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住專業遊戲玩家   巴哈姆特躍升廣告主首選
黏住專業遊戲玩家 巴哈姆特躍升廣告主首選
2007.04.03 |

二○○一年五月,為慶祝會員數破十萬人,才剛帶著全公司從墾丁旅遊回來的巴哈姆特資訊站執行總監陳建弘,聽到董事長對他說,公司成立時所募得資金新台幣五百萬元已經見底。這時他才開始認真思考,一家網站應該如何獲利。

屋漏偏逢連夜雨,巴哈姆特的競爭對手遊戲基地(www.gamebase.com.tw)於二○○○年竄起。遊戲基地網站挾平面遊戲雜誌《電腦玩家》的基礎,運用虛實互補的經營策略,正從後方急起直追,眼見就要超越巴哈姆特,拿下台灣遊戲網站龍頭寶座。

如今巴哈姆特仍是台灣最大的遊戲社群網站,流量與會員數都領先對手倍數之多。巴哈姆特非但會員人數突破兩百萬人,二○○六年廣告營收也達新台幣五千萬元,顯示它不僅得到網友的信賴,也獲得遊戲廠商的青睞。 巴哈姆特的成就,正說明一件事實:將精準的流量轉變成廣告獲利,是中、小型垂直網站的生存之道。

危機變轉機 營運瓶頸激發獲利決心

一九九六就成立的巴哈姆特,是個專門討論電玩遊戲的網站。起初只是個架設在中央大學宿舍網路上的BBS站。當時各大學雖有各自的BBS站台,也有討論遊戲的版面,陳建弘卻認為電玩遊戲有足夠的發展潛力,能夠獨立成為一個專屬的園地,於是巴哈姆特就誕生了。

從BBS站到Web介面,再到成立公司,總監陳建弘與副總監陳建仁兄弟倆憑著一股熱忱,發願要成為「華人最大電玩社群網站」。這個目標至今仍掛在首頁上,成為巴哈姆特的標誌。 儘管會員數不斷增加,網站的橫幅、按鈕等廣告收入卻沒有顯著成長。從成立公司到燒完第一筆五百萬元資金,甚至遇上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時,巴哈姆特還在每個月幾萬到幾十萬的廣告收入中掙扎。

即使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電玩社群網站,但是中小型網站要賺錢談何容易? 儘管勤儉持家,每個月的人事、房租、電腦網路成本等等也有將近三十萬的開銷,負擔十分沉重。「就算有收入,也是左手進來,右手就出去,」執行總監陳建弘笑著說,有種大夢初醒的釋懷。 二○○○年,巴哈姆特與遊戲廠商大宇資訊首度合作線上遊戲《軒轅劍外傳 天之痕》實體首賣會,巴哈姆特的動員能力讓遊戲商跌破眼鏡。

「只和一個網站合作宣傳的首賣會,可以把紐約紐約擠得水洩不通,」陳建弘露出孩子般笑容說:「我們把他們(指遊戲廠商)嚇到了。」

對遊戲廠商來說,當時網路廣告的預算不過毫釐,實際的效益卻遠勝其他昂貴的媒體(如電視),充分顯示出社群網站的號召力和社群價值所在。

也因此在資金拮据時,正視經營公司需要獲利的事實,以及競爭對手遊戲基地竄起,陳建弘與陳建仁兄弟倆認為,他們需要更精確地運用社群來支撐整個網站的營運。

服務搭行銷 消費者信賴廠商也青睞

特別是當免費線上遊戲開始發燒時,廠商過去通常都在電玩雜誌中夾送光碟,成本高卻無法追蹤效果。「我們可以在三天內送完十萬個帳號,」巴哈姆特行銷業務經理林佳汶自信地說,只要在網站首頁宣傳贈送遊戲帳號,玩家會自然會下載。

「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在賣廣告,我是在賣服務。」林佳汶表示。網路廣告的合作模式不同於其他媒體,甚至垂直網站的廣告型態也與入口網站相去甚遠。

