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咖啡亮相吸眼球,但馬雲的無人超市可能要讓你失望了
淘咖啡亮相吸眼球,但馬雲的無人超市可能要讓你失望了

這兩天,馬雲的無人超市又吸引了一波眼球,惹來網路產業以及零售產業的一陣熱捧。

今年6月初,一家叫「繽果盒子」(BingoBox)的無人收銀便利店登陸上海,號稱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複製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 7月3日,「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GGV紀源資本,啟明創投、源碼資本、銀泰資本等機構跟投。

美國零售巨頭亞馬遜就曾在2016年推出過無人便利店AmazonGo,但仍局限在亞馬遜西雅圖總部供員工測試使用,不對外開發。創新工場曾宣布完成對F5未來商店的3,000萬元A+輪融資。娃哈哈也宣布要打造無人便利店。

繼共享經濟之後,披上AI外衣的無人超市專案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今天我就基於馬雲的無人超市聊聊我的思考。

一、馬雲的無人超市到底是什麼?

沒錯,無人超市就是下面這家超市,看起來還挺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樣子呢。

阿里淘咖啡3.JPG
圖/ 阿里巴巴

第一次進店時,打開淘寶,掃門口的QR Code進店。一旦進入,全程無需再掏手機。

03.jpg
圖/ 虎嗅網

進入後,發現裡面分成超市區和餐飲點單區。這兩個區域的結算方式略有不同。餐飲點單區,由於比較特殊,所以有服務員。

05.jpg
圖/ 虎嗅網

當你點好後,你只要在螢幕下方站著,頭頂就會顯示取餐號碼和剩餘時間。如果已經做好,就會顯示:XX號,請取單。

06.jpg
圖/ 虎嗅網

最後一步就是支付。當你拿著商品離開時,必須要經過兩道「結算門」。第一道門:感應你即將離店的信息,並自動開啟。第二道門: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道門,當你走到第二道門之時,螢幕會顯示「商品正在識別中」,馬上再顯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動扣款,大門開啟。

07.jpg
圖/ 虎嗅網

防盜措施也做得不錯,工程師們做了一次內測,把多種「混水摸魚」的場景在店裡測試,例如把商品放進書包裡、塞進褲兜裡;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櫃前搶爆款;戴墨鏡;測試結果顯示,基本都能識別,並自動扣款。

二、無人超市真的會提高失業率嗎?

08.jpg
圖/ 虎嗅網

無人超市專案給人第一感覺就是:線下我不需要這麼多員工了。那麼失業的人會越來越多,因此網絡上謾罵馬雲的也不在少數。

09.jpg
圖/ 虎嗅網

但是,我們仔細來思考一下,無人超市真的會提高失業率嗎?

我們分析一下對超市人員的替代:

  • ①收銀:自助支付的上線替代了收銀員的工作職能,只要透過收銀處的機器掃一掃然後直接手機支付即可。

  • ②日常營運:比如貨品上架、補貨、貨品清點等等,這些都可以透過機器進行自動從倉庫調取,在存儲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自動向總部預警進行調配。在硬體不完善的條件下,日常營運還需要大量的人力。

  • ③導購:可以透過貨品邊的機器自動講解,用戶可以透過觸控螢幕獲取產品信息等。傳統的便利店也可以使用電子導購,但是在關鍵的促銷活動、重點的產品推薦、特殊的產品體驗服務等方面,人工導購會比電子導購會更有更好的用戶體驗,除非機器人普及了。

  • ④物流:起碼在無人機普及之前,物流這塊基本離不開人。

  • ⑤其他服務:例如烘焙以及咖啡研磨,這個就別想著替代人了吧,就算替代,也會相當長時間。

首先,無人超市在很大程度上,會替代人群①的工作,但是替代會有限。

因為作為零售業的初級體力勞動者,不僅僅是包含收銀員,收銀員會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和人群②③④⑤進行調劑。

比如說大家看到的大部分大型超市,高峰期收銀處全部開放,而非高峰期的話,只開放1-2個收銀,其他人都會被安排去做日常營運的工作,小的便利店更不用說,收銀員兼顧會做促銷,補貨,清點產品等工作。因此如果在被更有效率的無人結算取代後,他們很大可能會被固定到他們本來就在工作的其他職缺。

其次,如果真的人工智慧普及,人群①②③④⑤也不可能全部被機器替代,在機器識別產品的時候,是存在一定的差錯率的,此時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預。

據網易新聞報導,位於上海歐尚總部的「繽果盒子」曾多次出現機器識別錯誤問題。一名女士在購買盒裝王老吉涼茶時,系統將其中一盒識別成了瓶裝冰紅茶。另有一名男士在結帳時沒有註意到有一件商品未識別出,出門時就響起了警報。當他折返回去重新支付時,系統一直出現錯誤,已支付過的商品又會被重新計入總額中,另外如果出現高峰期,系統是否因超過負荷運作而導致系統紊亂等等,那麼出現這樣的問題,系統優化也不會100%保證零差錯率,最好有相關營運人員在場,能夠幫助用戶解決機器不能解決的問題。

