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以科技立國,打電玩會滅亡嗎?
台灣以科技立國,打電玩會滅亡嗎?

去年手機遊戲《Pokemon Go》紅遍全世界,當我們知道全球5億玩家、一年內為母公司帶進9.5億美元營收時,官員在問:「怎麼結合科技與文化,打造台灣的寶可夢?」但當台北北投捷運站、新竹南寮漁港被抓寶人潮占領時,議員卻批評:「年輕人不知克制,這樣下去國家會完蛋!」所以囉,台灣想做出自己的寶可夢?做夢比較快。

事實上,遊戲一直存有著讓人愛恨交織的矛盾情結。當它做為一個「產業」,計算其產值與收益時,我們覺得應該好好發展;但當它做為一種次文化,我們從不認真看待。因此,討論科技與遊戲最大的困難在於:遊戲明明是科技(與產業)的一部分,卻又不被當成是科技。嘴巴上說台灣要科技立國,但卻又擔心孩子沉迷電玩,國家前途可能會完蛋。這種矛盾情結,凸顯了其中的曖昧。從市場數據來看,更是弔詭與不解。

2016年,台灣遊戲市場總營收是532億元新台幣,出版市場則是170億元,遊戲產業比出版業大三倍以上,怪不得有人呼籲政府要救出版業,卻從沒聽過要救遊戲業的。買書抵稅的政策正被認真討論中,但你玩手遊課金(購買遊戲點數)抽卡時,有想過可以抵稅嗎?簡直荒謬。

20年前,台北光華商場叱吒風雲的年代,那裡曾經是許多高中生下課後消磨時光,前往搜尋心中玩物的場域(哪一家報價最貴大家心照不宣)。當年在《軟體世界》電玩雜誌上,看到智冠董事長王俊博說「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反而可以當成值得發展的產業,觸動了許多阿宅淚。想不到20年後的現在,有些人都變成家長了,遊戲公司老闆還是得跳出來說「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每次那些因為電腦手機被沒收,不能再打遊戲而去跳樓的新聞出現,究竟誰才是洪水猛獸呢?

玩遊戲會沉迷?廢話。人說好遊戲就像精神時光屋,一旦進入那個世界,等回到人間都不知過了多久。最近一個半月在玩《歐陸風雲4》,遊戲時間110小時,裡面的國家才過了170年,還有230年要跑,很累還是繼續玩;上個冬天每天狂打《戰鬥女子學園》,點手機螢幕點到手腕肌腱炎,只好暫停幾天;更之前瘋《俠盜獵車手》的時候,每天上班都好想開車橫衝直撞一番。

沉迷,所以呢?看完《太陽的後裔》好多人想從軍(國防部還說要拍台灣版),看完《失樂園》好像有點想外遇,就連看完NBA也會用投籃姿勢把紙團丟進垃圾桶。但電影、小說、職業運動卻是一國文化之象徵,只有電玩會讓孩子沉迷所以必須禁止,說得好像炒房、買股這種金融遊戲不會讓大人沉迷一樣,很有趣吧。

談到遊戲,就只能談產業(營收獲利競爭力),不能談沉迷(使用經驗遊戲性),這也難怪價值觀念老舊者總是不懂遊戲。真的要討論,遊戲說不定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德國詩人哲學家席勒(Friedrich Schiller)認為,人在遊戲中才得以意識自己的自由,在遊戲中才能關照自己的人性,這是我們人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在《審美教育書簡》中寫道:「只有當人完全成為人時,他才遊戲;只有當人在遊戲時,他才完全是人。」

如果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沒有科技就沒有今天的遊戲,沒有遊戲就無法定義阿宅的個性。那些被稱為御宅族或geek的人,多少都有點沉迷於虛擬,在現實中難相處的感覺。

荷蘭學者惠欽格(Johan Huizinga)在《遊戲人》中提到,遊戲象徵了人類社會文化進步的創造力,因為遊戲玩家不是被物質利益所驅使,而是自由、自主且自願參加活動,藉由遊戲擺脫現實生活限制與實用利益的羈絆,自由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過程,促進了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文明的成長。「人是遊戲者,文明是在遊戲中、為遊戲發展出來的,」人們沉迷於遊戲時,反應力、專注力與藝術家創作時進入的神馳狀態(flow)並無不同。