「垂直網站必須發揮公信力和凝聚力,為消費者打造服務平台機制,為廠商打造接觸消費者的窗口。」 巴哈姆特和一般垂直網站都有類似的網站架構,其中包含最新消息新聞區、使用者交流討論區、商品排行榜區等,這些網站區塊其實都包含在垂直網站的整合行銷服務中。 當廠商與網站合作時,會提供最新商品資訊配合廣告商品曝光,同時配合新商品推出,並在網站上開設討論區帶動人氣。網站也會因應廠商要求舉辦活動,例如投票、有獎徵答、徵文比賽等,都是常見的形式。

廠商如果想要尋找更高階的玩家,網站會配合推出門檻較高的活動,例如有獎徵答。林佳汶就曾經為了一家電玩遊戲,設計上百道問題來篩選出最核心的消費者,「連廠商都說我比他們自己的員工還要了解遊戲。」 垂直網站的效益在於精準與口碑,當入口網站可以觸及絕大多數網路用戶的同時,垂直網站吸納了廠商真正要尋找的目標消費族群。這群人在想什麼、對商品的反應如何、對商品的要求是什麼,網站都要能夠回答。 因此網站就像是廠商的行銷顧問,甚至就是廠商的官方網站,替廠商養成精確的消費者資料庫。現在甚至有遊戲的官方網站已經不架設討論區,直接連結到巴哈姆特討論區,或者直接安排客服人員駐站解答網友問題。

使用者至上 禁廠商舞弊維護公信力

社群是垂直網站的價值所在,沒有使用者,網站就沒有價值。垂直網站要以服務社群為前提,因此出錢的(廣告主)不是老大,使用者才是王。網站經營者最重要的考量是使用者,並在使用者心目中建立公信力。 一定的原則和手腕是必要的。每天晚上,巴哈姆特的工程師都在分析過濾排行榜的數據,雖然因此瀏覽人次與流量數字會受到影響,他們還是務求排行榜的公信力。 在商品資訊曝光及討論區經營方面,巴哈姆特也有自己的編輯台判斷,並且強力杜絕暗樁、廣告或惡意攻擊對手的現象。就拿駐站客服人員來說,就是過去廠商暗樁的合法化,由站方為廠商設計標籤,網友可直接向客服發問,廠商也可以公開發表聲明。

「當然也有廠商跑來問我們可不可以花錢買遊戲排行榜,」陳建弘說:「我們當然說不行,他們就自己寫程式來衝排行。」說到廠商伎倆,陳建弘笑笑地拍拍林佳汶的肩膀說:「這時候就靠他(林佳汶)去打電話了(指勸說廠商)。」

 除了排行榜外,更大的誘惑在站方推薦,「錢就在那裡,可是我們不敢拿。」林佳汶說。曾經有遊戲廠商談合作,只要求在電視廣告放上巴哈姆特的標誌,巴哈姆特經過內部討論後,拒絕了免費替網站打知名度的機會,只因為「我們必須保持中立,不能推薦或傾向特定遊戲。」 建立於網友間的公信力,最終還是會回饋到網站本身,網友愈加信任網站,不同的廠商會愈願意投入廣告預算,和網站建立合作關係。

擴大打擊面 開放討論區擁抱新手群

致力於維持討論區風氣的巴哈姆特,雖然抓住了核心玩家群,對剛入門的玩家來說,卻顯得難以親近。

巴哈姆特原本規定遊戲上市後,到了第二代才可以成立討論區、會員註冊時不得使用免費信箱、註冊後七天才可以發表文章、文章禁止罵髒話等,這些都是隨著網站發展逐步建立起的許多規矩,門檻維持了文章的品質,但同時限制了會員數成長。

