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場】UBTECH 高級研發副總裁吳牟雄:AI很多人都在做,要把你自己的特點做極致,可能要有一些耐性
【香港現場】UBTECH 高級研發副總裁吳牟雄:AI很多人都在做,要把你自己的特點做極致,可能要有一些耐性

估值破10億美元的機器人獨角獸優必選UBTECH,於2017年3月正式宣佈進軍台灣市場,UBTECH的高級研發副總裁吳牟雄於RISE conf 2017現場接受創業小聚的專訪,以研發專長談未來的產品策略以及給硬體新創的建議。

Q:過去UBTECH曾在媒體報導中提到,研發團隊佔了整個團隊極大部分,這些團隊成員都在中國嗎?如何管理如此大型的團隊?

A:研發團隊成員到年底將超過400人,主要據點在中國,包括深圳、北京、武漢,但在矽谷也有。有跟大學有合作以研究院的形式做一些AI基礎研究,而深圳與矽谷團隊都是負責做產品。

至於該怎麼跨域管理龐大的團隊?我們比較清晰的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關注,研究院這塊主要靠CTO;同時我們也以項目來管,對於deliverable很清晰 ,同時我們也給研究院很大的自由度進行長期的研究。

我們的產品有四大塊:Alpha機器人,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人形產品,另外也有內部創新產品我們叫做Beta,是偏向不是很成熟的產品,專注在前沿產品研究;還有To B的場景性機器人產品Cruzr,目前在士林夜市已經開始應用,未來高鐵也會有,最後則是積木機器人跟IP,主要在編程教育,搭建IP等。

Q:如前面提到,機器人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廣,教育、娛樂、智慧家庭、商用場景等,在哪一個領域的市場反應最好?

其實在不同的主題在不同的市場反應,但我們 以人形機器人為堅持,發展出產品的共性 。最近做得比較好的是積木,是比較受歡迎的產品,在教育跟編程這一塊。積木產品跟其他搭建的產品有最大的不同,有Robotic Servo Motors與 編程精密的聯繫,因此反饋比較好。在其他的人形(機器人)方面也有其他探索。

機器人行業還是比較新,在整個機器人往前走的情況下,是在最前端的pack裡看各個方向,一旦方向確定可以比其他人走得更快, 機器人跟AI的整合一定是接下來的方向 ,會在這個方向去看機會。

Q:機器人產業,無論從娛樂或者教育角度看,內容都是關鍵,你們的內容策略是?

A:從兩個角度看,國際上有很多巨大公司都有內容:音樂、視頻、教育、醫療等,我們主要接觸兩塊,一個是與內容公司合作:例如騰訊或者亞馬遜。我們內容的優勢在於很多內容是用戶主動上傳。機器人在內容收集有個特殊優點 ,很多內容是主動是由機器人搜集,這是很強的優勢,這是為什麼我們非常有信心,機器人是AI最後的方向性東西跟載體。我們也在垂直領域對機器人有加強結合,同時我們也有內容團隊針對客戶需求來分析資料跟數據,以及進行資訊打標。當然我們也歡迎UGC內容。

Q:對於硬體新創的建議?成功關鍵?

A:我們公司對於自己在做的事,我們有個自己的關注點:整個大環境一直在變化,尤其是AI產業變化非常快,我們一開始很堅持的信念是人形機器人強結合AI,將運動控制跟室內導航做得很極致。AI很大,很多人都在做,對新的公司來講,要把你自己的特點做好、做極致,可能要有一些耐性。 我們公司也做了近十年了,要做到極致不是一天兩天,可能要抓到真正core

我們的創辦人James也講, 不要為了創業去創業,不要為了風口去創業 ,要做自己truly believe、能夠創造價值的事情,才去創業 。要有足夠多的決心毅力,公司就像人一樣不能缺鈣,要敢啃硬骨頭,AI東拼西湊不是理念。

「不能為創業創業、創業是很艱苦很難的事情」聽起來有點像官話,但要真正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創業後面都有個驅動,財務或投資驅動不是壞事,但只為錢可能不夠,需要極大東西來支撐你的理想。

Q:那對你個人來說,那個「極大的東西」是什麼?

A:應該說是 個人的理想 吧!希望真正的機器人可以真正幫到人類生活,機器人正式進入家庭,幫到人的生活,像是老人照顧,小孩教育。現在很需要用技術來做,這是很有意義的事。

Q:兩岸之間在機器人產業有什麼樣的合作機會?

A:台灣跟大陸非常緊密,我們有不同的優勢,台灣在很多地方例如製造業、晶片、IC這塊有很多優勢,有很多經驗,發展得比大陸早2-30年。但大陸有很大的市場,政府跟企業的合作(例如深圳)非常強大,互補的東西可以一起做,畢竟我們是同文同種,有很多機會可以合作。

Q:台灣對你們的市場戰略意義是什麼?

台灣對我們來講,是容易進入的市場,在文化跟生活水準上,我們覺得台灣在很多方面可以給反饋。在華人的圈子裡,整個大中華區包括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市場,經濟發展水平高一些,經濟收入高一些,對教育的理念也一致,所以是我們會選擇進入的市場,我們不但看市場的量,也看市場的質。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你的參與讓觀點更加多元、新創資料更加完整「 創業社群交流平台 MeetHub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