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I幫忙看診,緯創、馬雅合作打造獨一無二的恩主公智能醫院
讓AI幫忙看診,緯創、馬雅合作打造獨一無二的恩主公智能醫院

緯創集團積極佈局智慧醫療,2年前投資20億元成立緯創生技控股,廣投10餘家智慧醫療公司打團體戰,其中集團持股逾30%的馬雅資訊,專注醫療智能專科系統開發,今攜手緯創醫學、緯謙資訊一起將「恩主公醫院」打造成智能醫院。

IMG_4928.JPG
緯創集團旗下馬雅資訊董事長黃崇益(左)與恩主公院長吳志雄(中)簽署合約打造智慧醫院,緯創醫療總經理黃俊東(右)見證。
圖/ 王郁倫

區域教學醫院「恩主公醫院」今(27)日宣佈與馬雅資訊簽定智能醫院合約,緯創集團動員3家公司合作,馬雅資訊主導「智能專科系統」,介接醫院所有儀器,建立龐大醫療儀器數據資料庫,並整合醫生、病患及護士治療處置資料庫,建立醫療大數據資料庫平台。

緯創醫學科技則除替馬雅代工VIP醫療閘道器外,也提供醫療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軟體模型,提供應用面專業服務,緯謙科技則提供Azure Stack混合雲應用,進行分析模型訓練與院外服務提供。

緯創技術長暨緯創醫學總經理黃俊東今天也與恩主公醫院執行長兼院長吳志雄一同出席簽約記者會。吳志雄說,恩主公發展智能醫院解決方案已超過半年,將運用醫療物聯網、大數據運算、AI人工智慧、機器人、及雲端運用,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醫院。

緯創集團打造3個GMP工廠

黃俊東說,目前緯創已經有3座GMP工廠,新竹2廠,重慶1廠,重慶廠規模比台灣兩廠要大,主要是兩岸法規不一樣,大陸是出口國醫療認證許可就可以生產,但台灣GMP廠是除出口國需取得醫療許可,台灣也需要取得許可,所以嚴格度高。

緯創醫療有9個醫療品項取得醫療認證,內容幾乎涵蓋所有醫療儀器生產品項,涵蓋硬體跟大數據軟體,目前緯創醫療從外骨骼機器人智能輔助跟非侵入性醫療檢測產品、醫療影像判讀及大數據,都是緯創醫療業務範圍。

語音填病歷,護理師能花更多時間照顧病人

在恩主公醫院的智慧醫院這個案子中,緯創還提供精準的室內定位系統、軟體硬體機器人、AI大數據演算法,提供完整的醫療智能解決方案。

黃俊東說,光AI演算法總計花費3年時間研發,利用電子檔案架設大數據雲端倉儲,運用數據運算,提供即時醫護人員數據,比方根據病人資料,預測半小時後洗腎病人會有血壓狀況,AI能判斷並主動通知護理人員主動去戒護,改善病人風險。

IMG_4925.JPG
恩主公醫院將推出AI智慧系統,醫務部副主任張漢隆表示可以語音輸入病歷,判讀數據預警病人狀況,未來還要推AI傷口診斷系統提供遠距醫療照護。
圖/ 王郁倫

恩主公醫院醫務部副主任張漢隆說,運用高科技簡化並優化醫療流程是此次合作的目的。智慧醫院主要含兩大方向,首先是智能流程系統,其次是醫療專科系統智能化。

未來恩主公醫院將採用「醫療語音辨識系統」,結合原本的醫療護理系統,在醫護人員執業過程中,利用語音辨識技術,把醫護人員語音轉換成文字變成電子病歷,傳送及完成護理記錄,大幅減少醫療人員負擔。

另外儀器設備的參數跟訊號都即時上雲端,完成專科電子表單,未來將利用大數據資料庫建立決策模型,對醫療決策做提醒,提升病人安全,而把庶務記錄工作由系統去處理,護理人員可花更多時間衛教或滿足病人需求。

