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後軍師走到幕前的CEO,即將接掌Sony的吉田憲一郎是誰?
從幕後軍師走到幕前的CEO,即將接掌Sony的吉田憲一郎是誰?

在上週的《從台前走到幕後,我們還能守護「姨夫的微笑」嗎? 》 一文中,愛范兒報導了現任索尼CEO平井一夫將會在今年4月1日起出任索尼集團董事長,而現任集團副總裁及CFO(首席財務管理)吉田憲一郎將接任CEO一事。

索尼集團此次的高層人員變動引起了各界關注,新的CEO上任,除了關乎到索尼現有的產品矩陣外,也關係到索尼集團本身在2018年乃至未來的發展前景。

從索尼公佈的公告文件看,索尼CEO的人選是由平井一夫主動向索尼集團董事會提出的。在平井一夫任職CEO期間,吉田憲一郎作為集團首席財務官一直支持著平井一夫的工作。在公告中,平井一夫感言表示:

自我到索尼以來,吉田憲一郎作為集團首席財務官一直支持著我的工作,他是一位重要的業務夥伴,同時也是一位可貴的朋友。我相信他有深刻的戰略思維和堅定的決心去完成集團的目標。

那麼,接過索尼CEO旗幟的吉田憲一郎到底是誰?平井一夫為何如此信任他?他又將怎麼規劃索尼的2018年?

如果說平井一夫是「索尼舞台」的幕前明星,那麼吉田憲一郎就是這個大舞台的幕後要員之一。

這一段落共有兩條主線,兩位主角。

現年58歲的吉田憲一郎在1983年加入索尼公司,至今在索尼已度過了35年的工作生涯。相比現年57歲的平井一夫(1984年加入索尼),實際上吉田憲一郎還要更早一年加入索尼。只不過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方向各有不同,平井一夫是行銷人員出身,而吉田憲一郎則是一名企業財務人員。不過,真正讓吉田憲一郎的職業生涯發生轉折是在2000年之後。

雖然吉田憲一郎為索尼公司的財務人員出身,但真正讓吉田憲一郎的職業生涯發生轉變的是他加入索尼子公司、網路服務商So-net之後。2000年~2005年,吉田憲一郎在So-net任職期間成功領導了公司上市,並擔任公司總裁及代表董事職務。

相比於行銷出身的平井一夫,財務出身的吉田憲一郎更注重於對公司戰略大局和風險投資兩方面的發展。

而在So-net擔任多年決策要員的吉田憲一郎已對互聯網行業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對於他當時的上司,時任索尼集團CEO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而言,吉田憲一郎是索尼集團未來的合適接班人選之一。

我們應該召他回總部。

2008年,霍華德·斯金格在So-net的一次聚會上說道。

而就在吉田憲一郎在索尼公司從事財務工作的同時,入職索尼公司已有11年的平井一夫憑藉其出色的英語口才和行銷天賦,在1995年被調入了當時被創辦不久的索尼電腦娛樂美國分公司(SCEA)。一年後,平井一夫升任SCEA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仕途一片光明。

在當時,平井一夫的首要任務是將PlayStation遊戲機(PS)「殺」入SEGA(世嘉)和Nintendo任天堂為主的北美遊戲機市場(該機為1994年在日本發售)。從現今的數據看,平井一夫的這場首秀顯然是成功的。憑藉那堪稱「豪華」的遊戲陣容,索尼PS遊戲機在北美市場廣獲好評。根據維基百科的統計數據,初代PS遊戲機在發售後的9年6個月內,出貨量突破1億台。

初代PlayStation在北美的成功發售自然會搶到任天堂和世嘉的不少風頭。2000年,索尼乘勝追擊在北美發售了PlayStation 2遊戲機,在當時的北美市場中,其預定量高達100萬台,一舉為索尼創下了2.5億美元的營業額。

截止至2012年,PlayStation 2共售出1.55億台,成為了迄今為止最暢銷的遊戲主機。

走向巔峰,但同時也開始走向下坡

但,就在索尼邁入2000年之際,全球經濟突然衰退,網路泡沫也隨之而來,這是影響索尼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與此同時,雖然索尼在90年代末的遊戲主機、音頻、影像、筆記型電腦市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公司內部矛盾初現,員工開始產生對時任索尼CEO出井伸之的不滿。

