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最小的無人機Spark來了!單機售價台幣15,000元有找
大疆最小的無人機Spark來了!單機售價台幣15,000元有找

還記得去年9月份大疆發表Mavic後的盛況嗎?大家看Mavic Pro,彷彿就像當年賈伯斯從牛皮紙袋裡拿出MacBook Air,輕巧得令人興奮。

除了「方便攜帶」,很多人還把Mavic Pro形容成一個自拍神器,然而當大家已經對Mavic Pro見怪不怪時,冷靜下來的人們就會發現,這台展開後尺寸和精靈系列一樣,只能接插座充電,性能強得能飛七公里的無人機,單純用來自拍未免有點太難伺候,加上全能套裝7,999元人民幣(約35,015元台幣)的售價,這個自拍門檻著實不低。

mavic-pro-review_featured.jpg
圖/ 愛范兒

如果Mavic Pro還不算自拍神器,那大疆今晚發布的這台無人機,才是幾乎0使用門檻的自拍神器。

不是想要小飛機嗎?這回夠小了吧!

人啊,真是貪得無厭的一種生物。Mavic Pro都已經那麼小了,還有人嫌帶它出門太麻煩。好吧,如果你硬是要把遙控器、充電器、充電管家和額外電池的重量體積算在一塊,那算我輸。

不過有需求就意味著有市場,有人覺得Mavic Pro還是有點麻煩,有些人又認為Mavic Pro超出自己預算。這就給了大疆賺錢的機會,於是有了Spark。Spark可不是Mavic Pro的小兄弟,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大疆名下以「自拍」為應用場景的全新品類。

meet.gif
圖/ 愛范兒

300克的起飛重量,飛機主體和手掌差不多大小,兩隻手指就能輕鬆捏起來的Spark,確實要比350mm軸距的Mavic Pro小多了。

front.jpg
圖/ 愛范兒
low.jpg
圖/ 愛范兒
bottom.jpg
圖/ 愛范兒
side-2.jpg
圖/ 愛范兒

機身小了,相應的電池、電機和各種傳感器模塊也會小一點,Spark最大飛行時間16分鐘,如果只是用它來自拍一點小視頻的話,其實也夠用了。

Spark的飛行速度沒有Mavic Pro和精靈 4那麼暴力,但最高也能達到50km/h,略低於老前輩精靈3系列的極速,無礙正常拍攝。

battery.jpg
圖/ 愛范兒

說到電池,這可能是幫助Spark順利榮獲「自拍無人機」稱號的功臣之一。Spark支援3種充電模式:

  1. 傳統的100-240V充電器和最高支援3塊電池的充電管家;
  2. Micro USB接口充電;
  3. 可以同時直插飛機和兩塊額外電池的充電底座,這時候就要用上飛機底部的四個金屬觸點了。

差點忘記了說Spark的遙控器,這個遙控器其實就是Mavic Pro的精簡版,沒有了黑白LCD螢幕,調整了按鍵位置,除此之外就沒太大區別了,折疊後的體型跟一台iPhone 6s Plus差不多。

rc.jpg
圖/ 愛范兒

你們說,這回的Spark夠小了嗎?

曾經堅守遙控器的大疆,現在終於革了遙控器的命

玩了兩年無人機,我已經習慣了用遙控器操控飛機,更何況到現在為止,還沒出現真正能讓我放心擺脫遙控器的無人機。

不過在上手Spark之後,我可能要被迫放棄遙控器,改用手機和手勢來操控Spark,因為遙控器現在真的只是Spark的配件。

這飛機還能怎麼玩?

將攝影鏡頭面向自己,雙擊電源鍵,待攝影鏡頭識別完成後鬆開手,飛機就能自主懸停。

將手掌朝向鏡頭,手掌往哪移動,飛機就往哪飛,始終和操作者保持一定的距離。

使用手勢拍完照後,將手掌伸向飛機底部,飛機自動降落在手掌上停機。

launch.gif
圖/ 愛范兒
land.gif
圖/ 愛范兒

這,就是Spark手勢操控完成一次自拍的所有工序,大疆表示開機後25秒內即可完成起飛準備。

大疆在Spark上提供了3種控制模式——純手勢操控、手機操控和遙控器操控,不同的控制模式對應不同的功能和有效飛行距離。

純手勢操控

Spark只能在操控者最遠3公尺的範圍內飛行,移動手掌就能命令飛機飛往不同的位置。

move.gif
圖/ 愛范兒

手機操控

飛行距離最遠可達100公尺,可以在手機螢幕中選中拍攝對象,通過視覺跟隨功能拍攝「一鍵短片」。Spark支援以下4種飛行路線:

