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北漂?加拿大成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頭的AI競技場
人才北漂?加拿大成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頭的AI競技場

如果人工智慧是未來,那世界的下一個科技中心會不會出現在加拿大?繼微軟、Google、NVIDIA等科技巨頭之後,現在Facebook也宣布要在加拿大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了。

過去談科技發展、談新創,第一個出現在腦海的地點可能會是矽谷、西雅圖、北京中關村或以色列,通常不會立刻想到加拿大,甚至加拿大可能還排不進前十名。但過去兩年隨著人工智慧的熱度升高,加以美國政府政策的轉變,加拿大所扮演的角色似乎也變得愈來愈重要。

Google、微軟、UBER一年內接連投資加拿大

單就過去一年的動態來看,先是去(2016)年11月Google底下著名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隊Google Brain宣布在加拿大蒙特婁成立辦公室,並投資MILA(Montreal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lgorithms)450萬加幣;今年3月Google再加碼於加拿大多倫多成立另一個實驗室,並投資多倫多深度學習研究所Vector 500萬美元。

然後今年一月則是有微軟宣布併購加拿大人工智慧新創團隊Maluuba的消息。微軟表示計畫在兩年內要將規模倍增,做為在加拿大的AI研發據點。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稱蒙特婁已經成為世界的人工智慧研究與創新中心

同年五月,Uber也宣布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第一個位於美國境外的先進科技團隊(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主要研究人工智慧在自動駕駛車的應用。

另外,同屬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一員,以Alpha Go名滿天下的DeepMind,今年七月也在加拿大成立第一個位於英國境外的國際AI實驗室,主要是與加拿大的阿爾伯塔(Alberta)大學合作。

其實DeepMind和加拿大的淵源還要更早於此,DeepMin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表示,公司內部其實有超過十個人都是來自阿爾伯塔大學,過去雙方也一直有合作。

DeepMind.jpg
阿爾伯塔大學教授和人工智慧研究學者,由左至右依序為 Richard Sutton、Michael Bowling和Patrick Pilarski,他們都將與DeepMind共同工作。而這也是DeepMind的第一個海外據點。

最新一項投資來自Facebook

而加拿大最新一個人工智慧相關投資是來自Facebook。Facebook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Yann LeCun宣布,繼Facebook總部門羅公園、紐約和巴黎之後, Facebook AI Research (FAIR)的最新據點選在加拿大蒙特婁。負責領導這個團隊的會是來自加拿大麥克基爾(McGill)大學的教授Joelle Pineau。同時他們也宣布在加拿大的新合作夥伴:加拿大先進技術研究所(CIFAR)、MILA、麥克基爾大學和蒙特婁大學。

如果再把時間再往前推一點,如今被視為人工智慧時代大贏家之一的NVIDIA,更早在2015年就已經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辦公室,如今也是他們重要的AI研發人才庫。不僅如此,NVIDIA也在當地發起AI新創計畫,目前已經和十多個新創展開合作。

AI社群蓬勃發展,政府大力支持

而不論是Google、Facebook,還是微軟,對於選擇加拿大作為人工智慧佈局據點,大多都提到了幾件事,第一是當地蓬勃發展的AI學術社群,以及新創生態發展,讓加拿大成為人工智慧人才的集散地。

其實當今世上幾位知名的人工智慧大師就在加拿大,如在多倫多大學任教,同時也是Google副總裁,有神經網路之父稱號的辛頓(Geoffrey Hinton);還有在蒙特婁大學任教,現在也擔任微軟人工智慧研究顧問,被稱為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班吉歐(Yoshua Bengio)等等。

另一點則是加拿大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對於美國政府刪減相關預算,加拿大政府則是積極加碼,同時,相對於美國對移民態度轉趨不友善,加拿大政府則是積極擁抱外來人才。

而加拿大政府的這兩項作為其實也為加拿大在吸引更多科技巨擘進駐的同時,又帶進更多的投資,刺激當地發展,也留住人才,進而創造正向循環,強化加拿大爭取世界人工智慧研發中心的地位。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