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2017年5月12日與13日的Mini Bootcamp、8月2日及3日的MIT Professional Education專業提升教育課程後,好食好事基金會與MIT合作舉辦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 “Beyond Food” Bootcamp,在上千位的報名群眾中遴選近50位來自17個國家的青年共同參與,其中有11位脫穎而出的學員更是來自台灣本地的優秀人才,獲得好食好事基金會所頒發近百萬的獎學金。在這為期一年的系列活動下,除窺見世界食農產業在未來的需求與危機,更結合台灣科技元素,透過青年創業的力量,使台灣以食農科技站上國際舞台。
顛覆傳統思維,展望全球市場
曾任職於OK便利商店以及來來物流,現任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的陳宏裕認為,台灣擁有很多優秀的產品以及農業技術,再加上世界首屈一指的服務,其實很有競爭力,但是缺乏的就是對全球市場的視野和行銷。不過若是能夠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來應用在現有的物流、金流、技術流,藉以顛覆舊有程序,從食材的篩選、製成、運送等等進行改變,建立完整的透明生態系,推動食農領域的創新發展,不僅能夠讓價值提升,在商品化後推動進市場的過程會更加順暢。
本次好食好事基金會特別與MIT進行跨國跨界合作,陳宏裕董事長更是其中的靈魂人物,希望藉由創新創業的過程找到未來新的商業模式,並且就功能性與互補性來考量,讓整體產業程序進行重組,讓食農呈現出一個新的面向來面對消費者,進而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陳董事長提到,尤其今年台灣錄取MIT Bootcamp的人數非常多,也代表國外對台灣食農產業人才的潛能持正面看待。
跨域整合,食農與科技的嶄新平台
食品相關科系畢業,並且曾任正老林羊肉爐店長的何文馨,以及曾在史瓦濟蘭王國進行農業觀察,並且在募資平台上架農業專案的劉晉儒都是本次挑戰營的台灣學員,他們對於台灣食農未來發展的想法皆表示,台灣要塑造出不只好吃,更是營養、衛生,甚至外送服務也都讓人驚豔的消費者體驗,但是目前的環境仍然有許多限制,民眾對於外食的食材仍然是不了解的,不管是產地、價格、合格標章、保存期限都是需要被監管的,而即使目前政府有在積極推動食材溯源,但並沒有真正普及,也因此創造出食農專屬的資訊平台會是一大發展課題。
有鑑於此,陳宏裕董事長號召全台企業需率先建立起食農新創的完整生態系,結合供應鏈,配合以緊密的監控,避免不必要人力物力的浪費,在不斷提升整體產業價值的環境下,好的人才與好的技術才會水到渠成,共同寫下台灣食農創新應用新篇章!
【了解活動】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 http://bit.ly/2sLofHy
【立即報名】2018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http://bit.ly/2sLnz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