科技明明就是串連遊戲(game)與社群(group)的工具,遊戲始終都是和朋友一起玩,科技只是讓我們更方便聚在一起而已。當然你可以一個人玩,但遊樂器從來不只有一支搖桿。沒有網路的時代,我們到朋友家一起打電玩,或是看朋友玩、輪流挑戰;科技的進步讓我們還可以和陌生人一起玩,連上網路、找到同好,我當奶媽你去坦,打完給他一個GJ或GG,只要一個鏡頭一支麥克風,開了直播全世界都可以看你怎麼玩。

科技沒有改變遊戲的本質,遊戲也不會改變人類的本性。遊戲世界和現實生活一樣,你討厭的人和喜歡的人都存在,殘酷或善良的事情都會發生,但在號稱科技立國的台灣,我們卻不能把遊戲當成現實看,你說奇怪不奇怪。

註:關於遊戲名詞說明,請參照下列辭典

遊戲次文化的歷史金句

尬廣跟上

在遊戲廣播頻道中對嗆的意思,起源於《楓之谷》。此遊戲充滿屁孩玩家(因此被暱稱為瘋子谷)喜歡在公共頻道對嗆,比誰買了更多廣播道具等。有人把這類行為稱做「尬廣」或「上廣」,參戰者喜歡叫人快點跟上,此外有時也會對其他玩家說「尬廣跟上!吵到抱歉」。

徵婆真心會養可帶

起源於《RO仙境傳說》,意思是「徵求真心老婆,在遊戲中會養你而且可以帶你練功」。以伴侶系統吸引許多玩家,但時常發生「老公我要去當兵了」慘劇,又開啟「徵婆要照」(照片)的流行。後來許多玩家把徵婆寫成「微婆」再轉換成「為婆」,大家仍然看得懂。

最適合良家婦女的遊戲

《勁舞團》的廣告名句。因應大型跳舞機台崛起,這款遊戲成功把音樂遊戲轉為線上版,隨著音樂節奏按方向鍵完成舞步的玩法,在網咖流行的時代席捲女性玩家,也因為這款線上遊戲的交友功能,讓想把妹的男性玩家趨之若鶩,送禮物獻殷勤不輸現實生活。

為什麼你要代替你爹

網遊《金庸群俠傳2》的廣告名句,由信樂團阿信主演,以《天龍八部》中蕭峰為報仇而殺死段正淳,不料打死的卻是易容成段正淳的阿朱的劇情改編。廣告中蕭峰悲痛地抱著阿朱說:「為什麼你要代替你爹?」(雖然原作沒有這句話)但特效與呈現方式笑果十足,被許多網友惡搞成不同版本而走紅。

殺很大

2009年網路遊戲《殺 online》的電視廣告,由當時電玩節目《數位遊戲王》的助理主持人郭書瑤主演。呈現姣好身材的女主角一炮而紅,但沒人記得遊戲是什麼,之後引發了童顏巨乳性暗示的爭議,廣告被禁播。但「○很大」成為媒體熱門用語,甚至登上報紙頭條。

Taiwan No.1

起源美國玩家Angrypug在《H1Z1》遊戲實況中高喊「Taiwan No.1」讓中國玩家崩潰的爆紅影片。因為外國玩家無法聽出台灣與中國的口音差別,逐漸開始流行一種辨認方式,只要大喊Taiwan No.1,中國玩家就會崩潰怒罵。

直到我膝蓋中了一箭

起源於遊戲《上古卷軸5:天際》衛兵的一句台詞 :「我以前和你一樣也是個冒險家,直到我的膝蓋中了一箭。」因為遊戲中太多衛兵說過這句話而引起流行,後來又被玩家衍生為遇到某件痛苦的經歷時可用,例如:「以前我也很樂觀,直到膝蓋中了一箭。」

