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明年是5G元年,我想是對的。」遠傳電信網路暨技術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饒仲華認為,隨著今年底5G技術將邁入第一波標準制定,日韓中美等國在2018、2019年都會有大規模5G網路試驗,他看好,「明年會是5G很熱絡的一個時間。」
佈局5G商機,遠傳也在去年成立5G實驗室,並在今年9月展示與愛立信(Ericsson)合作的LAA(Licensed-Assisted Access)技術,整合現有LTE授權頻段與開放Wi-Fi頻譜,透過載波聚合融合兩種頻譜,達到最高達1Gbps的下載速度。以一部25GB的藍光影片為例,下載速度縮短到只需要3分鐘。
「5G已經不單純是從本身的網路來看,而是從application(應用)、service(服務)、enterprice(企業)去看整個產業的發展。我們認為他是漸進式、step by step(一步接著一步)的。」饒仲華說。
遠傳三階段佈局5G
他表示,遠傳在5G佈局分作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看的是5G的新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到可以用在既有的4G網路上。遠傳談的概念是4.5G,「我們認為很多5G上的新想法,可以把它變成一個module(模組),是可以plug in(嵌入)到4G上執行。」包括先前試驗過的256QAM先進調變、多進多出4x4 MIMO天線技術,以及這一次展示的LAA技術。
以LAA技術來說,就是LTE-Advanced技術之一,藉由結合LTE頻段與開放免執照的Wi-Fi頻段,利用最少的頻譜資源提升現有網路下載速度。目前,包括美國AT&T、新加坡電信(Singtel)等國際電信商都已將LAA技術發展成商轉網路。
第二階段則是佈建物聯網平台。目前,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都投入NB-IoT(窄頻物聯網)電信級物聯網服務,遠傳也在9月獲得NCC核發300萬個物聯網門號,預計今年年底提供特定區NB-IoT網路服務,並在明年第二季完成台灣全島的網路佈建。
「應用場景會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饒仲華認為,像是NB-IoT這樣的物聯網概念,其實是5G的重點,但是它同樣可以在4G上逐階段實現。遠傳從目前接觸的第三方夥伴,已經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應用,例如智慧水錶、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事實上,目前台灣電信業者都主推NB-IoT技術,他也認為,第一比的是佈建速度,接下來就會是商業模式,以及與產業鏈中業者的合作,「未來IoT就是提供一個平台,希望不同領域的業者可以把應用放到平台上。」
最後,第三階段的重點則是關注5G核心網路的演變,例如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虛擬化網路(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等,逐階段引進5G關鍵技術。
5G應用會讓消費者有感
饒仲華認為,5G正在熱身,預計兩年內發展會更成熟,以應用來看,遠傳看好會體現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企業領域,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你很難告訴消費者他在頻寬會有很大的感受,但一旦用過就回不去。」就像4G頻寬是3G的10倍,催生大量的影音應用,這些也是過去大家不太覺得會有的需求。
從2G、3G,再到4G、5G,通訊技術每10年歷經一次循環,5G的高頻寬、低延遲,以及帶動的大量聯網裝置應用,都將讓消費者很有感,並體現在未來AI、語音辨識、無人駕駛車等新科技上,「5G的發展,會帶動另一個更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