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推便利商店自動化,7-Eleven店員將成末代藍領
日韓推便利商店自動化,7-Eleven店員將成末代藍領

台灣7-11店員堪稱是史上最超能力的服務業員工,要收水電費、賣咖啡、熱便當、收包裹,現在還要賣茶飲,但其實這些重複性的工作都可以自動化,尤其是佔最大多數工作量的條碼掃描。因應勞工短缺問題,南韓與日本已經啟動自動結帳商店計畫,其中包含無人服務商店,不過這項計畫仍有待更仔細的全盤考量,或是引進更多先進科技作配套。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南韓7-Eleven首度嘗試無人結帳商店,消費者只要先辦一張樂天集團的會員卡,就可以進入商店進行採買,結帳時掃描手掌就可以完成身份認證,商品經過輸送帶360度讀取商品條碼後即完成付款。店內仍有配置人員,工作主要是協助客戶找商品以及上架,南韓7-Eleven還準備啟用店內無人機避免偷竊行為,日本的7-Eleven與全家打算在2025年前全面引進自動結帳機制。

自動結帳技術是趨勢,不只是因為勞工太貴,主要是勞力短缺,因此把稀缺的人力放在例行性工作上太浪費。現在日本幾家大型連鎖便利商店在積極引入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減少對人工掃描條碼的需要。

零售業已經廣泛採用RFID標籤作為防盜裝置,將RFID標籤附上價格資訊,消費者就不必在結帳櫃檯掃描物品,系統收到付款時,出口閘門就會自動打開。

光是7-Eleven全面採用RFID標籤商機就高達500億日元規模,若各大超市與藥妝店都迎接這個趨勢的話,RFID即成為東芝TEC、松下、富士通等硬體製造商的一大機會,不過彭博(Bloomberg)認為更大的贏家可能是RFID技術條碼掃描器生產商佐藤控股(SATO),該公司股票因RFID採用消息上漲近10%。

然而,對投資者來說更重要的是日本零售商採用自動化會提高多少利潤。彭博分析師預計,受惠於虧損商店數量減少以及高利潤的自有品牌需求增加,未來2到3年營業利潤成長將超過營收成長。Lawson則是預期出現15年來的年利潤首次下降,部分原因是投資節省勞動力的技術以及吸引老年人口的新產品組合。

雖然如ZARA這樣的時尚零售商已大幅採用RFID來管理庫存,但投資10日元的標籤來銷售價格為200日元或以下的7-Eleven,此舉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提議。

專注企業IT建置的媒體mis-asia指出,現在日本的RFID標籤每個成本從9美分到18美分,美國沒有內部供電電源的被動RFID標籤只有3到5美分,數量足夠的話可壓低這些晶片價格,因此日本經貿部也大力推動擴大RFID部署,日本連鎖業者有可能漲價來支應安裝成本。

雖然有些零售商開始嘗試使用可重複使用的RFID標籤,但需要員工在掃描後花時間去除每個標籤,這不符合日本引進RFID降低員工任務的目的。

RFID技術一直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有意外也有故意。在倉庫管理中,RFID標籤沒有被正確掃描的事件時常發生,且很容易阻止信號發射,等於為盜賊敞開大門。全自動系統可信度也不高,報導舉例若發生火災或搶劫,店內的客人是否要通過認證才能逃出,如果一個孩子亂跑到馬路上,媽媽是否仍要等待結帳認證才能出去追兒子?所以完全交給RFID而沒有做好防護網將是一個災難。

報導認為,7-Eleven不太可能仰賴RFID標籤、信用卡與行動購物就能實現無人商店,除了上述緊急事件之外,當支付系統出現故障或購買超出預期範圍,例如有人想要付現金時,現場工作人員必不可少。

無論如何,日本零售業自動化勢在必行,日本經濟產業部可能會提供補貼,幫助消費者熟悉這個技術。彭博認為,政府的參與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日本失業率只有2.8%,在東京平均每個找工作的人有2個工作機會,國家需要從稀缺資源中獲得最大效益,雖然有些生意不會完全轉向線上,但要求一個結帳店員在 7-Eleven 賣可樂實在太浪費。

本文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

關鍵字: #無人店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在零售數位轉型浪潮下,顧客跨越線上線下,期待的是不中斷的體驗。但當據點與品牌日益龐雜,服務容易斷線,品牌該如何化解?

走過65年的恆隆行,代理超過29個國際品牌、據點遍布全台,為了突破這道難題,恆隆行打通零阻力的顧客關係路徑,實現品牌關懷。

多品牌、多通路的隱憂——體驗為何斷線?

