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1%新事業獲得10倍關注?看百年品牌飛利浦的品牌電商路
如何讓1%新事業獲得10倍關注?看百年品牌飛利浦的品牌電商路

你願不願意為了不到1%的營收,投入超過10%的時間和資源?特別是,今天如果你是像飛利浦這樣深耕台灣市場已經超過50年,營收基期和市占率都已經相當高的品牌來說,這個問題可能還會變得更困難。而且即便最終的答案是「願意」,改變所需要的也不能只是決心二字。

攻佔99%的通路,但對消費者一無所知

不論是線上通路如momo、PChome,或是實體的量販、百貨、3C專賣店,甚至是垂直通路如昇恆昌、牙醫診所、坐月子中心等等,基本上台灣所有電器產品可以銷售的管道,都可以看到飛利浦的蹤跡。台灣飛利浦董事長暨總經理陳百州說:「這些已經覆蓋了我們這個產業99%的通路。」但他同時提到,過去在這麼多銷售管道中,飛利浦真正能掌握消費者的,其實只有百貨專櫃,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悉。

陳百州_飛利浦總經理_2018_03_14_蔡仁譯攝.jpg
在不能掌握消費者的情況下,台灣飛利浦董事長暨總經理陳百州認為,當營業額愈大,心裡其實是會愈不安的。
圖/ 蔡仁譯/攝影

不知道消費者從何而來、為何而去,也不能決定要賣給消費者什麼樣的產品和價格,對陳百州來說,「不能Own(掌握)消費者」這件事,讓他們業績做得愈大,心裡反而愈不安。而5年前一場行銷高峰論壇更讓陳百州確定,「長期來說,你無法擁有消費者,你就什麼都沒有。」而「擁有消費者」就是為什麼飛利浦要用10倍力氣去開發占比不到1%的電商新事業的關鍵理由。

但所謂決心,不只是屢敗屢戰也一定要向目標勇往直前,更不只是願意投入資金和人力而已。為了成就「飛利浦線上直購」這個自有品牌官網,陳百州還做了非常多努力。其中,他認為關係這個布局成敗,首要克服的最大難題就是「長大」。

長大要訣一:更少、更大、更好

理由很簡單,「他們(品牌官網)如果長不大,我們的行銷經理沒有人會理他們,這是很現實的。」他直言,「雖然大家都是同事,下了班吃飯、喝酒可以打成一片,但今天回過頭來做生意的時候,『你要幫我做多少生意?』」畢竟這些行銷經理也有自己的職責,必須將手上資源做最有效利用。

對此,陳百州對為品牌官網開出的第一道解方是:「更少、更大、更好(fewer、bigger and make it better)。 」

因為飛利浦的產品線非常廣,多達十幾種品類,而每個品類都是由不同的行銷經理負責,對這些行銷經理來說,飛利浦線上直購就只是眾多通路的其中一個,更別說還是貢獻非常小的那一個。在這樣的狀況下,品牌官網與其亂槍打鳥,什麼都賣,最終對每個垂直品類都只有微不足道的占比,倒不如去找出3~4個能夠貢獻60%~70%營收的核心商品,再從中挑選出最具成長性的一個去和行銷經理溝通。

事實上在飛利浦線上直購上線的第一年,就曾用「喚醒燈」和AQUA吸塵器這兩個產品證明過自己的能耐。而陳百州認為,今天如果官網能夠承諾全年銷售量可以佔到某垂直品類的10%營業額,甚至能夠喊出3年後要佔30%,在這樣的條件下,行銷經理才可能會考慮把資源壓在你身上。

飛利浦辦公室7.jpg
飛利浦的產品線相當廣,對飛利浦線上直購來說,策略上與其什麼都賣,更重要是找出一個具備成長動能的核心商品。
圖/ 蔡仁譯/攝影

不過單靠這樣的策略尚不足以改變,必須要有外部力量再從旁推一把。所以一方面,陳百州當然會先從政策面清楚地向全公司宣告這是未來發展方向,讓大家在同一條船上。「但這還不夠,因為會議結束了,大家也回到原來的腦袋裡面去。」他表示自己不會天真地期待一聲令下,所有事情就會如預想的自動發生。「所以得要在適當的時機,要不斷敲邊鼓。」他舉例,有些會議其實就是專為品牌電商而召開的。

長大要訣二:找一個贊助者

但也必須理解,品牌官網在初起步時,對整體營業額的貢獻連1%都不到。而這代表的就是,今天或許只要在家樂福、好市多推一檔促銷專案,創造出來的業績就可能會超過飛利浦線上直購的全年營業額。「那你想想看業務主管怎麼會看得到她(指飛利浦線上直購負責人江孟錡)的1%?」然後品牌官網就會永遠拿不到資源、永遠長不大。

