不僅是展示創新能力的關鍵時刻,更是跟投資人互動的好時機,建議『以終為始』的構思展示內容,例如,從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影響力與永續成長等角度切入,讓投資人與新創夥伴更了解自己;同時,也藉著一次又一次的梳理,讓產品服務更聚焦,團隊與業務持續成長。」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
圖/ 數位時代

第六屆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培育近20個新創,Demo Day展現豐沛AI與生技能量

有別於其他加速器,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的定位是「厚創新 X 後加速」,透過六大機制協助新創完成規模成長的目標:6個月的客製化輔導計畫、專屬業師定期陪跑,創新創業學院與專業課程,更串聯龐大的企業、投資人與國際網絡,協助新創持續壯大、穩健出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新創業服務主持會計師顏裕芳進一步指出:「本屆加速器培育的新創為歷屆最多,橫跨六大產業領域,不僅一對一深度輔導,更成功促成30家以上企業與投資人對接,平均每月舉辦一場媒合活動,此外,更透過橫跨20個國家的加速器網絡,更好協助新創在海外市場落地發展。」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創新創業服務 主持會計師 顏裕芳
圖/ 數位時代

在日前登場的Demo Day上,這股蓄積已久的能量全面爆發,在人工智慧、智慧生技醫療與智慧科技等領域展現令人驚艷的成果:

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生技醫療這個領域,不僅有「台灣牙易通」透過牙科資訊整合平台協助牙醫診所轉型,「鎂迪生醫」以奈米科學跟先進細胞追蹤技術進行創新癌症治療,「采風智匯」運用AI技術開發骨骼與心臟疾病輔助診斷系統以優化慢性病治療品質,還有「睿谷科技」展現以專利生醫陶瓷表面技術開發出的可吸收注射型人工骨、「久方生技」開發出的全球第二款無線手術刀等高階微創醫材,「益康生醫」以便捷的牙醫到府服務打破傳統就診模式,「唯寵」也展現新意,針對毛孩個體差異,開發出高品質、可靠的營養方案。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科技方面,同樣可圈可點。

例如,「迪威智能」展現以聲學AI技術打造的高效會議紀錄管理服務,「十論科技」協助企業將流程、知識與數據整合進AI系統打造新世代人機協作模式,「樂易創」透過AI加速音樂創作流程與靈感實現,「繁晶科技」專注於提供兼具低功耗與成本效益的基地台晶片解決方案以搶佔市場商機,「互宇向量」專注於國產光纖陀螺儀技術,「奇妙水」將廢輪胎橡膠轉換為全球首個符合GB/T15904-2020標準的再生橡膠粉,以及「艾斯冰殼」打造台灣自主研發的APP防護產品。

為延續這一波豐沛且蓄勢待發的創新創業能量,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宣布第七屆招募正式啟動,未來將持續以財、稅、法為基礎,陪伴更多新創朝規模化發展,同時,鼓勵創投、中大型企業加入新創生態夥伴圈,以持續完善的企業、新創與創投交流平台極大化創新創業的綜效。

新創規模化發展的另一選擇:以創櫃板躍向大未來

根據《2024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僅32.7%台灣新創已完成對外募資,若進一步細看募資階段,超過八成處於早期募資(天使輪與種子輪)階段,其次,因應政府的友善資本市場機制,新創團隊在國內IPO的意願隨之提升,較2023年高出6個百分點。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新創發展部研究員曹國榮表示,為協助企業在不同階段募集所需資源,櫃買中心建置上櫃、興櫃與創櫃等多層次市場,響應政府協助「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政策目標,將2014年設立的創櫃板蛻變為「創櫃板Plus」,透過增加推薦單位、簡化申請程序、廣納輔導公司、逐步優化登板公司體質以銜接資本市場等機制,扶植更多新創、創新與青年創業,以及挖掘更多隱形冠軍企業加入櫃買家族、進入資本市場,實現規模化發展。

「對新創團隊來說,加入創櫃板不僅可以免費享有公設聯合輔導、免辦公開發行(籌資成本低)、提升知名度、吸引人才與凝聚員工向心力、逐步擴大經營規模,更重要的是,不用公開發行股票即可創櫃,不會影響股權結構、決策下達等。」曹國榮表示,登錄創櫃板後,將享有豐富資源與友善措施,如擇優參加「創櫃菁英選拔會」、擇優補助「創櫃菁英課程」,以及協助強化公司財務業務體質等。「從2014年至今,已有30家創櫃板公司成功上櫃掛牌,接下來,將與資誠等輔導夥伴合作,期望協助創新企業在發展階段獲取關鍵資源,加速成長,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創造企業成長之動能,激發企業交流合作的火花。」

PwC
圖/ 數位時代

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七屆新創徵案中,期待全方位協助新創企業創造高峰,歡迎各界新創潛力新秀踴躍參與。更多有關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 Scale Programme,請至:https://www.pwc.tw/zh/services/start-up/scale-up.html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