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音樂、娛樂界新帝王!Amazon、Netflix、iTunes稱霸實錄
出版、音樂、娛樂界新帝王!Amazon、Netflix、iTunes稱霸實錄
2018.07.30 | 蘋果

本文摘自《3S風潮》,寶鼎出版

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網路對娛樂業的威脅,不僅包括長尾流程、盜版、創作者的勢力提升而已。網路也促使零售平台興起,而且權力往往集中在少數幾個主要的平台上。

當然,一方面,這些新的零售商也對娛樂業有幫助,例如亞馬遜銷售很多書籍,也推出電子書事業。許多觀察家也主張,iTunes挽救了唱片業,網飛開創了電視製作的新黃金時代。但亞馬遜、iTunes、網飛在各別市場裡的主導地位,也意味著片商、唱片公司、出版商無法再採取一種傳統策略:談判時,刻意讓零售商相互較勁,以便坐收利得。事實上,現在的局勢已經完全顛倒過來了。

面對出版業》亞馬遜「瞪羚計畫」,獵取小型出版商

以出版商和亞馬遜談判的經驗為例,尤其是小型出版商。一開始,小型出版商是亞馬遜服務的一大受惠者,因為亞馬遜提供其出版品難得的曝光度,那是他們無法從大型連鎖書店獲得的。但這種依賴也有代價,小型出版商開始依賴亞馬遜的服務,到了2004年,亞馬遜已經準備好充分利用那股勢力了。布萊德.史東(Brad Stone)在《貝佐斯傳》(The Everything Store)裡提到,亞馬遜內部把它和小出版商的談判立場稱為「瞪羚計畫」(Gazelle Project)。

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建議亞馬遜「以獵豹追逐孱弱瞪羚的方式,來接觸那些小出版商」。儘管亞馬遜的律師後來把那個名稱改為較不挑釁的「小出版商談判計畫」,但概念還是一樣:都是為了壓榨那些別無選擇的出版商。亞馬遜壓榨那些出版商的一種方法,是要求出版商支付合作廣告費。在實體書店裡,出版商和其他的娛樂公司經常支付「合作費」給零售商,以交換零售店裡的特殊展示空間及其他宣傳活動。亞馬遜在索取「合作費」方面又更進一步,它要求出版商拿出總銷售額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來交換書籍出現在亞馬遜搜尋結果中的權利。

那對小出版商來說實在要求太多了。梅爾維爾出版社(Melville House)的業主丹尼斯‧強森(Dennis Johnson)決定挺身反抗惡霸。2014年,他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去你媽的!』是我的態度,他們是在虛張聲勢,我才不會上當。」

不幸的是,亞馬遜可不是在虛張聲勢。2004年4月1日,就在強森對《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透露其立場並公開批評亞馬遜「霸凌」手法的隔天,亞馬遜把梅爾維爾書籍網頁上的「購買」按鈕移除。在利潤微薄又無法從其他零售通路回收亞馬遜上的損失之下,梅爾維爾出版社同意支付合作費,於是「購買」按鈕又出現了。「這難道不是勒索嗎?」強森後來接受《紐約時報》的訪問時這麼說:「今天要是換成黑手黨做這種事,就是違法的。」

梅爾維爾出版社不是唯一陷入這種處境的出版商。據報導,亞馬遜向每家出版社都索取合作費,不分規模大小,而且要求的金額似乎愈來愈高。2004年是要求銷售額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2014年是要求銷售額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而且對小出版社的要求高達百分之十四。《書商雜誌》(The Book Seller)的編輯菲利普‧瓊斯(Philip Jones)一語道盡亞馬遜在圖書產業裡的雙面刃角色,他接受BBC的採訪時表示:「對出版商來說,最糟的情況可能是亞馬遜消失;次糟的情況是,亞馬遜在業界的壟斷勢力更加強大。」

進軍娛樂業》iTunes讓音樂付費,卻助長蘋果特權

當然,壟斷市場的線上零售商令業者憂喜參半,不是出版業獨有的現象。在音樂產業中,大家普遍認為iTunes解救唱片業脫離Napster的威脅,也避免唱片業依賴CD銷售。美國唱片業協會的會長凱瑞‧謝爾曼(Cary Sherman)表示:「iTunes軟體和其他平台的推出,使大家又能夠輕易為音樂付費,也接受為音樂付費的概念。」但是在此同時,蘋果的權力使它能夠片面決定條件,甚至對強大的唱片公司也是如此。在《自毀慾望》(Appetite for Self-Destruction: The Spectacular Crash of the Record Industry)一書中,史特夫‧克諾佩(Steve Knopper)描述EMI公司發現蘋果以一1.88美元銷售酷玩樂團(Coldplay)的專輯《玩過頭》(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而不是以12.99美元銷售(雙方同意的價格)時發生的狀況。EMI打電話到蘋果抱怨,蘋果公司的代表聽完抱怨後,並未提議改價,而是說:「好吧,所以你要我們把專輯下架嗎?」