出井伸之先生的想法太超前了,我們常常會跟不上他。

索尼員工對出井伸之評價道。

出井伸之對產品的超前想法、對企業的各種併購計劃開始對索尼產生不利的經濟危機。在2003年公佈的2002年企業年度財報中,索尼出現巨額虧損,並引發了全球投資者恐慌性拋售索尼股票。在財報公佈後的2天內,索尼連續2天跌停25%,5天內由每股30美元的價格急跌至23美元。

在短短數天時間內,索尼的股票蒸發了4,000億日元市值,並使得當時的日經指數大幅下跌,造成日本科技股投資者的恐慌。這次索尼在股市中的大幅急挫,被金融人士稱之為——Sony Shock(索尼震盪)。

2005年,由索尼集團董事會投票決定,任命霍華德·斯金格為索尼集團首位外籍CEO以接任出井伸之的工作。而出井伸之則與有著「Play Station之父」之稱、時任索尼電腦娛樂公司(SCE)CEO兼社長的久多良木健則宣布退出集團董事會。2007年,平井一夫接任久多良木健在SCE的CEO兼社長之職。

然而,相比於當時即將領導So-net上市的吉田憲一郎,掌握索尼「命脈」事業的平井一夫即將迎來職業生涯中的各種波折。

新官上場,仍未能力挽狂瀾

作為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的霍華德·斯金格是索尼美國公司的CEO,在任命總部CEO前,他主導重振索尼的音樂和電影業務,先後主導《蜘蛛人》、《007之皇家賭場》等影片發行、將索尼影業與米高梅合併。

而在2005年任命總部CEO後,董事會給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恢復被經濟震盪重創的索尼集團經濟。但是,斯金格這個「救火隊長」的上場並沒有為索尼的經濟起到立即見效的止虧作用。

2006年,索尼遊戲主機PlayStation 3正式發布。可是,面對當時微軟的 Xbox 360、任天堂Wii的崛起,與前代已隔6年之久的PlayStation3(PS3)已逐漸失去了當年PS遊戲機進入市場的那股「殺氣」。

除了獨占遊戲的數量優勢漸漸失去外,初期PS3被賦予的功能較多、定制硬體成本較大(Cell處理器)也使得其售價水漲船高且因藍光光盤問題被延後發售,令PS3對比同期的Xbox 360、Wii在新品優勢和價格上失去了競爭力(PS3首發價為499美元起,Xbox 360為299美元起)。

此時負責索尼PlayStation業務的平井一夫決定重新定義PS遊戲機的產品和銷售模式。2009年,更輕更薄的PlayStation 3 slim正式登場,此時Cell處理器已發展至45納米,核心面積更小,所需功耗更低。加之其內部主要硬體得到了改良設計,使得PS3 slim的體積和製造成本被大幅降低,銷售情況也開始從憂轉喜。

2009年,SCE終於實現了久違的盈利,而平井一夫在此之後則被任命為索尼集團的執行副總裁。然而,剛迎來好轉的索尼遇上了全球金融危機,全球經濟衰退和匯率問題再次讓索尼的市值暴跌。好不容易喘過氣來的索尼,從一個金融泥潭「跳」到了另一個泥潭。

實際上我需要對索尼進行很多變革,這些變革只可能在危機過程中發生。

時任索尼集團CEO斯金格在2009年末接受媒體的採訪時說道

「索尼破產了嗎?」

在「後斯金格時代」,削減運營成本、重組公司架構是索尼首要解決的問題。

在平井一夫解決PSN網路遭駭客攻擊、代表SCE為PSN用戶資料洩密一事道歉後,平井一夫成為了外界對索尼的一個重要印象,許多人認為他將會是斯金格的合適接班人選。

但是屋漏又逢連夜雨,順便還來了個地震。2011年,剛完成業務重組的索尼遇上了日本「近1200年一遇」的地震和海嘯。根據官方宣布信息,這次海嘯沖走了索尼的12萬台PS3遊戲機,並關閉索尼在日本的6家工廠。

此次天災使索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全年虧損高達了4500億日元,而索尼的市值也從斯金格的接手時的500億美元暴跌至170億美元。

這時候網絡便出現這麼一句話——索尼破產了嗎?