規則嚴苛讓巴哈姆特有遊戲網站中最專業的討論區,但若只靠金字塔頂端中最小的那一塊玩家,並不足以發展成遊戲型垂直網站的龍頭,這也是巴哈姆特一度被遊戲基地超越的原因。

服務是王道 維持廣告主與網友平衡

乘著線上遊戲起飛的態勢,遊戲基地避開巴哈姆特的強項=電視遊戲,專攻線上遊戲。只要有新遊戲上線,立即開設討論區,會員註冊與發文也幾乎沒有限制,因此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線上遊戲玩家,也馬上和巴哈姆特呈現各據山頭之姿。

「鑽牛角尖是行不通的,」陳建弘與陳建仁兄弟檢討後決定要調整網站經營方針,「除了維持原有的品質外,也應該要敞開雙手擁抱入門玩家。」他們在原有的討論區之外,另闢無發文限制的「哈啦區」討論平台,也放鬆設立討論區的限制。 陳建弘同時也減少遊戲廣告的限制,除了討論區盡快設立,可幫助廠商匯集人氣之外,巴哈姆特也在二○○四年和線上遊戲《天堂Ⅱ》合作,首度推出蓋台廣告(首頁完全被覆蓋),這「將首頁出租」的手法比部落格平台無名小站著名的變色龍廣告還更早。

「那時我們一個月只接三天蓋台,多了我們也不接,不然巴哈姆特的自我形象會不見。」陳建弘說。 垂直網站總是走在廣告主與網友間,維持三者平衡需要長期磨合。將社群轉變為獲利,需要網站的商業手腕;不讓獲利沖昏頭,忘了真心為社群服務,需要網站經營者時刻謹記在心。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在科技重塑萬物的時代,飲食與農業的創新也正悄然發酵。台灣唯一專注於食農科技創業輔導的「好食好事加速器」,將於10月30日舉辦第八屆Demo Day。活動將邀請13 家入選新創登台發表,聚焦食農科技、AI供應鏈和飲食創新三大面向,分享他們如何以科技、創意和永續理念,改寫食農產業的未來。現場亦同步規劃「未來食農展演區」,集結本屆共17 家新創團隊,展示最前沿的產品與服務,從飲食創新到食農產業的智慧應用,讓與會者一次看見未來食農的全景樣貌。

化身食農新創關鍵推手,創整體存活率95%佳蹟

好食好事加速器營運總監張正瑜指出,好食好事加速器自2018年啟動以來,至今已輔導 78 家食農新創團隊、累積總資本額達新台幣22.6億元,整體成長率達 114%,整體存活率達 92%。

好食好事3.jpg
圖/ 好食好事

這些成果不僅展現了台灣食農新創的韌性與潛力,更凸顯好食好事加速器在背後扮演的關鍵推手角色,透過系統化輔導、跨域資源鏈結與市場驗證,讓食農創業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穩的步伐邁向成功。而因應食農產業的轉型趨勢與全球永續浪潮,今年加速器特別聚焦在以下兩大重點,一是運用科技和創新推動食農產業升級,二是加速飲食創新發展。

食農科技+AI供應鏈,以數位創新驅動食農產業升級

根據張正瑜的觀察,多數人對食農產業的想像皆停留在農作物生產階段,但這其實太過狹隘,「食農產業的真正範圍很廣,從『產地到餐桌』乃至『再循環』的整條供應鏈,都應該被納入其中,」張正瑜說,這當中包含生產、批發零售、物流、用餐場域、包裝材質的選用,甚至或廚餘與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等議題,這些都屬於食農產業的一環。

為了提升食農產業價值,今年入選團隊中,有許多聚焦於 AI、數位科技、永續再生等領域的新創,透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去優化供應鏈各個節點,讓創新不只發生在農田,而能延伸至整個產業鏈。舉凡食農科技、AI 供應鏈等議題,其目的都是運用科技與創新思維推動食農產業升級。

