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想在Mac螢幕左邊開一個Word,右側放一個參考資料;有時我們想把GTD應用放在螢幕一角,隨時查看。可是,Mac原生視窗管理不夠人性化,總需要用戶手動把視窗調整到合適的尺寸與位置。在打開了多個視窗後,對效率的影響可想而知。
許多剛剛從Windows切換過來的人,都會懷念舊日的拖曳操作。其實,利用一些第三方應用,Mac用戶也可以獲得良好的視窗管理體驗,並且實現更靈活的自定義。
托蘋果「拖延症」的福,第三方視窗管理應用在Mac上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那麼,在諸多應用之中,哪個才是適合自己的?哪款值得花一筆錢收入囊中?這篇合集可以成為你的選擇指南。
(注:本文的視窗管理特指多視窗佈局管理,不收錄專司視窗切換的應用。)
老當益壯:Moom
談到Mac上的視窗管理,總離不開Moom。視窗管理基本分兩派,滑鼠(觸控板)黨和鍵盤黨,Moom就是早年的集大成者。透過了解Moom,你可以知道絕大多數的視窗管理應用都逃不出三個核心功能:
- 自定義佈局
- 滑鼠或觸控板拖曳操作
- 快捷鍵操作
豐富的自定義佈局和滑鼠操作是Moom的特色,將視窗拖至螢幕邊緣位置,就會顯示出佈局預覽。
它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即透過視窗按鈕調整佈局。把豐富的視窗管理集成進原生控件,這種低調品質是其他應用該學習的。
但是Moom的快捷鍵每次需要開啟鍵盤模式才能使用,隨著其他應用紛紛支元全局快捷鍵,真正的快捷鍵愛好者,怕要「棄暗投明」了吧。
Moom提供了100次的免費操作機會,在試用結束之前,相信你已經決定好買不買了。
視窗間隙都能管:Sizeup
仍然有人覺得,Moom的自定義程度還不夠高,他們希望連視窗之間的距離都能控制到像素級。Sizeup是這類用戶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在Sizeup中,你能預設好視窗間隙,把一個丟到最左邊的時候,它也不會不會和螢幕邊緣貼得死死,所謂距離產生美嘛。
Sizeup術業有專供,快捷鍵和自定義視窗做得好,卻完全不提供拖曳操作。若你覺得Moom的快捷鍵拖沓,Sizeup是更好的選擇;但你習慣觸控板和滑鼠的話,選Sizeup就和你的需求南轅北轍了。
Sizeup不付費也能用,只會在每次啟動時彈出一個付費提示。
實惠之選:Window Tidy
Window Tidy 同時支援自定義佈局、拖曳和快捷鍵,重點把拖曳玩出了特色。你不一定得把視窗拖到螢幕邊緣,螢幕上的任何位置都能設為觸發區域。如果你勾選了「Quick Layout」選項,只要微微動一下視窗,就會彈出幾個佈局模式供君選擇。
順帶一提,當年的王謝堂前燕,如今在Mac App Store只要幾塊錢,你也能擁有。
新一代視窗管理:Mosaic
你可能沒有聽過Mosaic,但上文介紹的Window Tidy肯定不陌生(看過上文當然不陌生了),Mosaic是同一廠商的新作,在互動上做出了許多創新。
在多數視窗管理應用已經支援快捷鍵的情況下,Mosaic選擇了擁抱新硬體,利用Touchbar這塊新開發的土地,提供各種視窗佈局的快捷按鈕。可能那些快捷鍵的死忠(比如我)還是我行我素、十指飛舞,但對於普通用戶,Touchbar不失為一個更好的操控區——比起高高在上的菜單欄,它可容易點擊多了。
Mosaic還把iOS裝置變成了遙控器,可以在手機和平板上遠程控制電腦的視窗佈局。我使用的是筆記本電腦,自覺內建鍵盤更高效,無法體會遙控器的妙處;不過那些外接顯示螢幕、或者使用iMac的用戶,若是用不慣快捷鍵,可能需要一個單獨的遙控器吧。
如果你擔心官方停止對Window Tidy的維護,新作Mosaic會是一次更好的長期投資。
