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為下個支付寶?政策與資本助瀾,AI獨角獸商湯搶食台灣市場
AI成為下個支付寶?政策與資本助瀾,AI獨角獸商湯搶食台灣市場

今年一月,中國商湯科技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徐立特別來台演講,背後原因在於準備和精誠資訊合作,將電腦視覺技術引進台灣手機品牌與零售業。

台灣可能對商湯不熟悉,但其以人臉辨識等電腦視覺演算法著稱,在對岸名聲響亮,名列CB Insight全球前百大,中國前七大最有前景的AI公司,中國移動、銀聯、華為等都是其客戶。已經走到C輪階段,估值高達30億美元(約新台幣870億元),在2017年七月募集B輪資金時,以4.1億美元,創下全球AI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商朝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我們希望代回那個時代的突破。」徐立談起公司的命名淵源。

頂尖學者創業闖天下

「商湯」的湯字,源自創辦人湯曉鷗。湯曉鷗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以GaussianFace、DeepID、DeepID2等人臉演算法聞名,著作等身,曾獲得2009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辨識會議(CVPR)最佳論文獎,他是該會議創會以來第一個獲獎的亞洲論文。而後湯曉鷗所帶領的團隊常在該會議發表論文,且多次打破臉部辨識數據庫(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的準確度紀錄,湯曉鷗也曾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主任,和微軟合作申請的專利超過40項。

此外,湯曉鷗桃李滿天下,旗下多名學生成為電腦視覺技術公司的創業家,商湯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徐立也是湯曉鷗的學生,科技部長陳良基也對湯曉鷗印象深刻。

「看商湯的例子,感觸很深。在台灣與商湯同級的技術,在科技部的補助計畫中就有一大堆,而且個個號稱技術比他們好。但,我們的教授,把技術發表在國際會議後就沒心力往下擴張效益,學生只好自尋出路,好一點的留下來當長期的博士後。」陳良基在其Facebook中寫道。

如何與Google、Amazon一較高下?

在群雄並起的人臉辨識領域,技術要成為全球頂尖已不容易,而要往下走找到核心商業模式讓「AI產業化」更是一大挑戰。因此除了技術創新,商湯主要從「商業模式創新」中著手,也就是說,商湯和支付寶一樣,利用中國廣大的市場和法令機會作為商業模式的嘗試。

1.不比演算法大平台,拚商業模式創新

「中國在人工智慧技術上還是美國的跟隨者。」徐立坦言,但他話鋒一轉,「我們在商業模式創新上有很大的機會。」純論AI技術,電腦視覺中的人臉辨識演算法平台,美國巨頭仍是全球佼佼者,中國新創難以披敵。舉例來說,Google GCP、Microsoft Azure與IBM Watson等服務,利用豐沛雲端資源的將AI演算法雲端化「通用」成基礎設施,以大平台快速輸出全球,希望巨大的使用量,撐起國際AI生態帝國。

但就和支付寶一樣,中國廣大13億同質文化市場成為中國AI新創最好的練兵場地。2004年推出,緣起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寶並非全球首創,Paypal早在1998年就推出雷同服務,走在前面,但支付寶從第三方擔保開始,十年時間走出了餘額寶與芝麻信用分等創新模式。

商湯等新創引領的人臉辨識技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商湯人臉辨識演算法握有重要專利,但商湯不硬碰硬,和美國科技巨頭較量演算法平台,而透過B2B2C的模式,快速「落地」各個垂直領域,如新零售、安防監控與照相等各種場景,如與蘇寧易購合作無人店,與京東金融與招商銀行等業者合作金融身份認證系統,與深圳政府合作安防監控找人找車,與小米與華為手機合作智慧相簿系統,並且為今日頭條與快手等公司打造人工智慧引擎。

讓技術快速落地成為商湯近三年營收快速增長主因。徐立並沒有透露商湯最新營收數字,但根據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長20強數據,商湯科技2014年至2016年三年平均營收增長超過3000%。雖然這些商業模式「變現」力道還很弱,許多服務甚至沒有盈利,但商湯在市場上口碑響亮,投資人追捧,光是2017年的C輪融資就達到4.1億美元,成為湯商重要金援。

2.人臉辨識還沒有在監管的方向上

另外,和北美與歐盟國家比較起來,中國對於個資法與隱私權限制較為寬鬆,也成為人臉與物件辨識等技術公司一個發展好機會,這和支付寶在中國發展時,金融法令對於互聯網業者跨足金融領域,管制並不嚴格有相當相似。

「政府先讓企業做了再說」徐立說,由於人臉辨識還沒有受到政府監管,就像政府對於無人車的開放態度,先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再來看有無系統性風險,等到企業成長茁壯,法令再收緊,留給企業巨大的發揮空間。

相較之下,北美的加拿大與歐盟國家對於人臉辨識使用相當嚴格,對人臉辨識的商用化質疑聲浪不斷。像是Facebook未經使用者同意,直接辨識照片人臉,遭批侵犯用戶的隱私權;更別說近日Facebook被踢爆任由「劍橋分析」違法使用5000萬用戶個資,以操控大選的醜聞。加上,歐盟國家將在5月底施行史上最嚴格的個資法(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這些都是美國科技巨頭企業推展人臉辨識的一大阻礙。

但人臉辨識技術被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如商湯與中國警政系統配合,將大量智慧錄影機採用在公眾場合。

商湯看台灣:AI支付後發優勢

人工智慧的發展才剛起步,說要找到可靠的獲利模式或成為下一個支付寶可能太早,除了技術優勢,商湯還有充裕資本、廣大市場與較為寬鬆的個資法與隱私政策等優勢可以打這場仗,陳良基就言,「商湯一開始創業,企圖心就非常大,業績也不斷擴大,尤其在中國,所有企業對新技術的導入應用,都是無所反顧的前仆後繼。反觀台灣,對任何新嘗試,常常不斷質疑,完全失去支持創新該有的熱情。」

在這樣的優勢下,商湯不僅死守中國本土市場,也積極地向香港、新加坡與日本等地擴展,目前營收有20%來自海外,而台灣也是商湯「出海」重要一站。「 台灣的支付主流還停留在信用卡時代,有機會直接跳過電子支付邁向AI支付,這是一種後發優勢。 」徐立說。商湯等業者的來台,也給本就競爭激烈的台灣市場人臉辨識商用市場新的視野與衝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