最後,即便①②③④⑤人群都被人工智慧所替代,那麼也會衍生出一群其他職業,例如無人便利店的營運維護人員、保全人員、貨物失竊追討人員等等。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業方向會發生改變。而就業率是否會降低,我保留意見。在人工智慧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時候,我一直有個疑問,假設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工作都被機器人替代了,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失業了,這樣子大部分人都沒錢,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賣給誰呢?那麼提高生產效率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要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更何況對於馬列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我是一直持懷疑態度的。

我們再回到問題本身,無人超市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因為一種商業模式對另外一種商業模式的顛覆,必然會遵從商業規律,商業規律的前提是透過提高效率降低商業成本。

而目前來說,便利店的成本大部分在租金,無人超市專案根本辦法解決租金的問題。而人力成本的上漲,完全是靈活可控,我賺得多,我多雇用點人,我賺得少,我就裁員。從目前的中國薪資結構看,無人超市以技術代替人工的方案並不能明顯降低超市的營運成本,甚至在技術不夠成熟的階段成本還會有提高。中國的人工成本實在太低了,無人售貨系統較為常見的都是人力成本很高的國家。

10.jpg
圖/ 虎嗅網

目前無品牌的便利店,都是個人經營,即便很多連鎖便利店,很多都是加盟店形式加盟的,直營的佔比有限,很多老闆是直接加盟以後,自己或者老婆,或者招1-2個工讀生幫忙一起經營,招兩個小員工的成本一年也就在10萬人民幣左右。對於這群人來說,我只要有個支付寶/微信收付款提高效率就行了,你讓我省這10萬元人工費去整體重新改造,我改造成無人便利店,成本更加高。

而對於直營的連鎖型便利店來說,會更加注重用戶體驗,那麼在新增的營運維護成本,系統開發以及維護成本以及失竊成本等等方面,真的會比人力成本還低媽?

上週,芝麻信用在北京、杭州試驗了兩家無人超市,沒有收銀員,購物付款全部自助,真實付款率達到了82%,也就是說另外有18%的人沒付款,這失竊成本夠高的了,貌似零售的成本邏輯不能用金融的營收抵扣壞帳來類比或解釋吧。

11.jpg
圖/ 虎嗅網

所以,即便無人超市專案力推條件下,各位便利店的經營者也會心理嘀咕一下,我改造一下到底值不值,是不是一勞永逸的結果,能不能提高利潤率?

曾經有人這樣調侃過無人超市專案——

在短期內,反而能增加中國的就業,大量失竊、大量補貨、物流業發展,安裝各種監控,監控產業發展,被競爭者惡意破壞,被屁孩砸玻璃,裝修產業發展,無人超市晚上成為流浪漢天堂,最後馬雲說:無人超市如果不能成功,那就算是我為社會公益做了點貢獻。

三、一點思考

從大佬們的構思出發,無人超市的確是宏偉藍圖佈局的一點。

首先,從整個網路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來看,線上流量已經愈發昂貴,因此線上產品與線下的場景結合成為關鍵,從而創造線上線下和人連接一切。

其次,行動支付的發展,線下支付場景的拓寬,為其提供了硬體成本,降低了用戶教育成本。

最後,巨頭們不是為了做零售而做無人超市,無人超市作為巨頭們零售佈局的部分,關鍵還是在於數據的攫取,透過用戶零售數據,可以做很多文章,例如精準營銷,例如大數據徵信,而在數據領域創造的價值比所謂的零售毛利潤更高。

然而,用網路模式玩線下零售,任重而道遠,線下各位便利店的經營者的目光其實就在零售的毛利潤或者淨利潤上,如果人工智慧不能很好的解決他們經營的成本問題,他們對無人超市的改造的支持力度也不會很大,難道巨頭們把他們全部吃掉自己經營?

從整體上來說,中國的投資機構並不缺錢,而是缺好的專案,無人超市其實是一個可以給投資人講出動聽故事的好專案,如果熱錢湧入,八成也會出現共享單車般的現象和問題,經歷過陣痛之後,產業會洗牌,無人超市和目前傳統超市進行比較好的結合,人與機器會進行比較好的配合,提供更好的服務。

本文授權轉載自:虎嗅網

關鍵字: #馬雲 #新零售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Workday人工智慧如何助企業優化人才管理策略,推動未來工作模式?
Workday人工智慧如何助企業優化人才管理策略,推動未來工作模式?

