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個線索,判別你是封閉型還是態度開放者?
從7個線索,判別你是封閉型還是態度開放者?

本文摘自《原則:生活和工作》,商業周刊

大多數人不明白什麼是極度的開放。他們將態度開放理解為「歡迎指教」,但卻固執己見,不去積極了解其他觀點背後的推理。

封閉者不喜歡被挑戰,開放者相信自己可能是錯的

分辨態度開放的人與態度封閉的人,方法很簡單。下面有一些線索可以告訴你:

1.態度封閉的人不希望他們的想法受到挑戰 。要是得不到對方的認同,通常他們的反應是沮喪,而不是好奇為什麼對方有不同的意見。判斷錯誤讓他們感覺糟糕,他們感興趣的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是徵詢別人的觀點,從中學習。

態度開放的人比較好奇為什麼意見會不一致。有人提出異議,他們不生氣。他們知道總是有出錯的可能性,值得花一點時間考慮他人的意見,以確保他們沒有疏漏或犯錯。

2.態度封閉的人,大都是陳述意見,而不是提問。 雖然可信度高的人有權在某些情況下表述,但真正態度開放的人,甚至連我認識的最信得過的人,總是會問很多的問題。低可信度的人經常告訴我,他們的表述其實隱含了提問,話雖如此,但其表述算是信心不足的陳述。儘管有時他們說的是真的,但根據我的經驗往往不是。

態度開放的人真的相信他們可能是錯的;他們發自真心提出問題,同時進行相對可信度的評估,來決定他們扮演的主要角色應該是學生、教師或同儕。

3.態度封閉的人比較在意自己是否被理解,而不是自己是否理解別人的觀點。 出現意見不合時,他們容易不假思索地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會覺得他們才是不了解對方觀點的人。

態度開放的人覺得必須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

4.態度封閉的人會說「我可能是錯的⋯⋯但我認為」之類的話。 這是我經常聽到的典型暗示。這通常是一種敷衍的說法,相信自己態度很開放,卻又堅持己見。如果你的陳述以「我可能是錯的」或者「我說的可能不是真的」開頭,接在後面的應該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主張。態度開放的人知道何時表述,何時提問。

5.態度封閉的人會阻止別人說話。 如果對話時,看似沒有留給對方講話的餘地,可能就是阻止你說話,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執行我前面提到的「兩分鐘規則」。

態度開放的人總是善於傾聽;他們鼓勵別人發表意見。

6.態度封閉的人難以接受兩種想法同時存在 ,他們不能容納別人的見解。

態度開放的人可以接受別人的想法,同時不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可以接受兩種或兩種以上互相矛盾的意見,審慎評估它們的相對優點。

7.態度封閉的人不懂得謙卑。 心存謙卑通常是因為經歷過重大挫折,領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態度開放的人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做錯。

一旦你分辨得出態度開放與態度封閉的人的不同,你會希望在自己身邊的是態度開放的人。這不只會使你的決策更有成效,你也會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幾個好的決策者群策群力,遠勝過一個好的決策者孤軍奮鬥。

9道練習,讓態度開放成為習慣

了解如何才能讓態度變得極度開放。不管你現在的心態有多麼開放,你都可以不斷學習。練習方式如下:

a.經常用痛苦來引導自己好好的反思。
精神上的痛苦往往因為是太執著於一個觀念,當這個觀念受到挑戰時,便非常難受。如果對方針對你,直言你的弱點,更會讓你情緒失控。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是一個訊號,暗示你可能是錯的,你需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若要好好思考,首先必須讓自己冷靜下來。這可能有點困難:你大概會察覺到你的頭部肌肉收縮、身體緊繃,或是出現厭煩、惱火或易怒的情緒,這顯示你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被啟動。注意這些情緒何時來襲。留意這類心態封閉的訊號,偵測到訊號就是暗示你應該控制行為,引導自己虛心受教。經常這樣做,將加強「高層次的你」的掌控能力。你做得越多,內心就變得越強大。

b.讓態度開放成為習慣。
你的生活不過是你習慣養成的結果而已。如果你一直把憤怒/沮喪的感覺當作暗示,告訴自己要冷靜、慢下來,三思而後行。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負面情緒出現的次數會大幅減少,會直接進入我剛才提到的練習虛心傾聽。
當然,當下很難做到,因為「低層次的你」的負面情緒能量十分強大。令人欣慰的是,即使你在當下難以控制自己,這種「杏仁核綁架」的狀態也不會持續太久,你不要在情緒來襲時馬上反應,給予「高層次的你」好好反思的空間,也可以請你尊重的人來幫你。