所以陳百州的第二帖藥方是:找一個人當品牌電商團隊的贊助者(Sponsor)。所謂贊助者,就是從主管群中找一個人做為品牌官網團隊的代表,這個人的職位和工作內容甚至可以和品牌官網一點都沒有。因為重點在於,這個被選中的主管本來就會固定列席每月主管會議,而陳百州也會直接在月會上向他詢問官網營運情形。透過這樣的安排,一來有一個具分量的人可以幫品牌官網團隊與業務主管溝通;二者也讓業務主管不得不注意到電商團隊的成長、遇到的困難,與需要的資源協助。

而這麼多的努力,最終還是回到陳百州的一句話:「在很大的組織裡面,如果你不增加重量,沒有人會看到你。」在出外征戰之前,第一步必須得先克服內部的阻礙。所幸,飛利浦線上直購過去兩年來也沒有讓陳百州失望,除了在第一年就有超越營收目標1.5倍的表現,在第二年更交出了5倍成長的成績單。

飛利浦線上直購第二年成績單:
- 2017年營業額比2016年成長5倍
- 2017年會員數比2016年成長2倍
- 會員回購率接近2成

不過對比於飛利浦的營收基礎,目前線上直購的規模其實還是沒能達到陳百州口中的「大」,在今年仍被賦予要更進一步擴張的任務。「最終目標我認為要比今年的目標還要大3倍。」他認為到那個時候,飛利浦線上直購假設在公司的營收占比或許可以達到10%,那代表他對某個垂直品類的占比可能就已經可以達到20%,「今天我佔你五分之一,你肯定不會太小看我。」這時才能算是真正穩固了地位。

邁入第三年,求量之外更要重質

不過在持續長大的同時,陳百州認為第三年也應該開始在「質」方面有所要求,也就是包括會員成長率、轉換率、購物籃價值、自然流量等多項指標,做更進一步的分析,並找出最有效的成長動能,而不能只是靠媒體購買來加速成長。不僅如此,這部分其實也是他看好品牌官網可以為其他部門帶來的價值與任務:「讓廣大的行銷經理知道怎麼去買數位廣告。」

回到初衷,飛利浦做品牌電商的核心就是想要掌握消費者,而當品牌電商成長到一定的規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後,就可以先在上面花小錢做小規模測試,先定義出消費者樣貌,「接下來要花大錢就可以花得精準」。對於一年廣告和推廣預算是數以億元計算的飛利浦來說,「精準」所能創造出來的效益也會相當可觀。

因此陳百州今年也開始要求飛利浦線上直購團隊必須以系統矩陣圖的方式不斷去切割、分析,拆解出關鍵動能。舉例來說,購物籃價值是電商營業額的領先指標,但購物籃價值下面那層的領先指標又是什麼?是往高單價商品發展?或是想辦法讓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增加?「這就是系統矩陣圖的好處,可以讓你一層一層去切割,讓你看清楚到底真正的驅動力是什麼?」同時他們也可以從中找出線上直購的核心價值主張,進而得出「消費者為什麼要來官網買東西」的答案。

價值主張對任何事業來說都很重要,對飛利浦線上直購更是如此。因為今天或許所有通路都可以大打價格戰,但官網若是也採取同樣手段,一來可能遭到既有通路抗議;二者為了1%營收去打垮99%的業績,似乎也不明智。所以他們勢必要思考價格以外的差異化選項。舉例來說,相對於直接殺價,是否可以透過商品組合優惠的方式避免對其他通路的直接衝擊;又或者官網能否先提供會員免費試用等等。

陳百州_飛利浦總經理_2018_03_14_蔡仁譯攝-3.jpg
品牌官網很重要,但這不是台灣飛利浦董事長暨總經理陳百州在線上布局所下的唯一一步棋。
圖/ 蔡仁譯/攝影

官網很重要,但不會是唯一

而過去這三年來,陳百州雖然不斷將資源和注意力投注在官網上,他卻也很清楚,品牌電商的優勢是在購物籃價值與轉換率,相對之下流量就是比較大的挑戰,所以這也不是飛利浦在線上通路布局下的唯一一步棋。

目前除了飛利浦線上直購,飛利浦內部同時還設有代號EC1和EC2的兩個團隊。前者主要是將咖啡、廚房家電品類交給國泰集團旗下神坊資訊在各大電商平台做代營運,後者則是去年底才成軍,直接和各大電商通路合作其他品類商品的新團隊。

之所以會成立這樣的新團隊,目的很明顯是希望透過直接和電商平台合作,提高品牌的自主性。不過陳百州強調,這不代表未來飛利浦就會砍掉中間的經間銷商或代營運業者。他以和神坊的合作為例,指國泰集團除了有電商平台TreeMall,本身也有三、四萬名員工,除了可以作國泰集團內生意,還有大量保險業務員衍伸出去的消費人群,這都是飛利浦靠自己無法做到的。同樣地,其他通路如好市多、家樂福等等,也都有各自的優勢。

「每個角色都有它的價值,我們為價值付費。」他說。如何在天平兩端找到平衡點,他沒有標準答案,只能動態調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