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國際化別想站上F1頒獎台
不夠國際化別想站上F1頒獎台
2005.04.15 | 科技

不如就從去年的法拉利車隊開始說起。二○○四年匈牙利大獎賽,法拉利車隊在義大利Maranello的總部升起了第十二面黃底黑色躍馬的廠旗,這是這家義大利跑車廠的慣例——每贏得一場F1冠軍,總部的入口處便會升起一面廠旗,這並不稀奇。但是法拉利在一年總共十八站比賽的第十三站,就壓倒性地提前拿下年度車隊冠軍,這是法拉利自一九九九年起連續五年拿下車隊冠軍。然而很多人不清楚,在這個讓其他車隊恨得牙癢癢的五連霸之前,法拉利曾經長達二十年未曾嘗過冠軍的滋味,連爭奪冠軍的機會都很少。

過去法拉利堅持自給自足、自行開發引擎,只用義大利人,付出的代價卻是車隊實力低落,毫無競爭力……

一支車隊要拿下年度冠軍不是件簡單的事,靠的絕對是整個車隊的努力。被喻為「車神」的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曾說過,媒體喜歡用傳奇這個字眼來描述法拉利這幾年的成功,但車手個人不是傳奇,車隊才是。把時間拉回一九九六年,那一年舒馬克剛離開九五年讓他拿下世界冠軍的班尼頓車隊,轉到法拉利車隊,這支現在看起來無堅不摧的義大利車隊,當時問題一大堆:引擎馬力不足、車輛耐用度堪慮、空氣力學失調,整台車神經兮兮地就像是匹劣種爛馬。從那時候開始,法拉利陸續找來法國籍的車隊總監Jean Todt、英國籍的技術總監Ross Brown、首席設計師Rory Byrne,再加上日本輪胎大廠普利斯通(Bridgestone)的全力支持,因為這些跨國人才的合作才創造了法拉利王朝。有趣的是,在此之前的法拉利是個標榜純正義大利血統的車隊。
八○年代末期的義大利經濟蕭條,加上民族主義作祟,法拉利不得不雇用義大利人做為工作人員(直至今日,就算正式車手中沒有義大利人,測試車手也會保留一席給義大利老鄉)。或許是民族性,或許是科技實力,當時的法拉利面對例如本田等後起之秀,依然不知反省我行我素,因而慘敗。
九○年代之後的F1競賽邁向國際化,不但賽事擴展至亞洲、南美洲等區域,朝向歐洲之外的市場發展,更重要的是開始大量吸納世界各地的人才加入。法拉利這支在F1車壇中極少數堅持自給自足、自行開發引擎的傳奇車隊,那時還是只用義大利人,付出的代價是車隊實力低落毫無競爭力。
一九九一年法拉利請來了四度世界冠軍保魯斯(Alain Prost)加盟,整年還是沒有一場勝利,到了賽季末尾的澳洲站,保魯斯憤怒地拒絕駕駛法拉利出賽,這一年之前的法拉利,除了車手與輪胎之外,是一支純正血統的義大利車隊。

**邁凱輪和威廉士這兩支英國傳統勁旅認為,只要能夠獲得勝利,民族情感和國家血統都可以丟在旁邊……

**
主宰八○年代後期的邁凱輪(McLaren)車隊以及獨霸九○年代中期的威廉士(Williams)車隊早就打破國籍的疆界,這兩支英國傳統勁旅認為只要能夠獲得勝利,民族情感和國家血統都可以丟在旁邊。這兩支車隊從不在乎引擎是哪一國的血統,只要馬力強、耐力足就好;更不管車手是誰家的孩子,能斬將奪旗便是英雄。因為這樣的開放態度,造就了巴西籍的洗拿(Aryton Senna)、法國籍的保魯斯、芬蘭籍的海基寧(Mika Hakkinen)、加拿大籍的繆輪紐夫(Jacques Villeneuve)和英國籍的文素(Nigel Mansell)、希爾(Damon Hill)嘗到世界冠軍的滋味,同時也讓日本本田、法國雷諾和德國賓士取得車壇桂冠。相對於視恢復大不列顛榮耀為己任的蓮花車隊(Lotus),因為故步自封,從世界冠軍日漸萎縮到三流車隊,並且在一九九五年消失於F1賽場上。
蓮花車隊的教訓並不能遏止某些人「在地化」的野心,一九九七年,四度世界冠軍,有「教授」美譽,以冷靜沈著著稱的保魯斯,在邁凱輪車隊見習數年之後,併購了F1場上唯一的法國車隊——Ligier,這位來自庇里牛斯山的矮小法國人,有拿破崙的氣魄,希望組成一支「全法國」的車隊,並將車隊更名為保魯斯(Prost),但是仍然採用日本Mugen引擎,這顆引擎雖然不能和當時頂尖的雷諾引擎相比,但是也還能維持某種氣候。此時的保魯斯爭取不到雷諾引擎,轉而和同為高盧血統的Peugeot簽約,並且留下法籍車手潘尼斯(Olivier Panis)做為台柱,看來萬事具備,該是一展宏圖的時機了。
一九九八年,法國老闆、引擎和車手的夢幻組合儼然成軍。不幸的是,如同拿破崙的下場,換了引擎的保魯斯車隊,成績一路下滑,車後一陣白煙、引擎縮缸退賽的情形屢見不鮮。苟延殘喘了幾年,儘管換上強勁的法拉利引擎,依然難以挽回崩潰的江山。二○○一年,保魯斯車隊在財務狀況難以為繼的頹勢之中,黯然宣布破產。直到這兩年雷諾車隊興起,法國人才走出黑暗的歷史爭回了一點顏面。但是雷諾車隊只對財務與引擎提出支持,管理車隊的是義大利人Flavio Briatore,而且製造地在英國,而不是法國,更從未簽下過任何一名法國車手。