2012年,斯金格卸任索尼集團CEO,平井一夫接過斯金格的接力棒擔任索尼集團COO兼社長,這時候已經是索尼的第四年業績虧損。而他的使命也和斯金格一樣,將索尼從虧損的泥潭中「拔」出來,繼續削減不必要的業務支出,重整架構。

平井一夫接任後,首先是將盈利不佳的業務砍掉以削減索尼的營業成本,譬如出售在2009年末與夏普合資成立的LCD電視面板公司裁員萬人等等。目的是為了讓公司節省開支的同時,也讓員工產生一種危機感

對於索尼當前的處境,我有一種很強的危機感。為了索尼的將來,我們將不惜作出痛苦的抉擇,因為競爭對手和當前環境不會等待我們。

平井一夫在接任索尼CEO時表示。

而在平井一夫上任之後,他找到了曾被斯金格看重的吉田憲一郎。

不過雖然索尼在此時仍然是以「削減」為主,但平井一夫也曾經試圖投資或收購集團以外的業務以促進盈利情況,其中包括收購當時已經上市的So-net。可是,此舉在當時遭到了吉田憲一郎的批評,吉田表示平井一夫是犯下了「優先級錯誤」,應該先處理索尼的架構調整而並非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考慮收購其他公司。

在此之後,吉田憲一郎得到了平井一夫的賞識,並邀請他離開So-net擔任索尼的首席戰略官(CSO)職務,吉田憲一郎答應了。

2013年,索尼的財務狀況逐漸好轉,但這仍只能算是「止虧」而不是真正地實現盈利,此時吉田憲一郎建議出售VAIO業務,此番建議得到了平井一夫的認同。一年後,VAIO個人電腦業務被平井一夫宣布正式出售,吉田憲一郎出任索尼首席財務官(CFO)職務。

外界認為他是平井一夫的「軍師」

吉田憲一郎作為集團首席財務官一直支持著我的工作。

這是平井一夫在2018年公告中的一句話,顯然吉田憲一郎除了是集團的 CFO,也是平井一夫的幕後軍師。

除了出售VAIO電腦業務外,索尼電視業務在同期被拆分為一個部門獨立運營,在裁員千人後,吉田憲一郎向平井一夫提出了重視對圖像傳感器業務投資的理念。從現今的市場情況看,顯然吉田憲一郎的建議是沒錯的。從路透社在去年3月的報告看,圖像傳感器是索尼利潤成長主力

這時候,平井一夫也提出了「One Sony」的重組戰略,以集合公司各部門的內部資源,融合加強索尼產品。索尼Xperia Z1、PlayStation 4就是「One Sony」戰略下的產物之一。

放棄不重要的市場,專注大市場的發展,吉田憲一郎和平井一夫的做法在近年來得到了顯著成效,至少在利潤收益上恢復了公司的盈利。

在2017 年的Q1 (2017 年4 月1 日至6 月30 日)季度財報中,索尼銷售收入與2016 年同比上升15.2%,為18581 億日元(165.90 億美元),而公司季度利潤同比增長了180.5%,為1576 億日元(14.07 億美元)。

而在之後公佈的Q2Q3財報中,索尼的盈利指數也十分亮眼。憑藉PlayStation業務和網絡服務的巨大收益,銷售額同比往年分別上升了22.1%和11.5%。從索尼官方公佈的數據看,PlayStation遊戲業務、圖像傳感器業務均為索尼帶來了巨大收益,而影音、電視、智慧手機業務也呈現了良好的發展趨勢。

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PlayStation 4主機在全球共銷售超7000萬台。目前來看,相比於平井一夫在斯金格手上接力索尼,吉田憲一郎在肩膀上的擔子似乎輕鬆了些。

對於上任索尼CEO後的計劃,吉田憲一郎表示將會繼續延續平井一夫的改革道路,繼續以謹慎的態度運營企業,並將努力實現長期利潤增長達到更高的營業利潤目標。

目前,吉田憲一郎正與繼任CFO工作的十時裕樹制定2018年4月後的中期發展戰略計劃。

有財經人士認為,索尼在2017年財年的持續盈利呈現出可觀的態勢,讓投資者們重拾信心,他們(指索尼)也將可能在本財年實現5,000億日元(約合45.8億美元)的盈利目標。而索尼股價持續上揚的趨勢,也將會為平井一夫的6年CEO任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Sony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