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倪敏然──alternative edition!
追憶倪敏然──alternative edition!
2005.05.15 |

藝人倪敏然自殺身亡的新聞,熱潮始終不退,甚至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的消息,都打成了配角。如果我們將「倪敏然猝逝」視為台灣今年上半年最轟動的新聞,大概也不會有人反對。
為什麼一個藝人的殞落,會牽動大多數人如斯關心?

**才華洋溢,殞落令人婉惜

**
許多人都會指向這一新聞的「外部條件」,譬如說:倪敏然是一位縱橫影劇圈三十年的藝人,擁有廣大的老中青三代觀眾,他的去世,瞬間勾動了上千萬人的集體記憶。「集體記憶」是一種奇妙的酵素,它使群眾霎那間深入自己的過往生命史,咀嚼俯仰一番後,又快速、當下地將原本陌生的彼此「共感」地連結在一起,這種狂猛的新聞熱度,反映的是群眾個體和群體交會的一種亢奮感受。自有大眾傳播媒體以來,幾乎每一位諧星的殞落,都會帶來此種難以平復的激動,這種「笑」與「淚」的不分家,混雜著慨歎、感激、自憐和共鳴的集體行為,原本就是人類各種浪漫主義運動的主要元素。
但,我們也可看到這新聞的「內在條件」──相信我,這個動員力才是最大條的!
身為諧星,倪敏然大概是當代藝人中最才華洋溢的一員,他隨意進出國、台語中的言語縫隙,對常民文化中的價值加以扭轉、戲謔、顛覆、嘲諷的本事,恐怕連當今「綜藝天王」吳宗憲都還差上好幾倍。
舉個例子來說,在綜藝節目上,他被主持人問到「劈過幾次腿?」的尷尬問題,他的回答:「那已不算是劈腿,而是Tako(日文『章魚』之意)了!」就很難不讓人為之笑絕。正因倪敏然有此隨時與社會共舞的能力,使他能度過台灣綜藝節目大轉型的中年危機,成功地靠模仿呂秀蓮副總統而重出江湖。
不斷地思索突破創新,使每一次的笑料都能新鮮問市,而且正中當代觀眾生命情境的下懷(嘲諷「一夫一妻」傳統道德、揶揄「政治」的僵化與對立、自謔「雙峰駱駝」的過氣演藝生涯……),倪敏然大概是當代台灣社會中最典型的「個人主義式工作者」。
而今年五月後,他也把所有「傑出個人」共有的悲劇性運命,由幕後搬到了幕前。在追求卓越的個人主義工作者人生裡,社會對你提出新靈感的需索壓力無比之大,個人才華砥礪躍進的驅力也就愈強,一次次的逆境破關後,你終得有「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自由與興奮之感。
然而,弔詭的是,多數人並不能靠著自己成千上萬的獎章獨立生活,他也需要親密關係(愛)的撫慰擁抱,需要人生終極意義(不再須被突破的目標)的安頓歸宿,正如日本武士需要家庭和社區僧侶一般,而悲劇也就在於──這些都和個人主義當下追求卓越的驅力格格不入。

**幕前風光,幕後歸宿難尋

**「表演」,其實是最困難的技能,「演員」,也是最艱苦的職業,通常螢光幕前最成功的人,都有個最糟糕透頂的人生,演員註定是個「個人主義工作者」,他Tako般的親密關係會讓許多人傷痛不已,流浪般的征戰則會使自己意義崩潰。倪敏然的去世,相信讓很多人在他的故事裡紛紛看到自己──一個在「笑」與「淚」間長期徬徨的自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網銀體驗到數位品牌革新,國泰世華銀行「CUBE」如何造就質感金融平台?
從網銀體驗到數位品牌革新,國泰世華銀行「CUBE」如何造就質感金融平台?

近年來,銀行業陸續掀起 App 改版潮,介面設計推陳出新。然而,若追溯這股數位美學革命的起點,國泰世華銀行無疑是先行者。

2022 年,國泰世華推出「CUBE」數位品牌,名稱結合「Cathay United Bank」與「Empower」,象徵透過數位力量賦能客戶,讓金融服務自然融入生活。秉持「為可能,竭盡所能」的品牌理念,CUBE 不只是網銀 App,更是國泰世華打造一站式數位金融平台的核心起點。

當多數金融機構仍停留在功能導向思維,強調「快速、簡潔、好用」時,國泰世華已率先從品牌高度切入,以使用者為核心,導入兼具實用性與美學價值的設計哲學。國泰世華做對了什麼?為何能從產品進化為平台?