其中,食農科技指的是,運用創新技術或數位科技改變傳統農作物的生長模式與管理方式,本屆入選團隊好食Agri Optech,便是以室內植物工廠為核心,自主開發高效植物照明技術與模組化系統,不僅大幅節省能源與水的耗用量,更能降低疏菜耗損量,與國際植物工廠解決方案相比,好食Agri Optech無論在價格或營運效能上都極具競爭力,如今更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輔導與媒合,成功對接至連鎖早餐品牌,擴大產品通路與市場觸角。

好食股份.jpg
圖/ 好食好事

而AI供應鏈,則是運用人工智慧讓供應鏈更透明、暢通與高效。例如本次入選團隊——團薦科技開發出的AI零售選址平台,可以透過數據與 AI 模型分析人流熱點、預測未來3個月內的營收表現與展店成功率,協助企業找出最具潛力的展店地點。這項技術不僅提升選址決策的速度和精準度,也大幅優化展店流程與整體效率,同時在加速期間,透過業師牽線順利取得與大型連鎖手搖飲品牌合作的機會。

整合大拙匠人資源,加速推動飲食創新

至於本屆加速器的第二個特色——飲食創新,好食好事攜手新興食品品牌「大拙匠人」推出FMCG(快速消費品)加速項目,將具備台灣特色和在地風味的食品,結合新食材、新技術或新包裝,轉化成可在主流通路販售的商品,進一步走向更廣泛的國際市場。

舉例來說,本次入選團隊阿勇家餐飲,是一家擁有 60 年經驗的辦桌團隊,透過與大拙匠人合作開發新產品,使傳統的辦桌料理得以用全新的形式進入零售通路,從節慶餐桌延伸至日常家庭,甚至邁向海外市場,讓全球都能感受台灣獨有的辦桌文化。

另一家入選團隊日日好食,雖然與大拙匠人同樣主打麵類商品,但其強調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取向,與大拙匠人的主要產品鵝油拌麵,各具不同特色、形成互補,雙方在加速期間不僅共同探索合作開發新商品的可能性,大拙匠人更分享自身進軍大型通路的實戰經驗,協助新創掌握通路策略與進入國際市場的運作節奏。

日日好食.jpg
圖/ 好食好事

不只如此,日日好食也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引薦,接受曾任直銷企業高階主管的業師輔導,進一步優化經營策略、提升銷售表現,並對接大型食品公司洽談合作機會,同時也與海外加速器建立連結,為進軍北美市場做好準備。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產品創新,更是『台灣味』的文化傳承與品牌輸出。」張正瑜強調,把餐飲料理轉化成標準化商品,不僅能擴大銷售通路和市場,更能縮短備菜的人力和時間,成為解決餐飲業人力短缺的有效途徑。

從在地出發,鏈結全球:好食好事推動食農新創國際化

張正瑜認為,台灣食農技術和食品產業都具有很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新創團隊應該更具企圖心,在創業的第一天就放眼海外市場。正因如此,好食好事加速器不僅致力於培育在地新創,更積極推動國際鏈結,透過海外社群串聯日本、新加坡、印尼、北美等地的食農科技與創業生態圈,希望將台灣的新創力量推向全球舞台。

今年 5 月,加速器便帶領校友團隊前往日本參加 SusHi Tech Tokyo 2025(Susai Tech)展會,與日本當地的食農科技團隊與投資人交流;預計 11 月前往新加坡和印尼,透過新加坡知名的食農科技加速器 Innovate 360,接觸具潛力的投資與合作夥伴,並對接由印尼最大食品集團三林集團(Salim Group)成立的加速器 Innovation Factory,進一步串聯當地的大型零售與食品企業,為台灣食農新創開啟跨國合作與市場落地的新契機。

從在地創新到國際鏈結,好食好事加速器持續為台灣食農新創打造更廣闊的舞台。現在就報名 10 月 30 日第八屆 Demo Day,一同見證台灣食農創新的新篇章。

好食好事1.JPG
圖/ 好食好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