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醫療創新先鋒謝邦昌:從大數據到AI,精準醫療跳躍式進化

醫界一直在追求的就是精準醫療,然而精準度往往取決於數據,在科技不斷演進的情況下,過去無法運算或判讀的非結構資料,至今都能以人工智慧加以突破。

台灣健保制度建立的資料庫,現今變成全民資產和全球競爭優勢,醫界及學者貢獻功不可沒,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謝邦昌指出,主要是把資料變成「大數據」平台,許多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治療方式都在其中。

謝邦昌指出,光是健保這20多年來有系統的記錄2千3百萬人的就診狀況,從生育、遺傳到肝病、糖尿病,就足以找出更多有效的治療方式,發展精準醫療,甚至連結其他大數據,創造新的價值平台。

北醫大是台灣第一所設立管理學院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的醫學大學,也推動「健康存摺2.0版」,首度結合健康檢查、人體生物資料庫(bio bank)數據與疾病預測、評估模式,像預測B肝於十年內惡化肝癌的風險,準確率可達八成。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謝邦昌是生物統計博士,總能將冷冰冰的統計表格,化為具有驅動力的模型和方向,他認為台灣在醫療AI領域缺少的不是數據量,而是人才的培育和對數據的應用,若針對全民健保大數據的能量,單獨成立一家上市公司,掛牌後的市值可以創造五到十個台積電!

台積電能執世界牛耳,主要在於先進製程和客製化服務,成為創新設計的最佳平台,謝邦昌認為,以AI發展和學習,會誕生更多醫療創新模式,而健保數據就是一個大平台,可以發展出更多客製化、更精準的產品,曾打造出台灣第一個大數據中心、前行政院長張善政也同意,台灣若是將台大、長庚、北醫各醫學體系內部大數據整合起來,能解決更多罕見疾病。

醫療大數據還可以和環境、食物、交通等各種大數據結合,進行深度學習,目前礙於個資法及倫理道德的層面,開放與連結仍是發展醫療AI最大的挑戰,但謝邦昌提醒,台灣2千3百萬人口雖然不多,但是擁有這個健保資料庫基礎的,放眼全球只有丹麥,台灣可以成為華人健康研究中心,從健保資料庫發展出來的AI解決方案,更能幫助台灣進一步提升,這也是AI風口下,台灣起飛的大好機會。

謝邦昌
醫療AI這個領域,現在缺少的不是數據量,而是對數據的應用與人才。
謝邦昌.jpg
謝邦昌。
圖/ 吳晴中/攝影
謝邦昌

職稱|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學歷|台灣大學農藝所生物統計組博士
專長|大數據、生物統計、抽樣調查、機器學習

關鍵字: #智慧醫療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