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照顧用戶也貼心家人 懷有善念的設計:Tricella智慧藥盒Pillbox
不只照顧用戶也貼心家人 懷有善念的設計:Tricella智慧藥盒Pillbox

Tricella執行長Daniel 第一次創業的產品也跟醫療有關,是一個可以偵測自律神經靈活度的穿戴式裝置,後來轉為醫療用途產品。隨後因想做非穿戴式的儀器而離開自己的創業公司,因為他認為穿戴式裝置若是沒被使用者配戴著,貢獻度就是零,要不就是有些裝置戴著對使用者的健康也沒有很顯著的影響。

但是他認為智慧藥盒則對使用者可以產生幫助。

2013年底成立自己公司,在2014年推出智慧藥盒,產品的研發在美國,軟體開發與電路板製造在台灣,射出組裝出貨則在中國。而公司有六位全職員工,一位負責媒體,Daniel負責非軟體的部份,因為軟體開發的門檻很高,所以其他員工都負責軟體開發,憑著豐富的產業經驗,這是一個跨國的新創團隊組合。

結合App的軟硬整合智慧藥盒Pillbox
結合App的軟硬整合智慧藥盒Pillbox

軟硬整合與貼心設計

Daniel結合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背景,自行摸索成為設計師,因此Tricella的智慧藥盒Pillbox的貼心設計從包裝開始,外包裝的紙盒只要一打開藥盒就會浮出;產品的設計也在一些很細微的地方,展現對使用者的善念與照顧,例如:

  • 藥盒可以輕鬆推出,但不會輕易打開導致藥錠散落
  • 無需按鈕,所以面積可以做得很小
  • 因為一般病人會想辦法隱藏「吃藥」這個行為,因此藥盒的外觀設計以活潑樂觀、人性化為風格
  • 為了讓使用者容易接納,以最普遍的藥盒形式來開發

這些設計細節看起來都不是很「偉大」,但都是從極為細微的地方去觀察以及設計出好的使用者經驗。

除此之外,與藥盒相關的智慧加值服務包括用藥時間的偵測與提醒,假設家人8點要吃藥,從8點每十五分鐘就會透過手機發通知給使用者,若到了9點還沒吃藥(藥盒尚未被使用), 就會透過手機通知預先設定好的關係人。

要是手機不在身邊怎麼辦?只要時間到了,但手機不在用戶身邊,藥盒本身也會有亮燈提醒,接下來應該要服用的那一格藥盒會發光。手機與藥盒是透過藍牙連接,如果藍牙被用戶關掉,或者距離較遠斷掉,重新靠近還是會再自動重新連線;更進一步的,在藍牙斷掉的情況下,App還是會依照先前的設定進行用藥提醒,而用藥的紀錄還是會記錄在藥盒,一旦重新連線,記錄就會回寫到App之中。這也是Daniel堅持要做軟硬整合產品的原因,因為他也嘗試做過用藥提醒與記錄的純軟體,但觀察使用習慣下來,很多用戶在收到用藥提醒的當下可能剛好在忙,也可能就順手點了「我吃藥了」,這樣其實就沒有實際發揮用藥提醒的功能,記錄到的用藥時間也是錯誤的。

資料記錄的意義與價值

除了提醒,為什麼還需要記錄?因為在完整的藥物治療與醫療系統裡,用藥記錄是追蹤疾病發展的一項很重要資訊。尤其是對慢性病患來說,長期追蹤病況,首先需要依照醫生的處方用藥,另外也要確定病患有沒有照著醫囑服藥,假如慢性病改善了或者惡化了,才能夠藉此判斷是處方有沒有效?還是病患有沒有按照規定服藥。

所以App可以根據事前設定的用藥計畫來幫忙病患記錄實際的用藥行為,設定將簡單,只要設定服藥時間、哪幾天要吃藥、吃什麼藥、藥剩下多少等等。這樣的資料取得與分析,最終還可發展出保健食品的定期補充與銷售,又或者可以發展出連接醫療院所或者藥局的SaaS服務,一旦慢性連續處方箋的領藥時間接近,就可自動提醒病患前往領藥。

Tricella的Pillbox從2016年4月至今在美國第二通路 Target達到很好的銷售成績,一個使用者 平均會用1.5個藥盒,而一個藥盒會接2到3位家庭成員。

其他市場呢 ?預計2017年8月開始,進入更多實體通路以及電子商務進行銷售,價格會落在74.99美元,因為團隊針對美國市場做調查,若是定價為149.99元,得到「願意買一個藥盒給爸爸媽媽」這個結果,若價格定為74.99元,那麼消費者就願意買個3個不同的人用。

Tricella的創辦人與執行長Daniel(左)及團隊成員Martin
Tricella的創辦人與執行長Daniel(左)及團隊成員Martin
圖/ 陳凱爾攝影

創業以外的願景

Daniel其實可以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創業者。在兩次的正式創業之前,其實他從14歲就開始了玩票性質的創業。無論是做汽車配件販售、協助夜店行銷,都讓他從年少時期就開始累積創業的性格因子。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擔任的是通訊公司的業務,在18個月的時間內達到公司目標,進而想要接受更大的挑戰,想要更了解製造業與供應鏈管理。隨後進入了美國鴻海,6年的時間裡負責電路板業務、手機部門的新客戶開發、創投部門、以及幕僚角色,在不同的工作中充分歷練,然後開始第一個正式的創業。

主要經歷都在美國的他,為什麼想要回來台灣?Daniel說,他希望對台灣的大環境能夠創造出影響。例如台灣的工程師雖然執行能力強,人才素質備受國際肯定,但他認為台灣的工程師缺乏做核心技術創新的機會,因此很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有機會接觸軟體研發與新技術。

Daniel的願景是,七年內做出很棒的產品,打造出很棒的團隊,減少台灣人才的流失,讓Google或Facebook想拉台灣的人才都拉不走,而更大的夢想是?他說:「只要公司夠成功,我想要開學校,想要推翻教育系統。」這樣才能從根本培養出最棒的人才。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臉書交流最新活動Line@互動訂閱電子報發表專欄、建新創資料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作者:陳凱爾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