簡單「粗暴」:Magnet
Magnet除了拖曳和快捷鍵調整佈局,沒有更多功能,也就沒有了自己設置的麻煩,勝在簡單。不想自己配置的用戶,看一眼快捷鍵表就能上手。
我相信不少用戶是趁打折的時候收的吧,懂你們的。
自動排列視窗:LayAuto
「懶惰」的前提是足夠高效,LayAuto 如其名曰,是一款自動記憶視窗佈局的應用,會把視窗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如果你有一套相對固定的工作流,LayAuto可以幫你佈置好視窗位置,待你開工;但是我這樣開啟視窗很隨性的人,就沒法好好享受LayAuto的便利了。
LayAuto還周到地根據不同螢幕分辨率提供不同佈局,想必常常外接顯示器的朋友,能對此會心一笑。有的時候我們還是手動調整,LayAuto也提供了快捷鍵。至於具體的佈局方式,你可以使用應用自帶的,也能自己設置。
快速預覽、隨意拖曳:HyperDock
我曾經很羨慕Windows上的視窗管理設計,特別是菜單欄的視窗預覽。這個早在Win7就具有的功能,方便用戶一覽當前都打開了哪些視窗。
現在我們不用羨慕了,HyperDock為macOS帶來了類似Windows的視窗預覽功能,並且做得相當接地氣。只需將游標懸停在Dock應用圖標上,就能顯示該應用當前的所有視窗。不光光是預覽,HyperDock還對部分應用做了優化,可以直接在預覽界面進行快捷操作,例如顯示mini播放器、給iTunes專輯打分以及打開Safari標籤頁等。
當然,已經成為各家標配的快捷鍵、拖曳調整佈局,HyperDock也沒忘掉。但它把拖曳做得非常舒服,不需要瞄準視窗的標題欄,只需要按住⌥ option
鍵再點視窗的任意位置,即可進行拖曳。當你體驗過了HyperDock的「盲拖曳」,很難再回到其他應用的操作。
除了拖曳,調整視窗大小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你再也不需要精確點中視窗邊緣了。 HyperDock安裝後以插件的形式出現在設置內,沒有獨立的應用,不佔寸土寸金的Dock和菜單欄。
簡單、免費、開源:Spectacle
沒錯,多視窗管理很酷,可是用有用戶不想自己設置,也不需要那些1/5、7/8 的奇怪比例,只要最簡單的對半開——最關鍵的是,他們的需求那麼簡單,沒必要為此購買全功能的應用。
那麼完全免費Spectacle就是為你準備的。它只有預設的幾組,多是半螢幕的簡單佈局,沒有復雜的設置。如果你從來沒有用過視窗管理應用,也可以安裝Spectacle用上一段時間,看看自己需不需要「入坑」。
不過,Spectacle不支援拖動操作,只有可自定的快捷鍵,顯然更適合全鍵盤黨。如果你還在堅持用觸控板修煉「一指禪」,Spectacle並不適合。
結語
過去,我不在意Mac的視窗管理,總喜歡把一堆視窗隨意堆在桌面;但隨著任務加重,我開始覺得螢幕空間不夠用、無關視窗影響工作,手動調整又太繁瑣。使用了視窗管理應用之後,我明顯感到輕鬆了不少。
有時候我在反思,為什麼在視窗管理更靈活的電腦上,我的效率反而不及用iPad。其實,正是電腦上層層堆疊的視窗帶來了干擾。而視窗管理應用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幫你快速擺出所需的視窗,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另一方面,這樣的佈局利用率也更高。
也許你正在為雜亂的視窗而煩惱,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可以找到合適的應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少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