從功能到美學的品牌蛻變

在數位轉型方興未艾之際,多數金融 App 強調的是效率,但國泰世華選擇再往前一步。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說:「我們的做法是不只要方便,還要具備質感與美感,在簡單的使用前提下,做到『不簡單的簡單』。」

打開 CUBE App,便能看見這種「質感金融」的落實。介面以金融業少見的灰階主色與留白設計,營造極簡氛圍;插畫則以簡潔筆觸呼應,增添現代科技感。從帳務收支、外幣買賣、信用卡到投資、貸款、保險,每個功能都保有一貫的視覺語彙,擺脫傳統金融厚重繁複的框架,傳遞「輕盈」與「透明」的設計觀。

然而,要打造一致的設計體驗,絕非僅靠技術可達成,更仰賴組織文化的支持。當多數金融機構習慣將設計與研發外包,國泰世華則選擇培養內部團隊。陳冠學直言:「外包常受限於專案週期,容易流於短期思維;唯有內部團隊,才能在細節中持續耕耘。」

「品牌就是細節的累積。」他強調,CUBE不只是一款網銀 App,目標更是一個承載金融科技力與美學價值的數位品牌。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強調,CUBE以質感設計與細節堅持,將科技轉化為有溫度的金融體驗。
圖/ 數位時代

跨場景串聯的全方位體驗

「在數位服務設計上,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業績壓力,因此才會充斥與需求無關的廣告。我們選擇回到初衷——從體驗出發,減少干擾。」陳冠學坦言。但他也強調,這並非否定廣告價值,而是調整優先順序:先確保流程簡單、介面友善,建立使用黏著度與忠誠度後,廣告才能在對的時間、對的渠道、推送對的內容,從干擾轉為加值。

而這種「以體驗優先」的理念,除了體現在CUBE App,也被落實到 ATM:全台 5,400 台國泰世華 ATM 介面大膽採用零廣告設計,提款流程更精簡至兩步驟,時間縮短近五成,展現「少即是多」的體驗哲學。

對於細節的堅持,也從數位介面延伸到實體卡片。如:國泰世華推出全台首張視障友善的「CUBE簽帳金融卡Touch Card (簡稱:CUBE Touch Card)」,透過圓弧切角與特殊壓模設計,讓視障者能以觸覺辨識卡片方向,更榮獲 2025 年德國 iF 設計獎,展現品牌在普惠金融上的細緻關懷。

而當體驗被放大到「整合生活」層次,國泰世華更進一步推動小樹點生態圈。信用卡回饋不再侷限於帳單折抵,使用者還能將點數轉換為米其林餐廳訂位、熱門演唱會門票等限量體驗。從數位介面到線下接觸點,再到生活金融場景,國泰世華正將 CUBE 打造為「金融+生活+娛樂」的全方位平台。

新世代價值驅動的金融競爭力

當 CUBE 體驗日益成熟,國泰世華開始追問: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什麼樣的品牌才能真正獲得新世代的認同?

陳冠學提出兩大方向:一是持續應用前瞻科技,如虛擬資產等創新場景,讓金融服務始終走在市場之前;二是堅持品牌驅動,透過長期累積塑造認同感。「台灣金融市場相較國外,品牌驅動的氛圍不算強,但我們希望品牌本身成為力量!」他強調。

品牌照片(補).jpg
陳冠學指出,CUBE不只是產品,而是從品牌出發的平台戰略,為國泰世華塑造長期競爭力。
圖/ 國泰世華

這樣的思維,正好呼應新世代的價值轉向。對 Gen Z 而言,金融回饋只是基本,真正影響忠誠度的,是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做一件事是利己還是利他,新世代看得很清楚。」陳冠學說。這也是為什麼 CUBE 堅持回歸使用者為中心,透過細節傳遞的「利他」的品牌態度。

這是否也意味著,金融競爭的勝負關鍵不在於誰堆疊更多功能,而在於誰能將科技轉化為有溫度的體驗、把品牌理念融入每個接觸點?如 CUBE 正在驗證的新模式,以科技創新帶來效率與便利,以品牌文化建立信任與共鳴。當金融服務邁向平台化與生態化,國泰世華已率先勾勒未來格局——讓品牌成為金融服務的真正入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