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報告不混亂的Word追蹤修訂教學:高效率比對原稿完稿
修改報告不混亂的Word追蹤修訂教學:高效率比對原稿完稿
2017.05.26 | 微軟

我在之前的「 Google雲端辦公室課程」中講到Google文件協同合作案例時,我都會提醒大家可以搭配使用Google文件上的「建議操作」功能,讓多人編輯同一份報告、文章時更加條理分明,修改更有效率。而這並非Google文件獨創功能,事實上這是來自於Word上優秀的文書編輯老傳統:「Word追蹤修訂終於出現在Google Docs!論文改稿必備 」。

但是我也發現,有很多原本使用 Word 進行文書處理的朋友,不一定有發現裡面藏了一個叫做「追蹤修訂」的好功能,因此決定寫一篇文章來介紹一下。

Word的「追蹤修訂」主要用在這樣的情境:老師要幫學生批改報告、論文時;要在同事或客戶的文件上提供修改建議時;自己要幫自己寫的文章做修改潤飾時。這些時候,如果希望能夠有一個方法可以「不直接改動原稿的進行修改,事後可以隨時比對、確認、取消修改」,那麼就可以用上 Word 的追蹤修訂(或是 Google 文件的建議操作)。

因為我自己也是文書為主的工作者,所以在電腦玩物上一向很關注文書技巧(行動文書如何鍵步如飛?13種 Android 編輯神器 App),因此這個 Word 老功能一定要補充介紹,讓更多朋友知道。

1. 編輯者在修改文件時,主動開啟「追蹤修訂」

在 Word 文件中,我們可以進入〔校閱〕分頁,點擊開啟〔追蹤修訂〕功能。

當你要改別人的一份文件,但又不希望直接覆蓋他的原稿。或者你正在調整自己的文章,想要同時保留原稿與修改搞來比對,都可以開啟這個〔追蹤修訂〕。

word tips-01.png
圖/ 電腦玩物

2. 用不同顏色標註各種文章修改

啟用〔追蹤修訂〕後,我們就像正常編輯文件一樣,開始刪除、新增、移動文章的內容,但這時候會出現各種顏色的標註,註記著我們改動了哪些地方,以及這些地方的原文是怎麼樣的。

這就是〔追蹤修訂〕的效果,可以追蹤每一個地方的文件改動,並且保留原稿,不會直接修改。

而如果想要像原本一樣直接修改文件,只要取消〔追蹤修訂〕即可,不過之前在〔追蹤修訂〕模式下新增的修改標記,都還會繼續保留。

word tips-02.png
圖/ 電腦玩物

3. 完稿、原稿與標記顯示

用了〔追蹤修訂〕後,覺得文章反而看起來很亂嗎?沒關係,其實 Word 是可以調整瀏覽模式的。

同樣在〔校閱〕分頁中,在追蹤修訂功能旁邊,可以切換「原稿:顯示標記」、「完稿:顯示標記」等不同模式。

原稿:顯示標記」就是讓我們先看到原本的內容,但是會在旁邊標記要怎麼修改。

完稿:顯示標記」就是讓我們直接看到改好的內容,但是會在旁邊標記原本是什麼樣子。

word tips-03.png
圖/ 電腦玩物

或者還能直接切換「完稿」、「原稿」不顯示標記的模式,這樣就能很輕鬆的比對或查看前後的文件內容了。

word tips-04.png
圖/ 電腦玩物

4. 設定標記顯示方式

〔追蹤修訂〕有時候改得多了,為了讓自己方便找到被修改的地方,可以切換「顯示標記」的模式,其中在「註解方塊」選單中,如果切換到「在文字間顯示所有修訂」,就不會有旁邊很多延伸線的註解方塊,在閱讀上更流暢。

但如果想要看清楚被修改的地方,就可以選擇「在註解方塊顯示修訂」。

word tips-05.png
圖/ 電腦玩物

5. 開啟可快速跳轉修改處的「檢閱窗格」

如果文章很長,那麼還可以開啟「檢閱窗格」,這時後會多出一條導覽列,在檢閱窗格上會有每一個被修改的地方的清單,點擊該項目,就能直接跳到文章的那個段落。

在很長的論文報告中,這是一個快速找到修改處的方法。

word tips-06.png
圖/ 電腦玩物

6. 接受文件中的所有變更

而無論是別人針對你文章的追蹤修訂,還是你自己對自己文章的追蹤修訂,會一直保存著標記,直到你「接受」或「拒絕」這些修改為止。

我可以在單獨某一個修改的地方點擊右鍵,選擇「接受」或「拒絕」修改。

我也可以先把要拒絕的地方拒絕掉,然後到 Word 上方工具列的「校閱」中,在「接受」選單裡選擇「接受文件中的所有變更」,這時候所有追蹤修訂都會確認成為完稿,並且標記會被刪除。

利用上述的方法,我們在編輯文章、修改報告,甚至要修改別人的文件時,都可以有一個更有效率的修改方法,方便我們隨時比對原文與完稿,需要時還原原稿,並確認每一個被修改處都正確無誤。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word tips-07.png
圖/ 電腦玩物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