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漢堡交給你,怎麼賣能賺更多?圖解 10 種營收成長策略
把漢堡交給你,怎麼賣能賺更多?圖解 10 種營收成長策略
2018.01.24 |

本文摘自《下一波商業創新模式》,寶鼎出版

該怎麼為公司想出新產品?《下一波商業創新模式》裡,提供了10個「靈感火花」,幫助你刺激想像力。書中用「漢堡」來比喻,先想像你是一個賣漢堡的人,如果要奠基於既有商品,再擴張出新產品線,可能有:

1. 加強既有提供物:增加漢堡的配料

p.115.jpg
圖/ 寶鼎出版

增加顧客與非顧客重視的功能,藉此升級產品、服務和顧客體驗。假設你是鐵路公司的經營者,非顧客之所以不使用你提供的服務,可能是因為舒適度不足。那麼,升級成商務艙或頭等艙服務或許就可以成功拉攏非顧客,使他們改用你的服務。

思索以下問題:
.可以提供顧客與非顧客哪些新功能?哪些功能會讓顧客對提供物更感興趣?
.顧客與非顧客不選擇我們的提供物,卻購買哪些其他產品或服務?原因何在?
.可以將哪些功能整合到我們的產品、服務和顧客體驗當中?

2. 縮減既有提供物:只留下精華的漢堡配料

p.116.jpg
圖/ 寶鼎出版

除了增加新功能之外,也可以只集結最必要的功能,打造新的提供物,以較低成本供應給消費者。瑞安航空(Ryanair)或易捷航空(easyJet) 這類廉價航空公司,都是走陽春路線最突出的例子。

假如你發現非顧客或拒用型顧客之所以不願意購買,是因為你的提供物過於昂貴、供應的東西超出顧客需求,那麼使用縮減既有提供物的策略會特別有效。

思索以下問題:

  • 顧客真正需要的是哪些功能?
  • 顧客想購買哪些功能?
  • 哪些功能讓提供物變貴了卻得不到顧客的重視?

3. 選擇性排除、縮減、加強及創造功能與提供物:改變漢堡某個配料

p.117.jpg
圖/ 寶鼎出版

蘋果在1990年代末重返榮耀,靠的正是將產品縮減到僅剩四種品項,即兩種筆記型電腦(分別為家用型及專業型)和兩種桌上型電腦(同樣分為家用型及專業型)。一方面,可以替顧客創造額外的價值,另一方面又能降低公司的成本。

思索以下問題:
. 業界視哪些功能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可以排除或縮減的(因為這些功能的成本太高,導致絕大多數的顧客都不願意使用)?
.我們可以縮減哪些導致產品太難使用而限制消費的功能?
.如何簡化顧客體驗和提供物,讓顧客更容易選擇我們?

4. 改變訴求:用新包裝增強品牌

p.118.jpg
圖/ 寶鼎出版

把提供物的訴求從功能面改成情感面(或反過來)。說到產品、服務和顧客體驗,風格和設計所產生的影響力愈來愈吃重。酷炫、時尚的產品設計才能夠散發強而有力的產品魅力。

思索以下問題:
.業界的主要訴求是什麼?
.該訴求偏重技術規格、顧客服務、設計還是情感呢?
.如果改成相反的訴求會產生何種效果?

5. 供應互補產品和服務:額外銷售薯條、可樂

p.119.jpg
圖/ 寶鼎出版

供應產品及服務的延伸線,是最常使用且成長潛力最為雄厚的策略之一。假如你希望堅守核心事業,這種戰術相對來說就十分安全,風險也很低。智慧型手機所附的充電器、耳機和各種轉接器,速食餐廳供應的漢堡所搭配的薯條,飯店與餐廳或Spa合作,都是很好的例子。

思索以下問題:
.哪些互補產品和服務可以在顧客旅程當中提升顧客體驗?
.除了服務之外,還可以供應哪些產品?除了產品之外,還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哪些互補服務可以讓顧客的生活更便利,使他們的購買體驗變得更滿意?

6. 提供解決方案和體驗:依照需求設計餐點

p.120.jpg
圖/ 寶鼎出版

提供顧客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和體驗。以阿聯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s)為例,這家公司提供商務艙及頭等艙乘客接駁服務,不但派司機到乘客家裡接送他們到機場,飛機降落後又接送他們抵達最後的目的地,畢竟乘客的需求是到達他們最終要去的目的地,而不是到機場搭機而已。

思索以下問題:

  • 分析顧客的整體購買體驗:他們想達成什麼目標?需要完成的工作是什麼?
  • 我們可以提供何種解決方案來加入此購買體驗?能顧及整個顧客旅程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是何模樣?
  • 為什麼消費者會買我們的產品,是為了擁有該產品,還是因為想解決某個問題或滿足某種需求?

7. 提供配套方案:提供漢堡套餐

p.121.jpg
圖/ 寶鼎出版

配套方案跟提供互補產品很像,不過配套方案通常是不能挑選的。好比剃刀與刀片,兩者必須搭配使用,缺一不可;套餐會有漢堡、薯條和飲料等等,都是基於這樣的概念。

運用此策略時,最好把顧客通常會搭配一起消費的產品和服務組成配套方案,比方說含機票、住宿、租車的全包式旅遊行程。

思索以下問題:

  • 可以將哪些產品和服務用有價值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 顧客通常一定會一起購買的產品和服務有哪些?
  • 顧客會想購買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為何?

8. 擴大使用資產與能力:開店中店

p.122.jpg
圖/ 寶鼎出版

思考既有資產還可以用在哪?航空公司是很好的例子,用一架飛機就能提供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這三種等級的服務。麥當勞成功利用歐洲的分店打造McCafé,針對不同顧客群提供餐飲服務。

思索以下問題:

  • 我們最有價值的資產是什麼?
  • 我們的資產可有其他用途?(把所有可能的用途列出來!)
  • 這些資產目前的用途是什麼?該怎麼利用這些資產來滿足非顧客的需求?

9. 數位轉型:提供數位點餐、評論機制

p.123.jpg
圖/ 寶鼎出版

數位轉型基本上就是指將服務轉變成數位產品。以最近很夯的健身應用程式為例,像是FitStar、FitYoga、Bodyweight Training 或Freeletics 之類的應用程式,就把一般健身房提供的服務都轉型成數位產品。「軟體即服務」(SaaS)大概是產品轉型成服務最顯著的例子。譬如Amazon Prime、網飛(Netflix)、Spotify 或Apple Music,就把購買產品轉型成一種線上服務。

思索以下問題:

  • 如何將我們的專長數位化?
  • 如何將服務數位化成可自訂的服務?
  • 如何利用科技讓更廣大的客群可以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10. 設計顧客體驗:線上預訂客製化漢堡和取貨時間

p.124.jpg
圖/ 寶鼎出版

設計顧客體驗不只是指整體顧客旅程,旅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緊要。

Uber這類服務就讓租車經驗變得更加便利,大家不必排隊等著租車,不必在街上等計程車來,也不必翻找皮夾付錢,而且又能輕輕鬆鬆取得收據報帳。

思索以下問題:

  • 我們的顧客歷經什麼樣的旅程?
  • 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了旅程中的哪些環節?
  • 該怎麼做才能讓顧客在每個環節中感到更輕鬆、更便利?
關鍵字: #產品/專案開發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