「過去只要把好產品賣出去就好,但現在顧客期待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體驗。」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恆隆行同時兼具代理、品牌與零售三重角色,若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隱憂很快浮現。

五年前,恆隆行在全台已有逾70個專櫃,各自經營 LINE 帳號。顧客跨櫃位或跨品牌諮詢時,因難以全面控管,提供風格一致、資訊齊全的回應,是一大挑戰;售後服務需要完整資訊,轉介客服的流程變冗長。

Omnichat
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
圖/ 數位時代

「顧客明明都是恆隆行的消費者,卻可能在不同櫃位得到不同解答,這就是必須解決的阻力!」陳思樺坦言,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對一個代理29個品牌、橫跨多通路的企業而言,零散不僅削弱體驗,也消耗內部人力。

這些挑戰讓恆隆行意識到,唯有在建立「一致性的品牌信任感」,並確實實踐「無阻力服務」,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恆隆行從品牌關懷出發,打造零阻力的流暢服務體驗

帶著這樣的決心,恆隆行在2024年展開整合計畫。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任務,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門市的70至80個 LINE 帳號,收斂為單一入口,並以三合一選單架構,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甚至是品味生活的多元需求。

Omnichat
恆隆行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將客服與門市串聯起來,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以及提升生活品味的多元需求。
圖/ 恆隆行

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客服與門市首次真正串聯起來。當顧客有維修需求時,櫃位人員能即時將案件指派至後勤單位,免去層層等待;顧客掃描 QR Code 綁定熟悉的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獲得建議與售後協助。現在,無論是客服維修或門市選物顧問,都能透過這個入口實現服務——從獲客、購買、售後保固到清潔耗材加購,任何階段都能延續一致體驗。

「顧客不只是收到推播,而是能延續自己的旅程,甚至和服務人員建立起信任連結,這就是品牌關懷。」陳思樺表示,這套架構也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透過 Omnichat 與 91APP 串接,恆隆行得以整合瀏覽紀錄、點擊行為與線上線下購買紀錄等第一方數據,優化行銷推播,避免過度打擾,並累積更完整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透過單一帳號的整合,成功打造出一個兼容多品牌、多銷售通路、多行銷管道的 LINE 官方帳號,在各品牌仍能保有個性化的溝通語氣與內容之際,仍統合進「One hengstyle」會員體系。換句話說,不論消費者來自直營門市、外部通路,或線上電商購買,最終都會成為 One hengstyle 會員,持續接受個人化服務。

恆隆行
恆隆行顧客掃描門市 QR Code 綁定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得後續建議與售後協助,打造暖心OMO服務。
圖/ 恆隆行

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對外要無阻力,對內也要滑順。系統架構要保持彈性,能符合恆隆行內部跨部門協作。以前客服沒有系統可以評估,現在則可利用跨部門報表功能,幫助第一線人員即時掌握進線數與處理時長,讓服務品質有跡可循。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系統上線,成效很快浮現。數據顯示,恆隆行直營門市顧客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持續在線互動,顯示他們不再是「買完就走」,而是因服務價值留下來。隨著好友數持續成長,恆隆行官方帳號的封鎖率穩定維持在 31% 以下,遠低於零售品牌平均 65%。更重要的是,LINE 官方帳號帶來的轉換率比整體平均高出35%,每月新增線下綁定超過5,000筆,逐步累積成跨品牌應用的基礎。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顧客體驗,也提升了內部效率。陳思樺表示:「對外,顧客的問題能更快解決、售後不中斷;對內,櫃位人員負擔減輕、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零阻力!」她補充,為深化品牌關懷,恆隆行持續優化服務腳本,確保顧客在不同場景中都能延續信任。「我們要的不是短期的 fancy campaign,而是長期的對話與陪伴。」

未來,恆隆行除了以第一方數據為核心,持續為各品牌打造專屬體驗,把洞察應用到服務腳本與行銷策略,後台報表也將強化分流與品質監控,讓內外流程更順暢。同時,也期待與 Omnichat 探索 AI 應用,例如將電話需求無縫轉接至 LINE、讓自動化回覆更具人味等,把「零阻力服務」推向更多場景。

Omnichat 台灣總經理翁忻閎回顧過往經驗指出:「很多單位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就透過 workshop 與教育訓練,協助內部釐清痛點、建立共識。」但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技術,而是企業轉型的決心以及統合方向的能力。「品牌要先想清楚,究竟希望帶給顧客什麼樣的一致體驗?內部目標是否對齊?」

他認為,唯有基礎建設完善、方向一致,OMO 才能真正落地,而 AI 等新技術也才能在這些基礎上發揮價值。恆隆行的轉型便是一例:將分散的服務觸點收斂為單一旅程,最終轉化為零阻力的品牌關懷。當顧客在任何節點都能感受到信任與連結時,零售商才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