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AAMA 暨創業小聚年會] 億觀生技創辦人林書聖:創業之前,不知道什麼叫做哭
[2017 AAMA 暨創業小聚年會] 億觀生技創辦人林書聖:創業之前,不知道什麼叫做哭

林書聖真正開始學做生意是從這張照片開始的。開始創業以後,覺得「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是真的,福禍通常都是雙至的,機會來臨時也通常就會伴隨著風險。

年會林書剩.PNG
圖/ 林書聖

當林書聖還在唸博士班的時候,就一直想要做能夠幫助別人的東西。早期做癌症研究,針對癌症病患身上抽出的檢體用藥,看哪一種癌症藥對病患的癌細胞最有效,進一步幫助醫生判斷病患要投哪一種癌症藥和多少劑量。後來這個研究結果進入臨床實驗,不過基於某些生物原理,最終還是失敗了。

隨後有醫生問,既然可以研究癌細胞,那可不可以研究精子細胞,做一個家用精子品質檢測儀,幫助不孕症患者?於是林書聖和幾個實驗室的學長、學弟,多年來在多次實驗和量產失敗下,終於做出可以用手機來觀察精子細胞的產品,不過接著才是痛苦的開始,開始找錢的過程,卻屢遭創投拒絕,因為他們不相信有人會在家觀察自己的精子品質,就在快要做不下去的時候,又有人問,「既然可以看人的精子,那可不可以看豬的精子?」。

林書聖這個做研究的人,從來沒看過種豬長什麼樣子,即使小時候看過大人「牽豬哥」來給母豬配種,但從來沒有想過其中的商業價值,在他的刻板印象裡,以為農民都是很窮的,都是需要被幫助的。為了研究「觀察種豬精子對豬隻繁殖」的商業價值,來到照片中的這一家豬場拜訪過後,他見識到了科學農業的產值與專業,全台灣約有六千家養豬場,大約有500萬頭豬,60萬頭種母豬,3萬頭種公豬,一頭種公豬一個禮拜要「產出」兩次,照片中的那頭豬,身價約為台幣幾十萬,而這家豬場,有著超過4000頭這樣的豬隻。更別說在中國,有將近6億頭豬⋯⋯。

他才發現,農民不是那群需要人幫助的人,他自己才是需要被幫助的人。

看見了商機,林書聖跟創業夥伴湊了一些資金,以夥伴家樓上的頂樓加蓋為辦公室,開始了創業之路。

林書聖.PNG
圖/ 林書聖

回顧一路以來,林書聖從園區出來到工研院,當時的同事說他瘋了;離開工研院出來念博士做研究,女朋友也說他瘋了;離開博班去創業,又被媽媽說他瘋了。當資金燒盡要申請青創貸款,連媽媽都不願意替自己做保,林書聖笑笑的說:「你覺得自己很苦,但看到對面的(夥伴)會很想笑,因為他比你更苦⋯⋯。」卻可以想見他當時的心情:第一次覺得人生那麼痛苦,錢賠進去、博士研究也做不太出來、覺得快撐不下去、一個禮拜裡有兩到三天會想要放棄⋯⋯。可是,為什麼還是沒有放棄?

有一天林書聖上班的時候,在辦公室樓下碰到夥伴正要騎腳踏車帶著後座的女兒去上課;而這位夥伴的太太除了自己的工作,有空的時候還要幫忙公司的產品出貨做包裝;另外一位夥伴則是週末都帶著女兒來加班,女兒累了,就讓她睡在辦公室的長桌上;還有一位夥伴的太太在懷孕的期間,一邊幫忙一邊忍受悶熱的的頂加環境,開口拜託林書聖一件事情,竟然只是要他幫忙去買一碗冰⋯⋯。林書聖心想,這些人這麼苦了都帶著小孩跟著你,你又有什麼資格說苦?

林書聖跟夥伴在頂加的日子,一直到時代基金會的Garage+來邀請團隊進駐,才終於結束。

「博士讀冊無效,還是來豬寮。」「不錯喔!電腦還可以選精蟲!?」這是林書聖拜訪一家一家豬場,得到的反饋。RD出身的他,只會做研究,不會看市場,不會定價格,也不會賣東西。賣東西對他來說更苦了,因為他發現:「(我們)做得出東西是一回事,(豬場)之前說會買一回事,但真的拿錢出來買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豬場到最後去拜訪才發現:「原來他不會買」。

拜訪豬場也不是那麼容易,礙於防疫問題,不是想去就去。最後花了幾個月跑了六七十家豬場,林書聖練就了只要觀察飼料桶大小、豬場環境、老闆的年紀,就知道自己能不能把商品賣出去。只是,感覺看似成了,但是訂單量還是養不活公司;雖然有中國經銷商協助進入中國市場,但因為碰到了錯誤的合作對象,被騙被拐被威脅,錢燒完了,花了一年的時間只學到了中國市場經驗。

那時候林書聖曾做夢預見一個場景:坐在對面的學弟告訴書聖,公司的戶頭資金不足,下個月薪水會發不出來。醒來後發現是夢,但焦慮是真實的,這個場景,到了隔月竟然真實發生。

林書聖2.PNG
圖/ 林書聖

後來在北京碰到了創投,生意有些起色,但資金又快要燒完了。參加完照片中這場朋友的婚禮,林書聖的心情從天堂掉到地獄,因為當時交往10年、論及婚嫁的女友,對他提了分手。林書聖想飛到國外挽回,卻突然覺得全身奇癢無比,看了醫生才發現,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作祟,而且已經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程度。他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想睡卻睡不著,連續一個半月,除了身上很癢,連呼吸都會痛,為了讓自己能夠入睡並且鍛鍊抵抗力,林書聖每天跑5公里,卻還是一樣半夜兩點睡,四點醒來。半夜醒來的時候就覺得,天很黑、很安靜,好像只剩下自己,覺得被世界遺棄。有一天半夜林書聖醒來後,站在11樓的窗口「思索人生」,撥了三通電話,直到第三通電話,才與當時正在準備出國,整理行李的朋友通上那通救命電話,盡情抒發了心情,然後一個人在家痛哭一場。

就這麼繼續撐下去,直到拿到新一輪的投資,終於替公司一解燃眉之急。

從小到大都很樂觀的林書聖,在創業過程中也都沒有想太多就直接去做,他用自己的青春、健康、愛情換來一紙投資,然而創業之前不知道什麼叫做哭的他,卻在簽完合約的那天,跪在地上痛哭了起來,因為面臨著「用了很多東西換了這張(投資合約)進來?」與「只是如果沒有拿到投資,我的公司也倒了。」的兩難,這才明白,做產品難、賣產品難、找資金難,背債很痛苦,原來做生意,什麼都是要用換的。

想聽更多這些不為人知的創業故事嗎?

2017 AAMA台北搖籃計劃暨Meet創業小聚年會

日期時間: 2017.06.23(五) 大師論壇 13:00~18:30;年會晚宴 18:30~21:00
活動地點: 台北三創數位生活園區
活動資訊: 2017 AAMA台北搖籃計劃暨MEET創業小聚年會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還有每週聚焦徵才、創業活動的「創業小聚每週電子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