  • 衝天:攝影鏡頭垂直向下,飛機從低處往高處飛行;
  • 漸遠:攝影鏡頭面向拍攝對象,飛機同時後退和上升;
  • 環繞:以拍攝對象為中心點環繞飛行;
  • 螺旋:高階版環繞飛行,及環繞半徑逐漸擴大。

拍攝完畢後DJI GO 4手機客戶端可以自動合成10秒短片,分享非常方便。

遙控器操控

連接遙控器後,Spark的Wi-Fi圖傳距離最遠可達2公里,「運動模式」的飛行速度也能達到50km/h,還可以有線連接DJI Goggles飛行眼鏡。連接了遙控器的Spark能夠發揮出所有的飛行實力。

goggles.gif
圖/ 愛范兒

不用遙控器,才能體會到Spark的強悍視覺感知

還記得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拉菲羅·安德烈的TED演講嗎?無需任何外部工具輔助,只憑自己雙手,安德烈就能操控無人機完成不同的指令。

TED.jpg
圖/ 愛范兒

如此牛掰的技術沒有完全出現在Spark上面,但至少在自己身邊3公尺範圍之內,Spark能做到「指哪飛哪」,有點像X戰警裡琴葛蕾隔空移物的效果。

這個功能是怎麼實現的?

秘密就隱藏在飛機雲台上方,大疆將這個被黑色覆蓋件隱藏起來的模塊稱為3D傳感系統。由於Spark體積太小,Mavic上搭載的雙目避障模塊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這個3D傳感系統就可以用更小的體積實現雙目避障相似的測距和避障功能。

system.jpeg
圖/ 愛范兒

根據Spark發表前的拆機圖以及大疆官網的透視圖,3D傳感系統主要由一個深度攝影鏡頭及疑似的TOF紅外線傳感器組成,所以它既能精確測距,又能夠憑藉攝影鏡頭感知飛機前方的立體環境,據此規劃飛行,避免撞上障礙物的同時還能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繞飛。

3d.jpg
圖/ 愛范兒

不過這套3D傳感系統也有短板,只能感知最遠5公尺內的障礙物,比起雙目避障有一定差距。

我們認為,Spark 3D傳感系統的應用場景還是在自拍時精準定位,實現良好的手勢操控體驗,所以5公尺的感知範圍是夠用的。

friend.jpg
圖/ 愛范兒

沒有雙攝影鏡頭,還能怎麼玩虛化?

我們在昨天的諜照合集中猜測Spark可能會用雙攝影鏡頭實現變焦、虛化功能,事實證明我們想太多了……Spark只有1個攝影鏡頭。

Spark順理成章地用上了一塊1/2.3英寸的CMOS,視角81.9°(等效焦距 25mm),比Mavic 78.8°的視角(等效焦距 28mm)稍微廣一點。

防抖方面,Spark由於體積限制僅支援兩軸防抖,取消了機械雲台的航向軸。

protect-1.jpg
圖/ 愛范兒

比較可惜的是Spark只能錄製最高1080P分辨率30fps幀率的影片,沒有4K還能理解,但是60fps都不支援,略顯寒酸啊。

好在大疆給Spark的相機加入了兩個新功能——全景和景深。

WechatIMG54.jpeg
圖/ 愛范兒

全景功能可以在DJI Go 4 app上直接合成橫向約110°視角,或者縱向9:16的全景照片。景深功能則用上了3D傳感系統來感知拍攝場景內的物體距離,透過軟體演算法合成有大光圈淺景深效果的照片。至於合成效果嘛,我們持保留意見,上了手才能評價。

單機售價3,299元人民幣(約14,433元台幣),大疆無意間玩了把價格戰

Spark從現在起接受預訂,成功支付的前1,000台白色單機今天就能發貨(已經賣完了),其他訂單的預計發貨時間為6月15日。看來Mavic Pro發售之後一機難求甚至加價數千元的尷尬場面將難以在Spark上重現。