**舒馬克戴手錶和帽子都不能依自己喜好,因為錶商對他下廣告,帽子上繡著個人贊助商……

**
F1車隊的籍貫雖然大多是歐洲籍,但是引擎、零組件、油品與車手卻來自四面八方,以二○○五年的邁凱輪車隊為例,英國老闆、德國引擎、法國輪胎、美國機油,交由英國人設計、奧地利人和西班牙人測試,最後讓芬蘭人和哥倫比亞人上場驗收。這多國的組合能夠運作已然不易,更遑論在龐大競賽經費的壓力之下,車隊還必須應付多少來自各國贊助商的廣告公關活動。
現在的F1賽事,分別於南、北美洲、亞洲、中東、澳洲和歐洲舉行,在可預見的未來,土耳其、俄羅斯都十分有機會在F1的世界地圖上佔有一席之地,加上已經到位的中國和中東,這些新興的市場有的是錢,白人習慣的操作模式,很可能將因此而大大改變。
我們且看一場勝利該怎麼慶祝吧!在頒獎台上,先奏起冠軍車手的國歌,再揚起冠軍車隊的國歌旋律。此外,輪胎、引擎、機油供應商各有各的勝利招式,甚至車手使用的安全帽、手套製造商都得共享榮耀,當然更不用說出錢贊助,卻與賽車毫無關係的諸多贊助商了。好比說這款手錶是冠軍車手的選擇,那款飲料是勝利車隊的機能來源等等。每一家廠商都希望在六千名記者、上億名觀眾面前秀出自己的logo。越是當紅的車手,就有越多的公關活動需要應付。
就以住在瑞士的舒馬克來說吧!法拉利新車發表會他當然必須到場,就連母公司飛雅特出了一款小跑車,他也必須興致勃勃地開個幾圈做做活廣告給媒體拍照——誰相信他會開著一台一百五十匹馬力的車而感到興奮呢?不僅僅是汽車相關產業,聯合國親善大使他也有份,波士尼亞難民兒童他要關心,南亞海嘯要出一千萬美金,滑雪必須穿Fila製的法拉利外套。這麼說吧!他老兄戴手錶和帽子都不能依自己喜好,因為手錶商對他下廣告,帽子上繡著長期的個人贊助商,喔!這是接受訪問戴的;上頒獎台有輪胎廠發給你一頂繡著1st的帽子。到日本,車神必須穿和服、喝清酒;到中國,安全帽上的星宿圖案便成了龍,歪歪扭扭地說句中文你好。他是法拉利的王牌、F1的象徵,一舉一動都牽涉到冠軍王朝的興衰。難怪前法拉利車手,法籍義裔,娶日本老婆,能操流利英、法、義大利文的前F1車手Jean Alesi說︰「我絕不學日文,這樣我面對日本媒體的時候,就必須說日本話了。」F1的全球化,不光只是機械技術的吸納,更是整體運動生態的全球化。

**你的工作性質出席法國米其林輪胎的會議是例行公事,還要抽空到東京和日本工作團隊討論,中途可以抽空到泰國小島度幾天假,而你的新家剛搬到避稅天堂摩納哥……

**
身為F1車隊的一員,不論是技術總監還是車手,你必須隨時準備跳槽,今天在英國Enstone上班,剛過了賽季一半,因為和車隊大方向不合,過兩個禮拜,位於瑞士Hinwil的Sauber車隊總部可能已經幫你準備好新辦公室了。當然,你必須先拒絕豐田車隊在德國科隆總部提出的優惠條件。因為你的工作性質,出席每個禮拜法國米其林輪胎的定期會議是例行公事,還要抽空到東京和日本工作團隊協商新賽例規則的因應之道,中途可以抽空到泰國小島度幾天假,而你的新家剛搬到避稅天堂摩納哥。

**工作人員每年奔波於十幾個國家,必須了解各地氣候和風俗民情……

**
F1車隊裡,國際化是基本的認知,一支賽車隊有好幾位駕駛,除了兩名賽車手之外,還有一堆卡車司機——他們要能夠開著數十噸的卡車準時地到達每一個賽車場或飛機場,並且十分熟悉每一個國家的交通規則與道路狀況。
車隊公關人員安排活動時,必須先搞清楚回教國家禁止飲酒、佛教國家雙手要合十。就算是維修站的換胎技工,也要有能力了解不同國家的風俗民情。更重要的是,你一定要知道下榻旅館附近的娛樂設施,以便安排許多夜晚的無聊時光。當然,面對不同國籍還有不同文化的工作夥伴或室友,千萬不要講一些白目的笑話,免得挨揍。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