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人體掃描技術抱走首獎!Neo Star創業之星冠軍─TG3D Studio華麗登場
3D人體掃描技術抱走首獎!Neo Star創業之星冠軍─TG3D Studio華麗登場

台灣新創Demo盛會—Meet Neo Star創業之星比賽,今(17日)天在Meet Taipei會場展開決選。在30個創業隊伍中,獲得海內外評審青睞的冠軍新創團隊,是擁有人體3D掃描技術,能在3秒內自動擷取身體數據的TG3D Studio;二獎則由鑽研無線充電技術的智慧電源科技拿下;創淨科技飛立威團隊獲得三獎。

從初選到決選,在總計超過2百組的隊伍中,TG3D Studio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除了擁有3D感測、影像辨識的專利和技術,團隊成員的資深背景和商業模式,也獲得不少評審肯定。

人體3D掃描獲首獎,前三名新創都擁技術專利

2017 Meet Neo Star首獎
奪下首獎的TG3D團隊,開發出專利人體3D掃描技術,並且運用在服飾、醫美、健身等產業,獲得評審團共同肯定。
圖/ 蔡仁譯/攝影

TG3D共同創辦人謝賀祥表示,他們的3D人體掃描機,能在3秒內完成體態分析與體態推薦,將各種服飾套上消費者的模擬骨架,因此相當受到品牌業者的喜愛。尤其是訂製服裝業者,需要謹慎量製身體尺寸,卻卡在資深裁縫短缺等問題,透過他們的產品,便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Scanatic360 Body Scanner Intro TC from TG3D on Vimeo.

另外,TG3D也針對不同產業提供各種模組,如健身房、醫美產業,在全球20多個城市都已經有客戶向他們訂購商品。未來會持續以B2B模式,同時銷售硬體掃描機與租賃模組,擴大市場規模。

獲得Neo Star貳獎的智慧電源科技,則是以多年的無線充電研究經驗、企業客戶肯定,獲得評審推薦,也拿下中華開發提供的投資意向書。

2017 Meet Neo Star貳獎
奪下Neo Star貳獎的智慧電源科技,已經成功累積不少企業客戶採用他們的無線充電模組。
圖/ 蔡仁譯/攝影

團隊強調,他們能配合企業需求,提供各式無線充電模組,讓客戶只要「開殼」就可以結合電源與產品,例如能無線充電的手機殼,都是他們的開發範圍。

智慧電源科技表示,他們在無線充電的「通訊」與「控制行為」有多年的研發基底,不只曾經和hTC合作公家機關的免費無線充電設置,也和聯想、東芝等大企業保持合作關係,未來將以專利授權與商品整合模式,繼續挑戰市場。

而這次的Neo Star之星參獎,則由創淨科技與飛立威團隊共同獲得,兩家公司靠著獨特的專利,獲得這次評審的肯定。

2017 Meet Neo Star參獎
飛立威團隊(圖中)與創淨科技(圖右)共同獲得評審團參獎。
圖/ 蔡仁譯/攝影

飛力威光能鑽研軟式隱性太陽能技術,能讓以玻璃為主要材質的太陽能電池改變形狀,特別適合「戶外」的物聯網裝置使用。團隊表示,相較於傳統物聯網每半年或一年需要更換電池,若是搭配飛力威的太陽能模組,可以撐10年不需更換,產品目前已經和法國氣體鋼瓶大廠Air Liquidie展開研發計畫,將持續和各式裝置業者討論合作機會。

至於工研院出身的創淨科技團隊,提出號稱全球首見的「加水通電」消毒技術,開發出自有品牌的消毒噴霧,能讓清水變成消毒水,加上未來可將技術各種小、大型家電結合,創造更多營收模式,因此成功拿下獎項。

評審團看台灣新創: 技術有突破,創新性少一些

觀察這次Ner Star創業之星的30支新創隊伍,評審團代表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認為,台灣在創新上面的投入,不管是硬體或軟體都有一些優勢,應該思考如何持續放大。但有一點想提醒的是:「有些團隊會強調自己已經達成損益兩平、開始賺錢,其實應該要思考如何把夢想做得更大,不要滿足現況。」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表示,臺灣團隊對於創業的投入與想法值得肯定,但他更期許大家能以國際市場、市場潛力來思考創業方向。
圖/ 蔡仁譯/攝影

多次擔任Neo Star評審的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則認為,他看到了台灣新創團隊的變與不變。他說,首先是創業主題確實慢慢變得多元,且創業家的年齡與工作資歷,有不少都是10幾年的背景卻願意來創業,相當值得鼓勵。

但是有些不變的地方,則是在商業模式與創業的創新程度,還是沒有讓人能眼睛一亮的團隊出現,則會比較可惜。

心元資本合夥人成之璇與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副總經理葉馥菱,則有相同觀察。她們表示,隨著創業氛圍越來越成熟,新創團隊的創業方向,往往有許多「先例」可尋,因此若是以市場上既有的的服務來參加Demo比賽,就比較難以吸引評審的注意力。

BQool葳騰科技
BQool葳騰科技獲得由中華開發提供的投資意向書,是本屆Neo Star決選新創中,少數以電商為創業主軸的團隊,他們的客戶群為Amazon平台賣家。
圖/ 蔡仁譯/攝影

創業邦天使基金合夥人方平潮,以中國大陸市場的角度觀察這屆臺灣團隊,認為市場熱門的AI創業與新零售議題,比較少出現在這次的比賽,會讓人覺得比較可惜。他認為,台灣新創擁有不錯的技術門檻,但如何說出來,表達自己的背景和團隊組成,讓外界理解,其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這也是未來如何說服客戶的重要關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