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的政府:貴州發展大數據給台灣的重要啟示
給力的政府:貴州發展大數據給台灣的重要啟示
2018.06.01 | 蘋果

在貴陽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博會)已經落幕,在真正走訪數博會前,我對貴州印象停留在富士康與蘋果等科技巨頭「數據中心」聚集地和被國立編譯館課本洗腦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與人無三兩銀。」順口溜,對於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抱持懷疑的態度,不過在短短六天的參訪後,我已全然改觀,不得不佩服貴州政府對於大數據產業的深謀遠慮。

貴州政府「很給力」,從法令制定、資金、招商宣傳與政府數據開放,整個產業鏈處處都可以見到政府的深度參與。讓對於原本以菸酒與煤電為產業結構,人才不足,貧窮人口全中國最多,達623萬人(2015年數據)的貴州,鹹魚翻身和AI大數據扯上關係。

數據哪裡來?

1.由硬帶軟:貴安資料中心與雲上貴州

外界對貴州大數據的認識多從硬體資料中心開始。貴州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地形條件非常適合建置資料中心,平均海拔超過1100公尺,地震威脅性小,年均溫15度,冬暖夏涼,水利充沛,電價便宜,土地取得成本較低,加上政府大力補貼,成為蘋果、Dell、華為、騰訊與富士康等企業資料中心所在地,根據2017年12月的政府數據,新區新簽約專案就有159個,專案投資額383.698億元。今年數博會期間,蘋果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安新區建立蘋果亞洲最大資料中心,而騰訊則是在四月底向外界展示了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的施工實景。

不過數據中心投資額雖然驚人,主要依賴自動化機械設備,不需太多員工,無法大幅度增加就業率、產業升級,翻轉貴州貧窮大省的現況。因此貴州不僅於硬體資料中心,也同時建設雲端平台。由硬帶軟,試圖把大數據產業,從底層的硬體端轉為軟體應用端。

2.政府帶頭衝開放數據做模範

首先,2014年,貴州官方建立的數據交換平台「雲上貴州」成立。貴州政府行動力強帶頭示範採用(推行《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與《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等法案),強勢開放政府內部數據,成為全中國大陸第一個將所有政府內部數據連上雲端的省份,目前已經推出公安雲與環保雲等多項應用。

現在雲上貴州還要和全中國的政府數據接通,快速提供各種服務。在短短三年內,雲上貴州已經成為知名的大數據企業,根據《2018年中國大數據産業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雲上貴州是唯一入選,大數據企業發展指數排行榜百強的貴州公司。

另外,貴州不僅強勢開放政府數據,在實施新《網路安全法》後,成功說服蘋果在今年二月將擁有兩億名使用者iCloud資料交給雲上貴州管理,讓雲上貴州知名度大增,成為政府宣傳政績的好案例。

3.幫新創獲得醫療數據

而對於沒有政府資金的新創,貴州政府也全力幫忙獲得重要數據。朗瑪信息是貴州知名新創公司,在2016年時,發展互聯網醫療,由於法定規定互聯網發展醫療行業必須擁有實體醫院,貴陽市政府就把貴陽第六醫院改制為國有獨資的盈利醫療機構,並且引入朗瑪的資金,前後僅花半年的時間,朗瑪成功控66%股權,最後朗瑪合法獲取大量醫院管理與病例數據。

人才哪裡來?

1.配合城市規劃:「貴漂」現象

貴州省省會貴陽市本身先天條件優越,所謂的「地無三里平」早就被現代科技所克服,在2017年年底開通一條地鐵線,對外交通發達,貴陽到深圳搭高鐵僅需5小時,到成都僅需2小時,多山環境讓貴陽氣候宜人,空氣優良,雨量豐沛,貴陽本地人皆以「爽爽的貴陽」自豪,對於待不慣充滿霧霾空污的華中華北城市年輕人來說,有相當大的魅力。

加上貴陽舊城區市容整齊乾淨,自2000年起闢建的新城區高樓直聳,規劃井然有序,新區市容不但不輸沿海一線大城,反而因為後起步,規劃完善更加舒適。

2.數博會打響名氣:BAT創辦人匯聚

加上貴陽每年以數博會,匯聚BAT馬雲、馬化騰與李彥宏登台演說,2015年馬雲一句,「如果大家錯過了30年前廣州與浙江的機遇,今年一定不能錯過貴州。」成為最好的宣傳口號。現今不但貴州年輕人不再出走,其他地方的年輕人也開始考慮到貴州就業。2018年貴陽是全中國大學生流入最多的城市,「年輕之城」之名不脛而走,形成「貴漂」現象。

3.先發展大數據清洗加工業

來了年輕人,那大數據工作機會在哪裡?貴陽政府會拿出資金先推動「數據清洗加工」產業。

優易數據CPO彭作文指出,數據的清洗加工業位於大數據產業的上游,是關鍵必要的一環,另外數據清洗也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術,對於人才較為缺乏的非沿海一線城市來說,進入門檻較低。

另外由於數據清洗加工與標記等僅需要充足勞動力,從清洗加工開始比較容易解決就業問題,「只要該地有職業學院或大專院校就可以,貴陽市的大學學生暑假都來這裡打工,我們用工量很大。」

數據怎麼用?看優易數據案例

在數博會期間,來賓都會被邀約至貴陽國家高新區的優易數據參觀。我們可以從優易數據的案例,看出貴州省政府對大數據產業應用已經深入到大數據交易與資產估價的階段。

第一個案例是由優易數據。國信優易數據有限公司是由國家信息中心發起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大陸國家信息中心成立大數據管理應用中心數據運營部,優易數據是該平台的實際運營方,而清洗加工中心是其中部份的基礎服務。優易數據CPO彭作文指出,優易大數據的貴陽清洗加工廠員工約有140人,成立滿一年,2017年的營收為4000多萬元人民幣,獲利1200萬元。

不過,除了數據清洗加工,優易數據也提供一條龍互通的數據服務。從數據清洗加工、數據交易平台與數據資產評估等DAAS(數據服務)到把整理好的數據打包成系統API提供PAAS(平台服務),最後深入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與產業應用等垂直領域SAAS(應用服務),讓數據的價值得以發揮,避免珍貴數據間因互不開放聯通,成為「數據孤島」。

數據資產評估

優易數據也提供B2B和B2C兩種數據交易服務,數據種類多元,包含自然地理、能源氣象、社會經濟、金融、文化、法律與教育等政府與企業數據,依數據的稀有性、完整性、應用價值、一致性與時效性等的特點將數據價值評分,依此評分決定數據價格,讓使用者在網路平台上購買數據。為了進一步提升數據價值,此外優易數據也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成立數據資產評估中心。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