AI判斷傷口做遠距醫療

另外恩主公也計畫用AI開發遠距醫療跟社區長照服務,比方開發遠距醫療傷口記錄格式,未來能用AI判斷傷口的大小跟部位,利用雲端科技串連各地方的傷口專科系統,提供傷口咨詢服務,建立遠距照護平台,未來還可以發展成「長照遠距居家醫學資訊平台」,強化恩主公醫院社區暨宗教醫院對長照的關注。

針對住院病患,恩主公醫院也計畫開發全新床邊系統,護理資訊系統可以重整連到床邊系統,未來不需要人員手動輸入,系統可以自動上傳資訊到電子白板系統,消除醫療空間隔閡。醫療護理系統也開發「手術自動排程」跟「智能調整系統」,用大數據自動排手術房時程,大幅增加手術房利用率,並改善護理人員超時工作問題。

緯創生技控股投資20億元打群架

緯創7年前投資馬雅醫學,提供資訊技術及公司治理等幫助,馬雅董事長黃崇益說,馬雅提供醫療儀器的連線技術,讓醫院利用儀器收集數據做AI分析,目前馬雅GMP閘道器已有開發兩代,去年出貨量1000台,今年預估1100台,醫療院所總裝設量4000~5000台,由緯創醫療代工。

IMG_4930.JPG
馬雅資訊董事長黃崇益(左)看好今年打入香港市場,業績將三級跳挑戰1億元。
圖/ 王郁倫

黃崇益說,馬雅是台灣第一家在醫療儀器連線設備拿到TFDA 2級認證的醫療資訊公司,開發的VIP閘道器目前已經能跟250種醫療設備連結,大約解決全台醫院95%儀器設備的連線整合難題,但收集資訊後,後台必須跟管理系統或智能應用連結,才能對護理人員產生作用。

馬雅VIP閘道器讓洗腎機聯網,洗腎護理師可以省抄寫儀器資料時間,快速完成電子病理上載,而讓呼吸治療機聯網,5樓的治療師可以看到8~9樓病房有警示,讓麻醉機聯網並建立麻醉治療系統,麻醉護理師不用每5分鐘抄寫資料一次,讓醫護人員的時間可以放回到照顧病患上。

馬雅資訊成緯創小金雞,營收挑戰1億元

緯創看好智慧醫療機會,2016年成立緯創生技控股,預計投20億元佈局醫療產業,集團合計投資馬雅資訊30%以上股權,並拿下2席董事(黃俊東跟緯創幕僚長林福謙),緯創集團也期望馬雅資訊盡快能上市櫃,成為集團小金雞。

黃俊東說,緯創生技總計投資10幾家醫療業者,其中包含馬雅資訊,都由緯創醫療製造硬體,緯創醫療目前3大業務有:AI大數據技術、外骨骼測試、檢測儀器生產,其中儀器生產營收規模現在是最大的。

相對緯創集團年營收8000億元規模,黃俊東說,醫療事業才剛起步,轉投資福寶科技做日本市場外骨骼輔助器材,另跟B-Temia合作推台灣市場,產品正在取證中。

黃俊東說,緯創期望從資訊代工及DMS廠轉型,利用工程師專業應用在醫療上,因為醫療產業垂直而分散,所以透過投資很多公司一起打群架,未來也會找醫療領域標的投資。

緯創佈局醫療後才發現,醫療跟資訊步調天差地別,資訊業新品開發期3~5個月,但醫療光認證就要一年半,黃俊東直喊「不是一蹴可及,董事會有給期望目標,但暫時不公布。」

馬雅資訊今年業績三級跳,馬雅董事長黃崇益表示,今年除台灣市場,在香港大有斬獲,NIS(護理資訊系統)取得港安醫院等2家醫院合作,出貨100台VIP閘道器,台灣部分也有長庚、馬偕、北榮、高榮醫院導入。

馬雅開發的血液透析系統,目前有輔大醫院、台中與高雄榮總、馬偕、彰基總院採用,呼吸治療系統獲得恩主公、北醫、彰基、振興醫院。

黃崇益說,2017年馬雅轉型從專案業務型態轉朝產品發展,去年營收3000萬元,今年則目標營收1億元,成長2倍以上,其中硬體估營收貢獻3成,軟體系統7成。

關鍵字: #緯創 #智慧醫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