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ES消費電子展將在美國時間1月9日盛大開幕,今年的重點依舊與人工智慧有關,主要可分成兩大趨勢觀察:首先,自動駕駛議題續熱,戰場從過去單一品牌推概念車,逐步延伸成為車商、晶片業者的聯盟爭奪戰。另一項重點,則是Google的語音助理逆襲,帶動了家電、汽車業者的「溝通」物聯網生態。
語音助理搶地盤,Google Assistant最風光
儘管在2017年的CES大展是亞馬遜(Amazon)的Alexa出盡鋒頭,相隔一年後,Google的反擊並不算太晚。
2018年CES開展前,Google首次參展的攤位消息已經快速蔓延,而到了開展前一天的媒體日中,更是處處能發現他們的蹤跡,因為不少科技品牌都正式表態,宣佈要加入Google Assistant生態系。
像是南韓汽車品牌起亞(KIA)推出的UVO車用資訊娛樂系統,就結合了Google Assistant的語音操控功能,最快在2018年的數款新車型中,能讓車主直接以App或Google Home啟動車輛、鎖門、喚醒喇叭及燈光。
Panasonic也表示在最新推出的車用資訊平台中,將同時支援Google和Amazon兩種不同系統。
LG同樣也將Google視為重要戰略夥伴,強調未來的AI電視,不只可以直接對著遙控器下聲音指令,也能橫向操作各式家電。
甚至,包含LG、Sony、JBL、聯想在內的四家廠商,都打算在未來推出搭載Google Assistant的「有螢幕」智慧音箱。
不過並非每間業者都是選擇結盟Google,像是百度就選擇發表三款搭載自家系統的智慧音箱;三星同樣大力推廣Bixby智慧語音助理,強調到了2020年,旗下所有的設備都將可以透過聲音控制。
晶片業者、車商再端自動駕駛議題
近年來,汽車科技不斷炒熱CES大展氣氛,不過今年的概念車話題相對薄弱,雖然有KIA、中國小鵬汽車、BYTON等品牌發表電動概念車,但整體而言,熱門焦點還是集中在自動駕駛身上。
例如TOYOTA推出的電動無人小巴 e-Palette,幾乎沒有透露任何車輛細節,反而是聚焦在無人車帶動的物流、電商市場機會,宣佈與Uber、滴滴打車、亞馬遜共組聯盟,將針對個別業者需求提供客製化內裝和自動駕駛方案選擇。
百度(Baidu)則是大秀開放式自動駕駛平台Apollo成果,表示在最新的2.0版本中,已經擁有超過90個企業夥伴,接下來將支援NVIDIA、恩智浦、英特爾、瑞薩等四家晶片公司的車用平台,並且宣佈將於2018年與車輛業者合作量產自動駕駛巴士;2020年量產Level 3程度的自動駕駛乘用車。
高通宣佈擁有捷豹(Jaguar)、本田和中國比亞迪等新客戶;英特爾則宣佈,BMW、日產(Nissan)與福斯(Volkswagen)等車廠的200萬輛新車將採用旗下Mobileye所開發的道路經驗管理(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REM)技術。
佈局更早的NVIDIA同樣秀出最新成績,強調正攜手百度與德國ZF打造人工智慧車用平台。
各家晶片業者幾乎將CES當成了業績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