近年台灣半導體、科技產業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要維持產業競爭力,僱主品牌和良好的人資策略不能忽視。同時,台灣社會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伴隨世界經濟局勢瞬息萬變,也讓企業面臨愈來愈嚴峻的產業人才荒挑戰。

「市場變化快速,人才斷層將成為當今企業關注的議題。」Workday台灣區總經理許耀邦(Bond Hui)表示,企業必須抛棄僵化的職場職能定義,把人才視為技能的組合,才能更加靈活地運用員工專長。「人才是企業最初、也是最終的資產,過去被低估的HR價值正在翻轉,如今透視人才技能與挖掘人才潛力,將是致勝關鍵。」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發布的「2023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指出,以「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三大指標所組成的世界人才競爭力評比中,台灣整體排名較前年(2022)下降1個名次,排名全球第20名;其中,在「吸引與留住人才」指標中排名第21名,顯見台灣企業在徵才、留才策略上仍有進步空間。

Workday台灣區總經理許耀邦(Bond Hui)
Workday台灣區總經理許耀邦(Bond Hui)
圖/ Workday

人才管理,從技能出發

Workday是一家領先的企業人力資源及財務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其平台以人工智慧為核心,幫助客戶提升員工表現、加強工作效率,推動業務永續發展,至今已累計全球逾萬間企業使用,包括超過一半的 Fortune 500強。

聚焦台灣,根據Workday在亞太區數位敏捷度指數調查則指出,台灣有七成企業處於數位轉型緩慢、或停留在戰略階段,數位敏捷度仍須提升。憑藉近20年的實務經驗與洞察,Workday發現許多企業的職業發展途徑過於單一且不夠靈活,導致許多員工因為無法提升職能或實現個人目標,不得不考慮跳槽。

技能是未來工作模式的基礎,而Workday Skills Cloud將會是台灣企業創造差異化優勢的關鍵。透過Workday Skills Cloud,企業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打造由技能主導的企業策略。目前,全球有2,000多家採用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的客戶已部署Workday Skills Cloud,因應企業需求實踐人才管理、培養職涯成長和發展,快速回應市場需求。

許耀邦解釋,「Workday為企業打造『以技能為基礎』的策略,其實就是打破只考慮畢業門檻的窄化思維,改以『Skills as currency』的觀點——把人才技能當作貨幣一樣,賦予投資與佈局的價值,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與挑戰。」換言之,人才管理將從過去人為主觀的管理方式,透過數位轉型轉變成數據驅動思維,讓員工數據能轉化為業務策略,更科學且有效率的應對挑戰。

科技先行,加值三大管理面向

如Workday整合式人力資源管理平台(Human Capital Management,HCM)幫助企業深入了解其人才管理需求,透過履歷等既有資料,Workday HCM可推斷人才潛在技能,協助企業領導者快速辨別出所擁有技能與職缺相符合的潛在人才。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HCM)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HCM)
圖/ Workday

更進一步的,還有Workday為企業建構的「技能雲」(Workday Skills Cloud),透過機器學習自動生成員工技能標籤,並隨著員工發展持續更新數據,讓企業能即時有效的盤點人才庫、掌握人才技能戰力,並精準的制定出基於技能的人才策略,包括獲取人才、調動人才、員工精進等三大方向。

許耀邦舉例,如某企業客戶需要在一個月內快速組建新團隊,對於跨區的國際企業而言並非易事;然而,透過Workday解決方案,即可一鍵盤點全球人才庫,即時挑選人才組成專案團隊,分配任務。

「Workday以一致的操作方式管理數量龐大的客戶數據,每年處理逾6,500萬名用戶的8,080多億條系統指令。透過訂閱制及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 ,一種跨裝置或伺服器的機器學習),Workday可為各個地區或產業的客戶提供獨一無二的數據及系統介面,同時確保遵從隱私及監管條例。如此基於嚴謹與真實的人才數據,讓AI模型得以持續產生有用及可信的結果。」

許耀邦補充,從招聘、到職的各個階段,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視。在未來,可期待生成式AI幫助人資生成精準的職位描述(JD),或公司政策懶人包及FAQ、職涯發展建議報告等,不只幫助員工更順利地完成工作,也有助於企業與員工的溝通,更科學的掌握員工狀況與判斷決策。

員工心聲,建立意見表達平台

以人為本,是Workday的企業文化,也是產品核心。如Workday Peakon Employee Voice即是一個智慧型意見表達平台,為員工提供匿名的意見表達管道,培養積極主動的工作氛圍。透過10分制的問卷調查和評論,鼓勵員工分享工作體驗、對工作的期待等。接著,由系統透過心理學計算機制,自動判斷員工情緒與身心狀況,幫助企業即時掌握員工狀態,並即早關懷員工、預防潛在風險。

Workday 美國總部大堂
Workday 美國總部大堂
圖/ Workday

「擁抱一個小改變,就有機會帶來龐大的效益。」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許耀邦說最重要的還是企業要勇於踏出第一步,「數位轉型絕對不只是把紙本電子化的表面工作,基於想要更敏捷、更美好的決心,才能真正跟上時代,吸引卓越人才,實現美好未來。」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