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科技創業浪潮方興未艾,台灣作為全球重要的科技重鎮,也正以既有產業優勢,積極迎接新一波科技創業趨勢,值此關鍵時刻,科技部為加速台灣建構完整產業生態系統,以及協助創業家連結國際資源,特別於2017 Computex展會期間,於Innovex展館舉辦「全球創新企業家論壇」(Global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 Forum),邀請來自矽谷、法國、新加坡、及日本的創投,與台灣新創公司交流互動之外,多位專家的專題演說與論壇,更為為台灣創業圈帶來科技創新創業真知灼見。
科技部長陳良基致詞時指出,國家創新的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因此科技部正積極建構台灣成為創新天堂,讓年輕人「有努力,就有機會」,重塑台灣當年經濟起飛的創業環境。首先,科技部將在今年選送50名博士赴矽谷鏈結前瞻產業技術;其次,將啟動人才回流列車,號召台灣赴海外留學的人才返臺貢獻所學,以及持續透過台矽基金以及臺灣創新創業中心,協助新創團隊鏈結矽谷創業資源,打造年輕人理想的國際創業環境;再者,將在南港軟體園區成立AI機器人的研發基地,讓年輕人在AI與智慧機器人領域,有發揮長才的場域;最後,也將搭配「國際產學聯盟」的運作,建置各種實驗場域與大數據應用分析環境,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來台。
人工智慧(AI)的發展,已經進入黃金時代
美國矽谷知名創投菲諾克斯風險投資公司(Fenox Venture Capital)執行長Anis Uzzaman進行專題演說時,首先引述亞馬遜執行長Jeff Bezos的話,提到AI的重要性不言可諭,預估到2025年,全球AI市場規模預測將達到388億美元,因此世界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杜拜、加拿大、英國等,都將發展AI列為國家重要產業政策,在應用上,具備AI智慧的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s),更已經廣泛融合在各種智慧裝置之中。
Anis Uzzaman強調,迎合AI大趨勢,國際大廠包括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思科(Cisco)等,紛紛透過投資AI新創公司,作為其提升AI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其中微軟更在短短6個月時間併購7家AI公司,是全球創業家的機會所在,目前也有許多AI新創因此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當然,AI之外,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等前瞻科技也同樣不容忽視,科技大廠與新創都有能從中創造新的機會。
專門投資早期科技新創團隊的法國創投Hardware Club合夥人楊建銘(Jerry Yang)則表示,量子、機器人技術、傳感器、物聯網、醫療科技、食品科技、能源科技…等,都屬於「深度科技」(DeepTech),在這些領域的創新創業,新創公司要了解到,必須擁有很深的領域背景知識,並且要有回到基礎技術的以及產品上市時間可能要很長的體悟,而且深度科技創業投資通常需要高資本密;至於創投必須了解,這樣的創業需要深層領域知識與時間,所以口袋夠深才能做這樣的投資,並且要有耐心。
精彩的專題演說之後,緊接著,由Anis Uzzaman、楊建銘、新加坡科技投資公司focustech ventures執行長Kelvin Ong與日本顧問公司Addlight執行長木村忠昭(Tadaaki Kimura),共同以「如何把創新轉換為獲利」(How to Turn Innovation into Profits)為主題,進行深入對談。Kelvin Ong認為,鎖定具備商機的市場進行創新,就有比較大的機會創造獲利,例如掌握東南亞餐飲市場的智慧消費商機,以科技創新優質服務,就是可行的方向之一;Tadaaki Kimura則提到「開放創新」的重要性,強調創新者如果要讓未來想像的事情成真,必須懷抱開放創新的思維,並在對的時間點執行創新計畫。
過去30幾年來,台灣科技產業歷經幾次的創新創業浪潮,早期包括台積電、宏碁、華碩等以硬體製造為主的創業,接著有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等以網路為主軸的成功企業,再到近年來迎合雲端運算、IoT、Big data、AI等新科技所引爆的新一波創業潮,為台灣創業圈帶來更大的機會,迎接此一波創業巨浪,科技部緊鑼密鼓推動各項政策之際,也希望鼓勵台灣年輕人與創新者,做好準備,用最大的努力與堅持,掌握此一創新創業的新契機,迎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