5-colot-1.jpg
圖/ 愛范兒

Spark單機售價3,299元人民幣(約14,433元台幣),標配1個本體、1塊電池、1個充電器,不含遙控器。而包含槳葉保護罩、備用槳葉、2塊額外電池、1個遙控器、1個電池管家、1個單肩包的全能套裝售價4,599元人民幣(約台幣20,120元)。

tennis.jpg
圖/ 愛范兒

3,299元人民幣就能買到可以飛16分鐘的Spark單機,不知某售價3,999元人民幣,一塊電池只能飛不到10分鐘,還沒有GPS定位,沒有機械雲台的自拍無人機作何感想。

自拍概念需謹慎,下單還可以再觀望一陣

如果是精靈要換代,那基本上不看參數都能決定買不買,但是Spark就不一樣了。

有了Mavic Pro產能不足,雲台抖動等經驗教訓,我們不能把上市初期的Spark想得太完美。儘管大疆的技術在消費級領域裡無人能比,自拍無人機仍然是大疆涉足的一個全新領域,由於距離人更近,任何一丁點體驗上的缺陷都會被放大。

gesture-1.jpg
圖/ 愛范兒

好在,Spark身上的FlightAutonomy飛行安全核心、基於視覺識別的智能飛行模式都已經在其他飛機上經過了驗證,3D傳感系統也有大疆出色的視覺識別技術做背書,所以Spark 在不出問題的前提下,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配置最突出的自拍無人機。

family.jpg
圖/ 愛范兒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無人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行銷不能只是操作聲量!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成長、走入人心?
行銷不能只是操作聲量!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成長、走入人心?

隨著消費者注意力分散、內容氾濫,單一曝光已難再換取真正關注,品牌勢必重新思考與消費者連結的方式。電通觀察到,體育賽事與娛樂內容正快速成為當代最具穿透力的文化載體;透過科技驅動、數據洞察與創意策劃,品牌不只是參與者,更能成為文化的共創者,從汲汲營營的流量競技場,轉身搶佔消費者的心佔率長跑。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 (dentsu Taiwan )於上月正式在台灣成立「電通娛樂」(dentsu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營運據點,也正式宣告將以台灣作為大北亞區域娛樂創新孵化的戰略基地。在內容為王、圈層經營成為顯學的時代,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搶攻心佔率?

電通娛樂以數據洞察人心、科技賦能體驗

電通娛樂從日本母集團出發,電通整合體育與娛樂資源,串連全球娛樂網絡,在文化多元、數位技術領先的大北亞市場,更進一步選擇台灣作為創新策略的前哨基地,佈局新一波品牌娛樂體驗。

電通娛樂大北亞區負責人白玉瑩表示:「科技是帶動娛樂深化參與的關鍵力量,讓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從單向溝通轉為共創連結。」不過她也強調,能與人共鳴的好創意絕不只是靠科技堆疊就能完成,關鍵仍在於於對消費者的洞察、對內容脈絡的理解與圈層語言的掌握。簡言之,品牌要說對語言、進入對的場景,才有機會形成真正有感的情感連結。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大北亞區負責人白玉瑩指出,科技正加速體育與娛樂的文化體驗,品牌必須從參與內容、共創價值開始,才能走進人心。
圖/ 電通集團

為強化品牌跨圈層經營力,電通以「one dentsu」策略整合集團資源,從品牌娛樂與體育行銷策略、創意策劃、體驗與內容製作、數據分析到技術開發,打造具文化穿透力與執行韌性的團隊,協助品牌打造可持續的內容資產。

在執行上,電通娛樂同時服務內容方與品牌客戶。對IP創作者而言,從企劃期就參與商品化、推廣與導入;對品牌而言,則以洞察為起點協助選題與切角。透過雙向共創,電通不只加速 IP 發展,也讓品牌跳脫傳統贊助角色,轉變為文化體驗的共創者,實現雙贏。

包容度、反應力、與參與力,推動台灣成為創新孵化基地

事實上,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往往奠基於感性與直覺,而非純然的理性判斷。為協助品牌找出能真正引發情感共鳴的「文化切角」,電通娛樂在大北亞區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從品牌任務出發,透過策略設定與在地洞察,找出「粉絲會有共鳴的梗」,並以本土語彙轉化為有感的內容體驗。

娛樂的力量不容小覷。電通娛樂台灣區總監何華軒指出,根據《電通創意 2024 CMO首席行銷長報告》,逾八成品牌認為應建立自有娛樂化資產,88% 的行銷長更重視「文化佔有率」高於曝光量。再加上 Gen Z 與 Alpha 世代強大的文化消費力,娛樂內容的商業價值更顯而易見。