洗洗睡吧

「你快洗澡睡覺去吧!」的意思,語氣嗆辣並帶有酸味,叫對方不用白費力氣、早點放棄比較識相的用法,著名實況主亞洲統神常用這句嗆人。有時也拿來自嘲用,例如:「那種正妹怎麼可能喜歡我?早點洗洗睡吧!」

遊戲次文化的生活用語

精神時光屋

指讓玩家沉迷其中,不知不覺就消耗大量時間遊玩而且完全沒發現的遊戲。起源於漫畫《七龍珠》的修練場所,有充分的食物、水和廣大的空間,但重力卻有平常十倍,進入後一旦意志薄弱或精神不集中很容易就出現幻覺。玩遊戲也一樣啊!

台幣戰士

簡稱台戰,指投注大量新台幣購買遊戲的高級道具、VIP特權等,讓角色強度短時間內超越資深玩家並且炫耀實力者。對於錢少時間多的學生族群,台戰是最令人討厭的一種玩家。購買遊戲點數的行為日文漢字是「課金」,因此又出現了「課長」這個類似台戰的名詞。

指玩家為了累積資源,反覆在遊戲中從事相同的動作。例如採集500株藥草、蒐集1千顆最高等級的炸彈等。因為「農」的過程就像種植農作物,除了每天照顧還要花長時間等待收穫,例如:「我農了半年才集到資源做出這把劍。」

坦克的簡稱,肉盾的意思。「坦」指的是生命力高、防禦力強的角色,在戰鬥時直接要面對敵人的攻擊,把敵人的注意力導向自己來保護隊友,通常需要靠隊友在後方給予治療。後來也引申出「出來負責、代罪羔羊」的意思,例如:「明明是老闆的錯卻要找人出來坦。」

奶媽

或稱「補師」,指遊戲中負責治療的角色,能解除隊友中毒、受傷、石化等負面效果,回復生命值甚至復活隊友。奶媽在戰鬥中通常是在第二線協助的角色,但非常重要,例如:「昨天還好奶媽救我,不然我差點坦不住。」

carry

從《英雄聯盟》開始被使用的詞,意思是帶領隊伍取勝的關鍵人物(carry the team to victory),每個隊伍都有一兩個核心角色,可能是殺光敵人的主力,或用特殊戰術掌控比賽最後取勝的人。例如:「他又carry了一場!」

buff

和nerf相反,是一種讓角色能力得到提升的狀態,有兩種使用法,一種是從遊戲機制或設定永久提升能力(維持遊戲性),另一種是暫時的提升效果,例如增加角色能力的魔法、靈氣、藥水等等。例如:「這個魔法有buff隊友的效果」。

nerf

被削弱的狀態,例如把武器攻擊力降低、把太強大的角色減弱以維持平衡度。在始祖級的多人連線遊戲《網路創世紀》就開始被玩家使用,起源於一家名為Nerf的玩具品牌,因為專門推出軟綿綿、毫無傷害性的玩具而被引用到電玩世界,今天變成玩家的通用詞彙。例如:「這角色被nerf得太誇張,我好傷心。」

OP

overpower的縮寫。指遊戲中某個角色能力太強大,幾乎造成其他玩家的不平衡。例如:「你用這角色太OP了我要怎麼玩?」OP的同義詞是IMBA,跟商學院什麼EMBA完全無關,IMBA是imbalanced的縮寫,一樣指太強大、不平衡的狀態。

GJ

good job的縮寫。當隊友幫了大忙的時候感謝他「做得好、幹得漂亮」的意思,後來也被引申成「我覺得很棒,可以推薦給你」的意思,例如:「這個作品GJ,應該適合你看。」

GG

good game的縮寫。剛開始是連線遊戲結束時,感謝對方玩家「打出一場好比賽」的意思,後來也被引申成「慘了、要結束了、準備完蛋」的用法,例如:「今天的考試我GG了。」

lol

大笑,laughing out loud的縮寫,如:「你太遜了吧lol」。不過大寫的LOL是遊戲《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的簡稱。

關鍵字: #遊戲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