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重力的味道?澳洲推出讓人在宇宙豪飲的太空啤酒,但還缺一支好用的瓶子
無重力的味道?澳洲推出讓人在宇宙豪飲的太空啤酒,但還缺一支好用的瓶子
2018.05.15 |

來自澳洲的4 Pines啤酒公司和Sabre Astronautics太空工程公司,早在2011年跨界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專為太空旅客設計的啤酒,Vostok太空啤酒

他們調整了啤酒的配方,使得更適合在太空飲用。而「太空啤酒」的名字Vostok(俄語),則是取自世界上首次載人太空飛行、前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所乘坐的東方1號宇宙飛船。

最近他們更進一步,設計了能讓把這款啤酒帶上太空、飄在空中讓你自在豪飲的「太空啤酒瓶」。

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是跟太空人喝水用的密封袋和吸管相比,這酷的可不止一倍兩倍。

感受一下密封袋和吸管帶來的憨厚老實:即使你裡邊裝的是最烈的酒,看起來也像是最養生的牛奶。更別說太空迪斯可了。

這兩家跨界合作的澳洲公司,首先要解決的是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因為微重力狀態下的啤酒只會溫柔地四處亂飛,並不會乖乖順著瓶壁流入嘴裡。

經過幾版的設計和測試,他們想到了給「太空啤酒瓶」安裝了一個小小的推動器:一個特殊插入裝置,可以利用表面張力將啤酒從瓶底送到瓶嘴處。

為了研究失重過程中啤酒跟瓶身材料之間的表面張力,他們用三種不同材料(玻璃、醫療用不銹鋼和聚乳酸塑膠)分別做出測試瓶,裝上啤酒後從23 公尺高的樓頂往地面墜落。最終的「太空啤酒瓶」選擇了聚乳酸塑膠。

4 Pines啤酒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亞隆·米切爾(Jaron Mitchell)認為,啤酒是人類歷史上最休閒娛樂的飲料,能在太空喝上啤酒,會讓長年累月「出差」的太空人有家的感覺。

如今NASA太空人是有禁酒令的。但即使沒有這個禁令,啤酒也一直被認為不適合在太空裡飲用。

在微重力環境中,人的舌頭腫脹會帶來味覺減弱,這讓啤酒嘗起來淡而無味。

但絕殺的原因是「濕嗝」。在太空裡,人胃裡的氣體跟液體是混合在一起的。當你因為攝入啤酒裡的二氧化碳而打嗝,那將會是一個無比噁心的、從喉嚨倒灌而來的「濕嗝」。比喻成胃裡來的洪水一點不過分。

2011年推出「太空啤酒」的時候,4 Pines啤酒公司針對這些特點進行了配方調整,還邀請了研究人員在拋物線飛行的狀態下體驗測試。

最終的成品是一款愛爾蘭風味的黑啤,帶有更豐富濃郁的麥芽焦香味、咖啡味和巧克力味,甜度比一般啤酒高,同時也減少了啤酒發酵過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

換句話說,就是口味更重了,二氧化碳更少了,更適合在太空中飲用了。

但「太空啤酒」推出後並沒有馬上邁向太空。因為
米切爾和Sabre Astronautics太空工程公司的執行長海德馬上又心有靈犀,投入「太空啤酒瓶」的設計中。

這7年時間裡,他們不斷測試修改,最終敲定了現在這兩款「太空啤酒瓶」的原型設計。

下一步需要將這兩款原型瓶帶到失重環境中測試,再將效果較好的一款投入量產。但因為前期研究已經花費了25萬美元,他們希望轉向眾籌平台尋求公眾支持

支持金額超過90美元可以得到原型瓶,提前為你的太空旅行準備行囊。即使是在地球,原型瓶也可以當個杯子用。

如果支持金額高於2萬美元,你還會受邀去參加明年年初的無重力測試,幫他們挑出更好的「太空啤酒瓶」。

但100萬美元的眾籌目標目前只達到了3%,能不能成行還是個問題。

米切爾和海德相信,如此大費周章不只是為了吃喝玩樂,這也是一項科學嚴謹的研究。充分了解人們在微重力環境下對酒精的吸收率和身體變化,是一個太空啤酒商的良心。

現在澳洲共有5,000家門市出售「太空啤酒」,在當地酒吧也能嚐到這種「無重力的味道」。米切爾和海德表示,未來不會強求跟太空旅行提供者合作,他們希望先把「太空啤酒」從酒到瓶紮實做好。

到他們需要在太空艙裡提供啤酒的時候,我們就準備好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太空科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