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給差評?走向信用社會,希望我們能多給點寬容
為什麼給差評?走向信用社會,希望我們能多給點寬容

最近一個影片在大陸地區廣為流傳,引起對於外賣和評分系統的討論。一個外送員因為一個隨意給的差評崩潰在地上大哭,「為什麼給我差評」另一個(競品)的外送員安慰他還遞上面紙,路人也紛紛關心,這段影片讓人很心痛,我看了好幾十次,很痛苦(註)。

一個差評可能就讓他今天都白忙了,或是丟了這份工作。

 
在大陸外賣非常方便,一個APP我就可以坐在辦公室享用2公里外的餐廳美食,儘管今天體感溫度是零下十度,外送員還是必須在程式規定好,近乎苛求的時間(頂多20分鐘內)送過來,晚的話就要賠錢。
 
剛來北京時我也給過差評,馬上電話就打來,「您為什麼要給我差評?」當時心想你東西晚送一小時,全部都涼掉了,我當然給差評呀? 想想我真差勁,因為這一個晚送他已經要被扣掉薪水(賠我當下一單的紅包抵免),我給他這個差評,等於雪上加霜。我後來越瞭解才越覺得自己這麼做不應該。
 
外送員一單平均賺3元至6元人民幣左右,他要先衝去餐廳領餐,有些在購物中心裡面還得找地方停車再下到B2,接著再送到你手上,近的可能1公里來回,遠的我遇過3公里左右的,等於一小時內辛苦一點跑,大概也只能接兩單左右,更別提有些人拿外賣的時候還會慢吞吞地讓外送員等。
 
我附上的其他圖片是外送員可能會收到的指示,還有地址填停屍間來作弄人的,以及另外一則在朋友圈傳的故事。
 
講的也有點亂了,就是很難受吧,這些外送員也都是人生父母養,也都是別人家的支柱,之前在路上聽過一個人向別人嚷嚷,「我從來不給這些美團或餓了麼外送好評的。」

我就想到有一回我搭公車,看到一個外送員出車禍,滿地的湯水,他站在路旁打電話,我想他一定不管身上的傷痛,只想趕快跟叫餐的客人解釋他出車禍,不要給他差評。

 
不只這些,我租房子的打掃阿姨也特別在乎評價,只要一打掃完就會卑躬屈膝地說,「可以給我一個好評嗎?」
 

英國短劇黑鏡的劇情正在真實上演,信用評價固然有利有弊,但在人類的不理性情況下,我們真的能夠做到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嗎?就像打遊戲或是FB都容易收到惡意檢舉,這個差評只要我不更改,就永遠不可能被移除。

 

大陸成都明年1月開始試行信用社會,你是什麼學歷加幾分,你按時繳房租得幾分,你的分數決定你可以在這社會上有什麼立足點,想必這些評級也會被加入進去,我只想問,面對信用社會,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可以再看看這個影片,希望我們都能多點寬容吧。

註:這段影片的真實性還有待查證,但並不影響本文想要強調的觀點

本文由王彥荏授權轉載自其Facebook。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外送服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