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公式: #1. 想要養員工
創業失敗公式: #1. 想要養員工

編按:2017 年的台灣,在一連串的鼓吹、大環境改變之下,無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或具有業界經驗的人們,都開始更勇於創新、創業。但創業並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在所謂的「創業圈」裡,各種失敗案例不斷,乍看光怪陸離的鬼故事,其實多少都有些前例可循。

每個時代的創業成功不見得有必然法則可循,但總有些失敗經驗可以參閱。這次,我們且看以技術潛身創業環境,待過大公司、創辦過也加入過新創企業的戴志洋,為我們歸納了一系列的創業失敗公式。

想要養員工,是許多創業團隊失敗的主要或次要原因之一。這裡指的員工,是指那些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在市場上找到一個可以快速替代他工作的同仁。

創業團隊沒辦法養員工,主要是因為員工心態問題。通常,如果講好是員工,對企業而言,雙方關係就建基於完成你交付給他的任務,而員工權益相關的一例一休、勞健保等等都必須要按照規矩來;但創業風險難以預期,萬一創業團隊公司現金流為負,或根本現金不足怎麼辦?借來付嗎?

創業團隊與成熟、大型組織不同,從第一天開始就必須要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情。對於成熟、大型企業來說,當然不可避免會有許多人員異動,因此這些組織都必須要被設計成每個物件都可以置換,並需要以管理成本去控制每個企業運作的步驟。

但對每天都有太多事情要去煩惱的新創團隊來說,組織裡面如果有一些只是想要被養(編按:領一份錢,做一分事)的員工,你就難以確保讓團隊以突破極限的效率完成任務。這些員工通常如果遇到問題,都需要找其他人或主管才能解決;問題是:創業團隊通常都難以有餘裕會有管理者(編按:意指這個人通常的工作主要做管理而本身不會有產出),這樣會導致團隊溝通成本太高,而執行力則難以超乎一般組織的預期。

time man shutterstock
time man shutterstock
圖/ ShutterStock

創辦人的時間太貴了,不太有可能有太多時間可以分給管理這項任務,這並不表示創辦人並不需要管理,而是這些管理風格與結果,會直接顯現在他日常決策、執行任務的每個環節上。創業團隊內的每一份子,都可以透過這些日常決策與互動,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校準彼此的認知。簡而言之,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每個參加者都是夥伴關係。

夥伴(Partner)與員工是不同的概念:創業團隊成員,必須是在自己領域中能夠獨力作戰的人,就像是游擊隊成員一樣;團隊的每一份子,都有共同、明確的目標,每個人在自己的專業上都知道怎麼達成這個目標,每個人根據日常不停校準的判斷力,解決團隊面對自己熟悉領域的問題。除了獨力作戰,游擊隊成員當然可能共同合作完成任務。好的夥伴間對彼此都有足夠的信任,隨時更新彼此的認知,確認並解決歧異。創業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夥伴撐不下去而脫隊,但這沒有關係;只要持續有夥伴可以跟得上團隊成長的速度,那就可以持續前進。

關鍵字: #創新創業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