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逆轉勝!從Galaxy Note 7到S8,三星做對了哪些事?
品牌逆轉勝!從Galaxy Note 7到S8,三星做對了哪些事?
2017.09.04 | 蘋果

繼Galaxy S8後,三星(Samsung)又發表了新旗艦手機Galaxy Note 8。而這個時刻卻也意味著Note 7爆炸事件已經過去一年。這一年,曾坐擁全球智慧型手機製造第一寶座的三星,面臨巨大的品牌危機,消費者信心跌至谷底,三星咬牙吞下外界批評的同時,更積極醞釀新的產品能量,最終並以Galaxy S8揭開東山再起的序幕。

三星S8發表
圖/ 三星發表會截圖

Galaxy S8不僅重新找回三星名聲,更把手機設計創新上推一層,為產業帶來首支「無邊際螢幕」主流手機。今年4月中正式開賣的Galaxy S8,據三星資料表示,出貨3個月的時間就賣出兩千萬台,比上一代同段時間的銷量,成長15%。顯示這款手機的成功,足以讓大眾消費者抹滅對Note 7爆炸的陰影。

事實上,三星的手機品牌之路,從一開始就面臨挑戰。2010年,首款高階智慧型手機Galaxy S上市,也飽受「神似iPhone」批評。7年來,三星怎麼成長,又如何從一個「半複製」對手設計的製造商,茁壯成為現在領導手機設計的公司呢?

在專利訴訟中,走出自己的創新

成立於1938年,三星是家快滿80歲的韓國公司,從貿易起家的他們,現在成長為一家業務橫跨化學、消費電子、電子零件、半導體、電信硬體的國際大型企業。但若從智慧型手機單一領域說起,真正在美國市場打響名號、建立起品牌形象的,莫過於2011年推出的Galaxy S2。隔年,三星就以單季9300萬台手機的銷量,打敗Motorola,正式成為全球手機銷售最大廠商。

2011年,三星與蘋果的智慧型手機設計專利戰,點起戰火。當時,雙方都向法院控告對方在手機外型設計上,侵害到自己的專利權,在這場戰爭中,有時勝訴有時敗訴,一直持續到2016年底。事件中蘋果的控告,只是針三星的前兩台旗艦手機,侵犯了蘋果的前三代iPhone。但是,三星是否抄襲設計專利,不同角度可能產生不同見解。

Galaxy S v.s. iPhone
三星第一代手機Galaxy S與iPhone 3GS比較。

隨著時間過去,三星的旗艦手機設計也逐漸與蘋果作出了區別。

以實驗設計元素,締造旗艦機成功

講到三星的手機設計,不得不提2011年推出的實驗性產品Galaxy Note。這款手機顛覆當時一般的手機尺寸,5吋大螢幕,一開始手握感並不討喜,幾年後,卻成為一種回不去的使用習慣,各品牌也相繼採納大螢幕設計(包含蘋果的iPhone)。

此外,2014年推出的Galaxy Note Edge,又是一個創新傑作。此款手機側面的彎曲螢幕,顛覆過去邊框的設計。雖然三星一開始的市場策略保守,但因為消費者接受度高,接下來幾年,旗艦產品都採納了這具品牌象徵的彎曲螢幕。

然而2016年的Note 7旗艦機,出貨後頻傳爆炸事件。一夕之間,三星在手機產業內摔了有史最重的一跤。據估計,這次回收處理的背後,花掉三星53億美元,並且宣布停產此款手機。「我們知道自己並未達到你們的期待,或是我們自己設的高標準。對此,我們真的非常抱歉。」三星歐洲分部主席與執行長YH Eom,在公司網站上公開對此事件道歉。

一句道歉下,三星展現的是高度危機處理能力。產品出了問題,三星第一動作是回收產品,回收命令下達後3個月,他們的全球回收率就已達成96%。接下來,為了重新獲得消費者信任,三星追根究底查到產品問題,一切過程透明,並且將這個程序所發現的問題、改進方法,套用到未來的產品設計與生產上。

Samsung Note 7 Apology Ad
三星在美國主要報紙刊登全版道歉聲明。

在危機中,寫下「無邊際」里程碑

三星為此成立新的實驗室,聚集700位研究人員,找出手機爆炸原因,結果發現兩家供應商的電池品質問題,造成手機起火爆炸。後來,三星不僅公布調查報告,更成立內部的電池顧問團,也為生產過程加了一道品質保證的新關卡。新的手機產品中所附的電池,都得通過新設的8道安全關卡,才能出貨;而這道安全機制,三星也分享給其他手機廠商,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讓我們將這個危機,視為一個全新機會,重新透徹檢視我們的工作方式、對於創新的思考方式,以及對顧客的看待方式。危機過後,我們將獲得飛躍機會。」三星CEO兼副會長權五鉉在爆炸事件發生後,對內部員工這樣說道。

三星CEO權五鉉
三星CEO權五鉉

現在,手機硬體品質鞏固了,下一步則是讓消費者重拾購買慾望的外型設計,這也才造就了Galaxy S8的無邊際螢幕設計,寫下現今手機產業的設計里程碑。同時,三星也利用旗下手機進攻虛擬實境(VR)產業,開始耕耘自家的人工智慧語音助理Bixby。

三星像浴火鳳凰般,重回手機廠商龍頭寶座,他們所思考的,是怎麼利用這樣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奠基,發展更多嶄新、走在趨勢前端的科技應用。

資料來源:BGRCNETFortune(1)Fortune(2)Forbes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