而台灣之所以是品牌娛樂的絕佳孵化場,何華軒說明,是因為台灣市場具備高度包容性、快速反應力與高參與度,無論是棒球賽事、動漫展還是社群討論,皆展現出快速破圈的潛力與真實的情緒回饋,「一個原本鎖定特定圈層的 IP 內容,只要成功搭上社群,很快就能擴散至主流圈層!」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台灣區總監何華軒表示,台灣市場的包容性與快速反應力,成就品牌娛樂策略與文化破圈的理想基地。
圖/ 電通集團

因此,電通娛樂也聚焦台灣扮演關鍵角色,作為品牌與內容方之間的橋樑,協助媒合 IP、形塑娛樂內容溝通場景。

近期電通娛樂重磅宣布攜手韓國 The SMC 集團將話題綜藝《鑑定師》搬到台灣製作全球版,由舒華擔任主持。節目延續韓版「珍藏物品鑑定+價值交流」的核心,並融入在地文化視角。首季邀請 9m88、ENERGY、LuLu、黃偉晉等人氣嘉賓,透過分享私人物品與故事,將娛樂與情感連結,成功為品牌注入溫度與討論度。

過去也有不少精彩案例,如:2023 年夏季,電通協助披薩品牌與《進擊的巨人》展開全球獨家聯名合作,推出「必勝の巨人」套餐。從產品設計、視覺包裝到社群操作,完整呈現動畫角色的視覺語彙與世界觀,讓粉絲吃進角色,也讓品牌成功打入動漫圈層,引發社群分享,帶動話題與銷售雙成長。

又如 2024 年中職明星賽期間,電通娛樂看準球場熱潮與暑期行銷節奏,為炸雞品牌打造「雞情應援團」企劃,攜手「全球先生」戴凱文與巴西模特男團,將品牌精神轉化為現場應援秀與社群梗,結合啦啦隊演出與大巨蛋互動,吸引年輕受眾目光,創造出具娛樂性、參與感與話題擴散力的品牌體驗。

今年,則有汽車品牌以「出品發行人」身份參與影視內容創作,在電通娛樂的策劃與整合下,推出改編自鄧惠文醫師著作《婚內失戀》的微電影《慶祝》;故事聚焦失婚女性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品牌則透過內容敘事傳遞情感價值觀,並結合 VIP 車主專屬觀影體驗,跳脫產品導向,展現內容深度與品牌溫度。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攜手韓國 The SMC 集團製作全球版《鑑定師》,由舒華擔綱主持,結合在地文化與明星真情故事,打造兼具娛樂性與情感溫度的綜藝體驗。
圖/ 電通集團

破圈新解方, 打造品牌文化資產的長線策略

品牌要破圈,深耕娛樂內容是不得迴避的挑戰。而品牌在踏入體育與娛樂領域,也往往四個問題:該選擇什麼內容與 IP 切入?合作怎麼談?執行怎麼落地?圈層關係又該如何維繫?電通娛樂指出,這些問題挑戰背後很多時候是基於對產業語境的不熟悉,以及缺乏整合性策略。

對此,電通以方法論為核心,從品牌目標出發,透過數據分析與圈層洞察,媒合合適內容與平台,並串聯策略、製作到傳播的一站式服務,協助發展品牌娛樂。目前提供六大整合方案,涵蓋品牌娛樂內容、沉浸式文化體驗、IP 生態系、IP 科技力、名人管理、娛樂商務等,並搭配 AI 等科技工具,讓品牌娛樂傳播有憑有據,也有感。

白玉瑩表示,在台灣市場,品牌行銷打法靈活且具彈性,建議先釐清並發展娛樂行銷策略,從小圈層測試著手,累積內容經驗與用戶回饋,再逐步擴大規模與投入,讓娛樂內容與體驗長期累積,最終沉澱為品牌的文化資產與情感記憶。

「若品牌能發展自有 IP,更能在內容經營上掌握主導權。」她補充,肯德基「桑德斯上校」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旦品牌成功創建角色,透過敘事延伸到跨媒體操作,長期下來累積的不只是辨識度,也建立了穩固的品牌形象。

「當品牌希望打造獨特的品牌體驗,並尋求下一波成長動能時,體育與娛樂就是最有力的加速器。」最後,白玉瑩強調,電通在台灣深耕已久,亦是本地市佔率最高的行銷傳播集團。現在,帶著文化傳播的使命感,電通娛樂將讓科技驅動內容並走進市場,幫助每一次的品牌內容能走進人心。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