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IT人員!如如研創要讓系統規格藍圖與軟體機器人成為企業的標準配備
解放IT人員!如如研創要讓系統規格藍圖與軟體機器人成為企業的標準配備

在許多企業裡,軟體工程師通常是不可或缺角色,舉凡各項資訊系統的整合、維護及測試都需要他們支援處理。但在人力、時間不足情況下,如何「因應內部需求敏捷開發」,常是工程師頭痛問題。因此,有些人會利用程式產生器,加快重複性工作的速度,這類工具就像槌子或電鑽,能協助建構整個軟體工程,或是使用俗稱紅寶石的 Ruby on Rails,省去重新打造輪子和軌道的時間。可是一個工程師一天能撰寫的程式碼有限,當需要同時修改他人程式碼、去除程式錯誤,甚至維護數個系統時,這些小零件遠無法幫助他們達成生產效率。

解放IT人員生產力,用藍圖翻轉軟體世界

為此,如如研創推出 智慧型企業軟體機器人 PaaS 服務 。透過全自動開發技術,取代枯燥繁雜的程式撰寫工作,使現有工程師能更專注於核心系統運行。不僅如此,他們也是 第一家提出「軟體規格藍圖(Soft-print)」概念的台灣新創 。透過這個概念,如如研創將軟體開發流程,從編碼移轉到以源頭設計為中心,直接實現需求者心中理想的產品樣貌。

若用「蓋房子」來比喻寫軟體,如如研創的創辦人高明哲認為,現在的軟體仍像是百年前蓋三峽祖師廟一樣,要放幾個梁柱、屋脊做幾條龍,都要靠口頭和老師傅溝通,不但開發速度緩慢,所有知識也都綁在特定的人身上。 然而,「 有藍圖的軟體世界則是另一種面貌 」,假想今天要蓋一棟摩天大樓,你再也不需從地基做起,只要拿著台北 101 的設計圖,就可以在原先穩固的基礎上重新添加,而且設計規格修改後即可產生新版,不必繼續疊床架屋,系統可維護性也大大提升。

Arcare Robot .jpg
這個結合軟體機器人與軟體規格藍圖的服務名為「ruRU」,能為企業提供軟體開發、設計及平台維護。
圖/ 由如如研創提供

標準化作業設計,快速產出軟體系統

從 2000 年開始,「ruRU」的概念便在高明哲心中萌芽,歷時 18 年技術研發,終於建構出第一代系統,它的特別之處即在於, 能把各種使用者需求零件化,供用戶自行構築軟體規格藍圖

在如如研創的 IDE 設計平台上,每個需求例如:報表版面資訊、表單畫面的按鍵選項或檢視表欄位輸出,背後都有其對應的軟體機器人,這些軟體機器人由龐大的程式碼組成,一個機器人專門負責一項需求零件。他們就像是工廠裡的作業員,當用戶按照想法設計並產出藍圖,藍圖內的需求便會被拆解成數百條生產線同時進行,最後再經由一個機器人組裝完成。業務開發經理顏鼎晉表示,用戶除了客製化屬於自己的軟體規格藍圖,平台也提供約 10 種不同的產業知識設計藍圖(domain knowledge design specification)範本,協助用戶開發。

平台付費方式採月租年繳,企業以一部分的 IT 預算購買帳號後,ruRU 便可協助工程師處理枯澀的程式撰寫,消化長期累積的軟體需求待處理項目,使其轉往高附加價值的設計創造工作,兩者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目前 ruRU 的服務瞄準「企業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領域,用戶有系統分析/設計工程師外,甚至只要理解資料庫概念的人,亦可以輕鬆操作平台畫圖。顏鼎晉笑說道,「就連我們的會計師和行政人員,也都是使用自己開發的系統」。

創業午餐會_Arcare Robot_20180511_周書羽攝.jpg
左起:如如研創業務開發經理顏鼎晉(Max)、資深科技顧問陳輝川
圖/ 周書羽攝影

高鐵、農委會實例,展現耀眼成績

成立至今,如如研創已累積不少產業案例,從跨國運動鞋製造廠、電子製造到傳統製造業,都能看見企業成功運用 ruRU 的身影。而如如研創的服務模式主要分成兩種,第一, 提供智慧型軟體機器人租賃 ,也就是以軟體機器人 為主的 PaaS 服務 。舉例來說,像高鐵站攤商的客戶管理系統,便是透過 ruRU 的 IDE 設計平台產出維護。第二, 承接企業軟體開發的專案 ,因為有些中小企業的資訊系統長期維運困難,或者是公部門缺乏資訊技術人員,藉由專案形式與需求者訪談分析,如如研創也能為他們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系統。

去年,如如研創與行政院農委會合作,承包蔬菜育苗、組織培養瓶苗兩個生產管理系統。面對尚未科技化的農民,他們前後僅花了兩次時間訪談使用者需求,便在三天後帶著可執行的軟體系統向農民展示成果,還依照產業特性幫他們建立大宗蔬菜、嫁接育苗、產銷班三個公版,證明其靈活快速的客製化能力。

軟體工業革命,掀起下一波典範移轉

ruRU 的服務不只影響現在提供中小企業的系統應用服務商,更可能推動下一個典範移轉:將軟體開發由勞力密集的手工藝時期,轉移至知識密集時代。科技顧問陳輝川表示,「相較於軟體,工業體系因為有製造藍圖,才能使機器大量生產,而實際上軟體開發也需要藍圖,在未來軟體工業化的情況之下,規格藍圖、軟體機器人必成為每個企業的標準配備」。

所以,接下來如如研創將計畫開發第二代系統,設計人工智慧軟體機器人,並吸引各產業擁有專業知識,認同軟體工業化的人才,運用 ruRU 把原先內隱的專業知識、產業最佳實務經驗結構化,帶動軟體規格藍圖普及,創造更高的知識價值。

創業快問快答

Q:希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ruRU建構出來的是整個軟體工業4.0體系,以軟體規格藍圖為中心的創新技術及超高產能的Software Robot,從根本解決企業在資訊需求面及資源配置面的問題。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
如果ruRU這麼棒的話,為什麼世界IT領導者不做類似的服務?
世界IT領導者並不是沒有看到我們想解決的問題,但是過去幾十年他們投入許多資源都只在解決改善軟體人力及生產力的瓶頸,而沒有顛覆性的創新,從根本的軟體設計工程去改變,所以過去幾十年來及可預見的至少5年內,軟體的開發及維護的方法並沒有什麼不同。

Q:長遠來看,公司想成為何種類型的企業?
我們希望成為立足於台灣的全球軟體設計規格藍圖匯集中心(Hub),形成企業產業知識的大數據,並整合新世代的AI雲端Software Robot,提供全球各產業的企業軟體PaaS服務。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使士!希望遇到更多對新世代軟體產業革新有使命感的人才。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如如研創股份有限公司 / Arcare Innova Corp.
成立時間:2016/10/13
服務名稱:ruRU
上線時間:2016/10/13
團隊人數:21
官方網站Facebook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關鍵字: #Meet創業之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