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的政府:貴州發展大數據給台灣的重要啟示
給力的政府:貴州發展大數據給台灣的重要啟示
2018.06.01 | 蘋果

在貴陽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博會)已經落幕,在真正走訪數博會前,我對貴州印象停留在富士康與蘋果等科技巨頭「數據中心」聚集地和被國立編譯館課本洗腦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與人無三兩銀。」順口溜,對於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抱持懷疑的態度,不過在短短六天的參訪後,我已全然改觀,不得不佩服貴州政府對於大數據產業的深謀遠慮。

貴州政府「很給力」,從法令制定、資金、招商宣傳與政府數據開放,整個產業鏈處處都可以見到政府的深度參與。讓對於原本以菸酒與煤電為產業結構,人才不足,貧窮人口全中國最多,達623萬人(2015年數據)的貴州,鹹魚翻身和AI大數據扯上關係。

數據哪裡來?

1.由硬帶軟:貴安資料中心與雲上貴州

外界對貴州大數據的認識多從硬體資料中心開始。貴州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地形條件非常適合建置資料中心,平均海拔超過1100公尺,地震威脅性小,年均溫15度,冬暖夏涼,水利充沛,電價便宜,土地取得成本較低,加上政府大力補貼,成為蘋果、Dell、華為、騰訊與富士康等企業資料中心所在地,根據2017年12月的政府數據,新區新簽約專案就有159個,專案投資額383.698億元。今年數博會期間,蘋果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安新區建立蘋果亞洲最大資料中心,而騰訊則是在四月底向外界展示了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的施工實景。

不過數據中心投資額雖然驚人,主要依賴自動化機械設備,不需太多員工,無法大幅度增加就業率、產業升級,翻轉貴州貧窮大省的現況。因此貴州不僅於硬體資料中心,也同時建設雲端平台。由硬帶軟,試圖把大數據產業,從底層的硬體端轉為軟體應用端。

2.政府帶頭衝開放數據做模範

首先,2014年,貴州官方建立的數據交換平台「雲上貴州」成立。貴州政府行動力強帶頭示範採用(推行《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與《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等法案),強勢開放政府內部數據,成為全中國大陸第一個將所有政府內部數據連上雲端的省份,目前已經推出公安雲與環保雲等多項應用。

現在雲上貴州還要和全中國的政府數據接通,快速提供各種服務。在短短三年內,雲上貴州已經成為知名的大數據企業,根據《2018年中國大數據産業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雲上貴州是唯一入選,大數據企業發展指數排行榜百強的貴州公司。

另外,貴州不僅強勢開放政府數據,在實施新《網路安全法》後,成功說服蘋果在今年二月將擁有兩億名使用者iCloud資料交給雲上貴州管理,讓雲上貴州知名度大增,成為政府宣傳政績的好案例。

3.幫新創獲得醫療數據

而對於沒有政府資金的新創,貴州政府也全力幫忙獲得重要數據。朗瑪信息是貴州知名新創公司,在2016年時,發展互聯網醫療,由於法定規定互聯網發展醫療行業必須擁有實體醫院,貴陽市政府就把貴陽第六醫院改制為國有獨資的盈利醫療機構,並且引入朗瑪的資金,前後僅花半年的時間,朗瑪成功控66%股權,最後朗瑪合法獲取大量醫院管理與病例數據。

人才哪裡來?

1.配合城市規劃:「貴漂」現象

貴州省省會貴陽市本身先天條件優越,所謂的「地無三里平」早就被現代科技所克服,在2017年年底開通一條地鐵線,對外交通發達,貴陽到深圳搭高鐵僅需5小時,到成都僅需2小時,多山環境讓貴陽氣候宜人,空氣優良,雨量豐沛,貴陽本地人皆以「爽爽的貴陽」自豪,對於待不慣充滿霧霾空污的華中華北城市年輕人來說,有相當大的魅力。

加上貴陽舊城區市容整齊乾淨,自2000年起闢建的新城區高樓直聳,規劃井然有序,新區市容不但不輸沿海一線大城,反而因為後起步,規劃完善更加舒適。

2.數博會打響名氣:BAT創辦人匯聚

加上貴陽每年以數博會,匯聚BAT馬雲、馬化騰與李彥宏登台演說,2015年馬雲一句,「如果大家錯過了30年前廣州與浙江的機遇,今年一定不能錯過貴州。」成為最好的宣傳口號。現今不但貴州年輕人不再出走,其他地方的年輕人也開始考慮到貴州就業。2018年貴陽是全中國大學生流入最多的城市,「年輕之城」之名不脛而走,形成「貴漂」現象。

3.先發展大數據清洗加工業

來了年輕人,那大數據工作機會在哪裡?貴陽政府會拿出資金先推動「數據清洗加工」產業。

優易數據CPO彭作文指出,數據的清洗加工業位於大數據產業的上游,是關鍵必要的一環,另外數據清洗也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術,對於人才較為缺乏的非沿海一線城市來說,進入門檻較低。

另外由於數據清洗加工與標記等僅需要充足勞動力,從清洗加工開始比較容易解決就業問題,「只要該地有職業學院或大專院校就可以,貴陽市的大學學生暑假都來這裡打工,我們用工量很大。」

數據怎麼用?看優易數據案例

在數博會期間,來賓都會被邀約至貴陽國家高新區的優易數據參觀。我們可以從優易數據的案例,看出貴州省政府對大數據產業應用已經深入到大數據交易與資產估價的階段。

第一個案例是由優易數據。國信優易數據有限公司是由國家信息中心發起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大陸國家信息中心成立大數據管理應用中心數據運營部,優易數據是該平台的實際運營方,而清洗加工中心是其中部份的基礎服務。優易數據CPO彭作文指出,優易大數據的貴陽清洗加工廠員工約有140人,成立滿一年,2017年的營收為4000多萬元人民幣,獲利1200萬元。

不過,除了數據清洗加工,優易數據也提供一條龍互通的數據服務。從數據清洗加工、數據交易平台與數據資產評估等DAAS(數據服務)到把整理好的數據打包成系統API提供PAAS(平台服務),最後深入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與產業應用等垂直領域SAAS(應用服務),讓數據的價值得以發揮,避免珍貴數據間因互不開放聯通,成為「數據孤島」。

數據資產評估

優易數據也提供B2B和B2C兩種數據交易服務,數據種類多元,包含自然地理、能源氣象、社會經濟、金融、文化、法律與教育等政府與企業數據,依數據的稀有性、完整性、應用價值、一致性與時效性等的特點將數據價值評分,依此評分決定數據價格,讓使用者在網路平台上購買數據。為了進一步提升數據價值,此外優易數據也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成立數據資產評估中心。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