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殼機動隊》有機會成真?馬斯克成立Neuralink、研發連接人腦和電腦的植入技術
《攻殼機動隊》有機會成真?馬斯克成立Neuralink、研發連接人腦和電腦的植入技術

「殖民火星計畫」對一般人來說已夠花一輩子的時間投入研究,但對身兼SpaceX和特斯拉執行長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來說,顯然還不夠。他的最新計畫,是要將人類大腦和電腦連接,防止人類被人工智慧超越。

可上傳或下載人類記憶、和電腦裝置互動更直接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馬斯克成立一間名為Neuralink的公司,要實現過去馬斯克曾說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該技術透過將電極植入在人類大腦中,可連接大腦和電腦;一來可上傳或下載人類記憶,二來和電腦裝置的互動也更直接,可提升人腦運作效能,將人類的認知功能提升到更高層次。

試想,或許未來根本就不需打字,用「想」的就可以在電腦中輸入文字。

儘管馬斯克尚未正式宣布此消息,但過去半年,他已不只一次暗示其將人類和AI共生的「賽博格(cyborg)」計畫。他認為,利用高頻寬介面與大腦相接,將有助於實現人類與機器智慧的共生,並幫助人類不被人工智慧打敗。

馬斯克在去年6月的科技論壇「Code Conference」表示
人工智慧的智力未來將遠遠領先人類,屆時,人類將變得和寵物沒什麼兩樣,但神經織網可以防止我們變成人工智慧的「家貓」。

另外,馬斯克在今年1月也於Twitter預告將在一個月後發表關於「神經織網」的相關計畫。

現階段先設計可治療大腦神經疾病的技術

Neuralink在去年7月以「醫學研究」類別在加州註冊成立,共同創辦人之一Max Hodak曾成立機器人新創,Max Hodak也證實Neuralink的存在。

知情人士指出,馬斯克考慮由他負責出資大部分Neuralink的資金,另外,也正和PayPal共同創辦人Peter Thiel的創投Founders Fund商討投資事宜。

從Neuralink最近招募數名大腦專家的舉動來看,可推測其已進入產品開發階段,包含美國國家研究機構La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前工程師Vanessa Tolosa、專長在大腦控制行為的加州大學教授Phillip Sabes,以及波士頓大學教授和電極專家Timothy Gardner。

最終,Neuralink希望能徹底改變大腦和機器的溝通方式,包含汽車、行動裝置或智慧家電等。不過現階段會先專注於設計可治療大腦疾病(如癲癇或憂鬱症)的技術。

馬斯克:距離做出局部的腦介面還差4到5年

目前,馬斯克口中的大腦/電腦介面現今仍只存於科幻電影中。雖然醫學上曾用電極技術改善帕金森氏症、癲癇等神經性疾病,但由於該手術對人腦具侵入性且相當危險,因此仍相當少見。

除了馬斯克,Facebook的神秘硬體部門Building 8,也正在開發非侵入性的大腦/電腦連接介面技術,讓人類無須透過額外的硬體裝置就能彼此溝通。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也在開發植入性的神經介面技術,預算4年6千萬美元。

「要做出可用的局部腦介面,我想我們大約還差4到5年。」馬斯克在接受《Vanity Fair》採訪時說。雖然距離「人類AI共生體」的最終目標似乎還很遠,但別忘了,馬斯克最擅長的事情便是做到不可能的事,就像他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成功做出熱賣電動自動駕駛車和革命太空產業的火箭。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Next WebThe Verg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