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數博會現場]百度無人車七月量產計畫添變數,李彥宏:我擔心不夠安全!
[貴陽數博會現場]百度無人車七月量產計畫添變數,李彥宏:我擔心不夠安全!

百度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出席在貴陽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博會),會中指出對廈門金龍自駕車量產計畫有「焦慮與擔心」,相較二月對量產時程信心滿滿,話風已變,讓量產時程增添變數。

李彥宏說,「我當時誇了一個海口,說今年7月份無人車就可以量產,我們與廈門金龍合作的小巴車,沒有方向盤沒有駕駛位的全自動的車很快就會量產了。現在已經5月份了,還剩下一個多月時間了,我有期望、有焦慮、有擔心,不是擔心這個車量產不了,下不了線,而是擔心無人車是不是足夠的安全。」

陸奇離職後,自駕車量產計畫是否還能「按表操課」?

李彥宏手下大將—擔任百度總裁兼首席運營長陸奇在五月閃辭,轉任集團副董事長,不再負責百度營運管理工作,由於陸奇上任以來,主導Apollo自駕車平台計畫,2017年12月,百度召開第一屆Apollo理事會,陸奇任則是第一屆理事會會長。他的離職讓外界認為可能會延遲Apollo計畫的發展速度。

李彥宏在2017年1月挖角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陸奇,一年多來經過陸奇大力整頓,讓原本發展速度跟不上阿里和騰訊的百度,表現優異,被視為復興百度重要人物。

陸奇在上任的三個月後就在上海宣布推出Apollo自駕車平台計畫,平台推出一年後已經三次系統更新速度驚人,並且有包含Tier1、Tier2等百家合作夥伴,生態系雛形已備。

陸奇離職後,百度自駕車量產計畫是否還能「按表操課」是外界重要觀測指標。

試圖擺脫Velodyne,低成本解決方案:成千上萬隻「道路之眼」

會中李彥宏隻字不提「失陸」一事,不斷強調百度對於自駕車安全性的努力。李彥宏展示一支示範影片,片中百度自駕車在雄安新區的測試道路上與遇到一隻小狗,自駕車隨即停了下來。

李彥宏說,「百度是中國從事自動駕駛研發的網路公司中第一個拿到《道路車輛功能安全》國際標準ISO26262的公司(歐洲已將ISO 26262納入歐盟官方汽車法規)。」除了國際標準,在系統平台上也為增加安全性努力,「百度自駕車平台中接近50%的代碼是為了安全而增加,我們不能容忍安全方面的錯誤。什麼東西都可以錯,但是這個東西不能錯。一旦出事,就有可能使得整個技術的推進停滯一年到兩年。」李彥宏說。

自駕車的感測器,有「自駕車之眼」之稱,降低感測器成本,是自駕車產業鏈的共同目標,誰能找到安全又便宜的解決方案,就打開了量產大門。會中李彥宏繼續對旗下近百間合作廠商喊話說,「百度無人駕駛車的成本會大幅度降低。」

李彥宏提及了另一個新解決方案,「直接在道路上布建感測器。」過去自駕車的眼睛只安裝在車子上,但未來則在道路上布建成千上萬之眼睛,一方面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

「如果我們能夠在道路層面、基礎設施層面把相應的感測器布下去的話,那我們的車就可以用更便宜的感測器就能夠感知路況,能夠躲避障礙,這樣無人駕駛車的成本就會大大的降低,這也是我們寄予厚望的一個方向。」李彥宏說。

百度自駕車現今採用的感測器解決方案和Google Waymo自駕車類似,配置毫米波雷達與攝影機也使用光達(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提升安全性,不過光達價格昂貴,一顆美商Velodyne H64E光達價格約7萬美元至8萬美元,加上Velodyne量產速度緩慢,讓各車廠測試光達大缺貨,因此車廠莫不積極尋找替代方案,避免關鍵技術被掌握在Velodyne手中而動彈不得。

日前百度更新的Apollo2.5版本,就採用了中國光達IP技術開發商禾賽科技(Hesai)的解決方案,讓感測器總體成本可以降低九成。

關鍵字: #自動駕駛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