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打入7國市場、創造120億年交易額,他的下一步卻是將系統打掉重練
3年打入7國市場、創造120億年交易額,他的下一步卻是將系統打掉重練

「成功的IT公司、全球性出名的公司,剛創業3年的平台和現在的平台,我相信沒有一個是一樣的。」ShopBack研發長都榮汰去(2017)年夏天才加入,就做下要把ShopBack既有系統大翻新的決定。

全部要改,才能比過去更成功

ShopBack是2014年成立於新加坡的現金回饋網站,去年也開始正式投入台灣市場,而如果加上今(2018)年初剛啟動的澳洲市場,截至目前為止ShopBack已經打入亞太區7個國家,累計500萬用戶數,同時GMV則是在去年達到新台幣120億元。

只是正當一切看似順利開展的時候,都榮汰卻說要為ShopBack重新打地基。而這個旁人看來有些大膽、不解的舉動,在他口中卻顯得再平常不過:「很多人都問我要改什麼,全部都改、全部要改的。」他指出,過去3年ShopBack把主要的心力放在擴張市場,其實沒有花太多心思在系統革新及新需求的滿足。舉例來說,3年前ShopBack剛起步時,用戶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所以用戶管理系統也是為新加坡設計的,但後來當ShopBack業務遍布亞太7國,舊系統就會顯得難以負荷,是必須要改變的。

而曾任職於EA、NAVER等大企業的都榮汰表示,他之所以決定加入ShopBack這家東南亞新創,正是因為他有信心可以透過研發團隊的建立、強化,和系統翻新,讓ShopBack變得比過去更成功。同時他強調,系統翻新其實沒有那麼不尋常,指檯面上多數科技大公司的系統絕對已經和3年、5年、10年前大不相同。

shopback_20180613_周書羽攝影 (2).jpg
ShopBack研發長都榮汰自去年加入後,開始積極招募研發人員,打算要將既有系統大翻新。
圖/ 周書羽/攝

不停機改系統,建立堅強研發團隊是首要任務

當然,即便不罕見,也絕不會太容易。畢竟ShopBack平台上已經有這麼大量的用戶和交易量,必須要在7x24不停機的狀況下改動,而在這麼重要的系統翻新大工程背後,第一個要具備的就是建立一個夠分量的研發團隊。因此去年夏天加入ShopBack後,都榮汰已陸續在新加坡總部以外,於台灣和越南各成立一個研發團隊。

其中台灣研發中心是從去年11月開始有了第一個研發人員,而截至目前為止則是有9位。都榮汰表示,他的目標是在年底前將整個研發團隊的規模從目前約40人,擴大到70~80人,當中預計有20位會是在台灣。

雖然在台灣研發團隊部屬的人數可能不是最多的,擔負的任務卻一點也不小。ShopBack台灣研發主管陳道陞目前可以對外分享兩個台灣團隊正在進行中專案,一個是偏消費者端應用的新瀏覽器插件開發;另一個則是用於內部系統開發端的工程樞紐(engineering hub)建立。

升級瀏覽器插件功能,提升內部開發效率

開發新瀏覽器插件在第一階段的任務,是要讓消費者即使不是直接進入ShopBack網站,透過瀏覽器搜尋商品時,也可以知道自己想要購買商品的網站是否提供ShopBack現金回饋。而更進一步,未來在第二階段他們則是希望讓這個插件從一個「小幫手」的角色,升級成「顧問」,也就是透過對消費者行為的了解,主動告知消費者同樣商品在什麼地方購買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陳道陞解釋,這其實就是為什麼他們決定不再將這個插件功能外包開發,而要拿回來自己做的原因。主要就是希望加強對消費者行為的掌控度,進而才可能做到主動推薦。

而工程樞紐的部分,都榮汰預期台灣團隊若能順利在年底前完成,則接下來將可以大大減少三地研發人員的溝通成本,同時提升開發效率和新功能發布速度。陳道陞舉例,過往要開發一個新功能,可能會需要兩到三周時間的跨國溝通,而且最終開發出來的功能也不敢保證一定能用。但透過API和標準的建立,將可以大大提升彼此的開發效率和精準度。

shopback_20180613_周書羽攝影 (7).jpg
ShopBack台灣研發團隊目前可以透露的兩項專案,一是面向消費者端的瀏覽器插件,一是用於系統開發端的工程樞紐。
圖/ 周書羽/攝

另都榮汰補充,他認為還有一點更關鍵的改變將會是,未來所有系統、應用之間的依賴性將可以大大減低,也就是台灣研發團隊可以不必等待新加坡的服務先上線,再開發自己想要開發的功能,或者新加坡團隊也不用擔心新開發出來的功能會不會和其他地區的服務不相容等等,不必互相等待。

ShopBack不會永遠只做現金回饋

至於這些改變最終可以為ShopBack省下多少成本,都榮汰坦言沒有明確答案。但他舉例,今天如果沒有做這件事,系統開發遇到意外狀況的機率就可能提高,而一發生故障需要停機,每分每秒的損失將難以估計。相對地,現在花時間、力氣去做這些消費者不一定直接有感的工作,就可以大大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對營運一定是加分。

此外都榮汰也想強調的是,將整個系統翻新雖然重要,卻也不是他加入ShopBack唯一想做的。即便ShopBack目前所處的是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應用市場,但他認為這就像LINE不再只是通訊軟體,或者Amazon也不再只是一家網路書店一樣,「我們不是願意一輩子做Cashback(現金回饋)的。」他說,在重新打穩基礎後,還會有太多太多可以做的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