c.了解你的盲點。
你抱持封閉的態度,而你的意見又落在你的盲區時,可能導致要命的結果。由於你沒有看到別人看到的事情,使你一再做出糟糕的決定,所以花一些時間把失誤的情況記錄下來。請別人幫你找出盲點,尤其是那些曾經發現你失誤的人。列一張清單,貼在牆上,盯著它看。如果你真的發現自己即將做出決定(特別是重大的決定),符合其中一項,而且沒有諮詢他人,你就要知道自己冒了很大的風險,不要心存僥倖。

d.如果一些可信任的人說你做錯了,而你是唯一一個不覺得有錯的人,就要設想你可能存有偏見。

這時要客觀!雖然有可能你是對的,他們是錯的,你也應該從吵架模式切換到「提問」模式,比較你與他們的可信度,必要時請你們都尊重的中立者出面協調,打破僵局。

e.靜坐冥想。
我練習「超覺靜坐」,幫助我心態更加開放、以更高的層次看事物、平心靜氣以及創意思考。靜坐冥想幫助我放緩腳步,讓我保持冷靜,遇到混亂局面也能沉著應對,宛如忍者在街頭打鬥中一樣從容。我的意思不是你非冥想不可。我只是告訴你,冥想對我和許多人有所幫助,我建議你認真考慮研究這個方法。

f.你的決策要以證據為基礎,鼓勵別人比照辦理。
大多數人並未仔細思考事實,客觀地衡量證據後得出結論。相反地,他們根據深層潛意識的願望篩選證據,以符合他們的願望。你可以透過訓練意識到這種潛意識過程正在發生,及時懸崖勒馬,或是讓別人攔阻你。當你快要做出一個決定時,捫心自問:你能說出致使你抱持此一意見的明確事實(即可信任的人不會反駁)嗎?如果不能,你的決策可能不是以證據為基礎。

g.盡量幫助別人也做到態度開放。
以冷靜和講道理的態度提出你的意見,有助於避免引發其他人的「戰鬥或逃跑」動物本能/大腦杏仁核反應。你願意講道理,預期別人也願意講道理。請他們指出支持他們觀點的證據。請記住,這不是爭論;這是公開探討什麼是真實的。證明你理解他們說的話,會有助益。

h.善用以證據為基礎的決策工具。
我提出的這些原則旨在幫助你控制低層次/動物的你,由更好的高層次決策腦負責掌控。假如你能夠完全關閉大腦的下半部,改成連接一台決策電腦,這台電腦會傳送給你邏輯推論的指令,就像我們的投資系統的電腦程式一樣,你覺得如何呢?假設這台以電腦為基礎的決策機器過往的成功紀錄遠勝於你,因為它可以做更多的邏輯運算,處理的資訊更多更快,做決策時不會被情緒綁架。你會用這台機器嗎?在職業生涯中,我遭遇諸多挑戰,一路走來我創造出這樣的工具,我相信沒有它們,我不會那麼成功。我深信在未來的幾年,這類「機器思考」工具將繼續發展,聰明的決策者將學習如何將它們融入他們的想法。我奉勸你了解這些工具,並考慮使用它們。

i.知道什麼時候最好停止爭論,要對你的決策過程充滿信心。
獨立思考且為信念而戰很重要,但是有時候,停止為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接受可信任的人認為最好的做法,才更有智慧。這點可能極難做到。但態度開放,相信你信得過的人一致的見解比你的想法更好,才是明智之舉,而且最終的結果對你更有利。

18個月持續自我鍛鍊,直到成為本能反應

真實的情況是,雖然大多數人的態度可以變得極度開放,可是有些人即使已經多次嘗到自以為是的苦果,卻依然冥頑不靈。不學習極度開放的人不會經歷蛻變,蛻變才能讓他們進步。開放的態度並不意味著失去主見。事實上,由於態度開放增加了決策正確的機率,應該更有自信。

要成為真正態度開放的人需要時間。就像所有真正的學習一樣,抱持開放的態度主要是習慣問題;你多做幾次,幾乎成為本能反應,你會發現自己不能容忍別的做法。前面提到,這通常需要大約十八個月的時間,這點時間對人的一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