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3C,台灣有機會發展世界級設計力
掌握3C,台灣有機會發展世界級設計力
2005.04.01 | 技能

當初他們找我去當iF獎的評審時,我有點驚訝,因為這應該是第一次有華人加入當評審,但後來發現會找我們去的原因,是因為要加入「東方審美觀」,達到平衡效果,因為iF獎代表著歐洲人在工業設計領域的權威性,但如果缺少東方觀點,可能就太過偏頗。再加上近幾年參賽的產品中,3C產品大部分是亞洲品牌,因此有必要在東西方各評審意見中取得共識。

**產品的形式必須追隨功能

**
iF之於工業設計,就好比奧斯卡金像獎之於電影,評審委員會有著非常強勢的德國工業設計美學傳統,同時也有嚴格要求的一套準則。例如在設計上,從人機介面、外觀等都偏愛回歸簡單面、基本面,也就是「形式追隨功能」,iF認為這樣的設計概念是設計師的責任和義務,它把這套堅持,牢固地灌輸在整個組織及評選過程。
評選過程首先把所有參賽物品(約一千多件)分門別類,例如家具類、3C類、汽車類等。剛開始每項產品會有一個專門人員先介紹為什麼要來參加比賽、設計意義在哪裡等,有些講一半就被打斷了,因為評審覺得該產品根本不夠格參加iF,選出來的再由其他組評審交叉評分,再淘汰一次。過程中只要有質疑就開始討論,如果有爭執再表決,最後金獎再評一次,當然標準更嚴格。
評審對產品都是毫不留情地批判,例如「這個形狀不好」、「這個字體很差」、「為什麼這個顏色」、「為什麼模具開這條線」等,持相反意見的評審如果沒有足以說服提問評審的答案,這項產品就出局。有些Sony賣得很棒的產品也同樣在第一關就刷掉,在iF的觀點看來,如果你只有外表風格(only styling),欠缺工業設計創意上的提升等於沒貢獻,這和日本的美學有很大不同。

**人性化才是設計的價值

**
在傢俱、坐椅等十分注重觸感、機能的物品上,標準更嚴苛,這時候評審會不斷地輪流坐到椅子上,不斷體驗。他們不鼓勵「漂亮」這種表面價值,而是更深層的設計概念,例如照顧弱勢者、省能源、操作更簡單等。
所以說第一關,主要是iF的基本價值門檻,只要能夠過關就會得到一個標誌,證明設計是被肯定的,得金獎的就是其中傑出的產品。iF對工業設計這個事情是非常執著的,保有工業設計的原則,對每個環節都很重視。
東西方兩邊差異點,主要在於東方評審認為有些參賽作品設計很簡潔,很不錯,但西方不這麼認為,他們不喜歡「為了簡潔而簡潔」的作品,覺得沒有必要。工業設計對歐洲人來說,不是簡單就好,還要有深層原因,有時產品或企業背後的使命(mission)也會列入檢視之列。遇爭執時他們的討論範圍很廣,從社會學、服裝、建築、藝術等角度看產品的設計意義,都有可能。 iF大賽對台灣最大的啟示是:人性化是工業設計的本質,任何產品只要觸到這個點,就會被指明出來。許多國家例如歐洲、日本,對設計人性化的堅持已經到達內化,當技術愈成熟,愈應該要從這種態度去看設計的價值。

**利用3C優勢向世界進軍

**
以台灣、日本、韓國三個國家來比較的話,台灣公司在iF參賽,還是有點想要「以量取勝」的態度,品質不整齊。但是日本則不同,它們是選內部認為很優秀的產品來參賽,韓國也漸漸朝這種方式。不過台灣這次已經得到不少肯定,顯示確實有能力和別國一較高下。以這次得獎的華碩來說,儘管筆記型電腦設計的潮流都相距不遠,比如講求輕薄短小,但是華碩這款筆記型電腦的材質特殊,設計感佳,組裝方法特別,重量也很輕,因此被公認在這個產業中是有貢獻的,也有領導品牌的氣勢,和別的品牌具有差異化。雖然也有引發評審討論,不過以正面居多。
這次iF展場上,3C產品幾乎很少歐洲牌子,反而是亞洲廠牌居多。台灣掌握了許多數位相機、手機、筆記型電腦等設計和製造技術,今後所有全球企業的3C產品要把概念變量產,一定要經過台灣這一關,我們已經在全球占有發言的地位,所以能不能在工業設計舞台上大放異彩,端看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優勢。得獎雖然不是什麼需要大肆宣揚的事情,但台灣這次大幅奪獎的一個很重要意義是:能夠將台灣設計跟世界對上話,讓國際注意到台灣在設計上的努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