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對美投資減少92%,而主因並非貿易戰
中國今年對美投資減少92%,而主因並非貿易戰

過去幾年,中國公司經常給人一種買遍全球的印象。美國則是他們花錢最多的地方之一。

比如萬達2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接著以35億美元拿下傳奇影業;安邦買下紐約地標之一的華爾道夫酒店,之後65億美元入股希爾頓集團;海爾用54億美元買下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吉利旗下富豪汽車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工廠建廠⋯⋯這些都提升了中國在美國的投資金額。

但據美國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的統計,中國對美直接的投資總額在2018年的前五個月只有18億美元,同比去年減少了92%。

中國對美國投資額減少原因1.png
圖/ 好奇心日報

中國對美投資大跌,主要因為外匯管制

中國對美投資在經歷了2016年的井噴式成長後,2017年上半年則受迫於中國政府的外匯管制政策,因而開始減少,且在2017年下半年急速下降。

至今還未解決的中美貿易摩擦,為今年中國對美投資資料大跌,起到一定的推助作用,但不是主因。外匯管制和之後跟進的對外投資負面清單才是。

其中,外匯管制提高了資金對外輸出的難度,投資負面清單則限制了具體的投資方向。

2011年至2014年間,中國外匯存底一度接近4兆美元。但此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趨緩、產業投資設限、股市低迷,導致投資者資金流向國外。最後結果是,中國央行不得不大量出售外匯,以維持人民幣匯率。

中國對美國投資額減少原因2.png
圖/ 好奇心日報

中國2015年讓人民幣以20年來的最大幅度的貶值決定,以及期間夾雜著萬達、安邦們的海外買買買,都導致中國外儲流失速度加快。到2017年1月,外匯存底降至2.99萬億美元。

三年不到,外匯存底少了1兆美元,是中國外管局加緊資本管制的直接原因。實際上在2016年11月28日,外管局發文要求金額超過500萬美元的併購交易要事先審批。之後的限制擴大到居民到境外刷卡消費超過1,000元人民幣就要上報

諮詢公司Acuris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企業2017年海外併購金額為1,3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2.8%。中國對美投資也受到了明顯影響,投資金額從2016年的462.3億美元下降到了294億美元,同比減少57.2%。

對中國對外投資影響更大的限制是:今年2月11日,中國發改委公佈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列入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企業在這些領域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透過股權基金,都要事先取得監管部門批准。

Rhodium Group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對美國290億美元投資中,36%是房地產投資,占比第一。不過,中國政府也不是限制所有類別的海外投資。今年健康、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繼續進行。這種投資結構和中國政府提出的 《中國製造2025》目標一致,該計畫旨在讓中國透過大力發展科技,在2025年從「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

美國對中國發起的「301」調查進一步加速中國對美投資下跌的趨勢

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佈根據美國301法案,將對價值超過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增收關稅,由此開始了反覆無常、至今還未結束的中美貿易摩擦。

301法案是美國一項旨在保護本國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的法案,美國政府稱通過調查,發現中國有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的行為。

5月17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美國國會提出了一項名為《外資安全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的法案,要求美國國外投資委員(Cfius)加強外國資本在美國投資計畫的審查。

提出該法案的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科寧(John Cornyn)和民主黨參議員黛安·費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認為,中國近幾年在美國投資了太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科技新創公司,中國很可能已經在這個過程中把這些尖端科技拿走了,他們覺得這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科技強國的地位。

一系列來自美國政府的限制,讓中國對美投資規模大大縮減。

據統計,2018年的前五個月中,至少有21.4億美元的中國對美收購交易被叫停,其中還不包括重慶財信集團對芝加哥股票交易所一筆金額在200億到300億美元的收購,洲際交易集團(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最終在4月6日買下了芝加哥股票交易所,作價700億美元。

中國對美國投資額減少原因3.png
圖/ 好奇心日報

本月22日,白宮官員告訴美國時政媒體Politico,川普正在籌畫一份1000多家美國公司清單,將禁止中國對這些公司進行投資,原因是這些公司技術或所處行業的特殊性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正式條款將在本月月底前發佈。

中國整體對外投資仍在增長,同樣增長的還有美國對華投資

雖然中國對美國投資大幅下跌,但中國對外投資的數量卻是逐年上升。

尤其是在2015年實施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帶一路」後,中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ODI)和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分別為1456.7億美元和1356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同期吸引外資水準。2016年和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別同比成長了23.8%和8.5%。

中國對美國投資額減少原因4.jpg
註:上方圖中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中國吸引外國投資」為中國國際投資頭寸,是歷年資料累積之和。
圖/ 好奇心日報

中國對美投資同比減少92%其實沒有看上去那麼嚴重。美國在中國對外投資金額占比不算大,中國更依賴的美國的技術。發改委統計顯示,中國通過香港向海外投資的比例常年排在第一,占到了對外投資總額的一半以上,2016年,中國對美投資占僅比為8.7%。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投資並沒有減少,甚至有所上升。

中國對美國投資額減少原因5.jpg
圖/ 好奇心日報

興業研究的一份報告顯示,1月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同比成長50%,較2017年全年增長68%,主要原因是中國逐步加大了對外開放力度,而在2017年12月28日,中國取消了外資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等業務的審批。

6月8日,中國宣佈將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瑞銀、野村證券紛紛開始在中國註冊獨資公司。另有標普、惠譽、穆迪在中國籌備獨資評級公司。信用卡組織萬事達卡和visa也在等待中國在金融支付領域的進一步開放准入。

這些理論上也會加大美國直接對華投資。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淨值為負78億美元。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

關鍵字: #中美貿易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