娛樂業也必須考慮亞馬遜、網飛等服務如今扮演的重要角色,它們除了為內容創造寶貴的曝光度以外,也掌握了「誰買那些內容」的市場資訊。例如,2009年NBC環球電視台的總裁安琪拉‧布羅斯塔德(Angela Bromstad)提到,iTunes在NBC新劇《辦公室瘋雲》(The Office)的成功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指出,iTunes的資料提供NBC「另一種了解節目真正潛力的方式,而不是只看尼爾森媒體研究(Nielsen Media Research)資料」。她補充提到,要是沒有iTunes的資料,「我不確定那部劇是否還能繼續播出」。同樣地,AMC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喬許‧薩班(Josh Sapan)也聲稱,讓觀眾上網飛看《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的前四季,使該劇第五季的收視率增加了兩倍。

娛樂業的甜蜜毒藥:線上零售商

根據現有的資料,如今在美國分別稱霸圖書、音樂、電影市場銷售的線上零售商,比實體市場中前兩大零售商合起來的市占率還大。線上配銷商比實體配銷商的勢力還要強大,不僅是一種本土現象,也是一種全球現象。在實體世界裡,業者在一國稱霸的地位很少延伸到全世界,例如沃爾瑪是美國最大的實體零售商,但是在其他國家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勢力。相反地,稱霸美國市場的數位配銷商,在世界各地也保有主導地位。

以前網路銷售只占總銷售的一小部分,這種網路力量帶進來的獲利微不足道。然而,電影、圖書、音樂的線上銷售超越實體銷售的時間點,分別是落在2008年、2012年、2014年。從此以後,強大的線上零售商就成了娛樂業者的心頭大患。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幾十年來,大型出版商、唱片公司、片商依賴進入障礙和規模經濟來維持它們對產業的掌控力。但現在權力平衡已經轉移了,換成大型的線上零售商玩同樣的遊戲,而且變成市場贏家。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安齊發!合勤集團三品牌同台,展現整合防禦實力
資安齊發!合勤集團三品牌同台,展現整合防禦實力

資安已成企業營運的基本保障,合勤集團整合旗下兆勤科技、黑貓資訊與勤晁科技,打造從基礎設施到智慧防護的完整資安體系,助企業穩健邁向AI新時代。

隨著企業加速推動數位轉型、駭客持續進化攻擊手法,資安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保險,而是企業日常營運的「剛性需求」。看準資安市場商機,合勤集團(Zyxel Group)近年來積極透過旗下3家子公司—兆勤科技、黑貓資訊與勤晁科技佈局資安防線。在日前登場的CYBERSEC 2025台灣資安大會上,更以「資安特勤,偕同出擊」為主題,展示一個涵蓋AI 驅動的雲地整合防禦、智慧資安維運服務到高規格跨域網路安全與加解密的完整防禦體系,不僅吸引大批與會者駐足,成為展場人氣最旺的攤位之一,更充分展現合勤集團在資安領域的強勁實力與市場吸引力。

兆勤科技祭出雙軌策略,助攻中小企業資安升級

根據統計,2024年的目標式勒索資安事件,高達90%是以中小企業為攻擊目標,顯見,資安防護不再是大型企業才需要關注的課題,中小企業的資安需求同樣迫切且不容忽視。

「然而,中小企業因為缺乏資安專業人才及預算有限,不易做好資安管理,再加上近年來網路攻擊手法多變且複雜,更加深應對威脅的難度,」兆勤科技總經理蔡明見一語道出中小企業的資安挑戰。為此,兆勤科技祭出「簡化管理、強化服務能量」的雙軌策略,持續精進雲端網路安全解決方案,讓中小企業能夠以最少資源完成資安佈署工作。

在簡化管理上,兆勤科技以Nebula雲端管理平台為核心,透過以下3大機制,達到簡化管理負擔的目標。首先,在Nebula平台導入雲地共融技術,讓雲地兩端的安全策略及網路設定可以同步,突破傳統網路設備管理模式只能本地或雲端二選一的限制,也為企業網路管理提供更多彈性,企業可以先採用本地管理,待習慣雲端操作時,再一鍵轉移到雲端,無需重新配置、也不需更換設備,大幅降低轉型門檻,打造跨平台的一致性防護。

合勤科技
兆勤科技總經理蔡明見
圖/ 數位時代

其次,Nebula平台除了可以集中管理防火牆、交換器、無線AP等各個網路設備,設定介面亦相當簡單好操作,透過各種方式例如:事先預設基礎設定、掃描條碼即可將設備加入網路等,讓使用者即便不是專業IT人員,可以輕鬆完成設定、掌握整體網路狀態,大幅降低學習門檻與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Nebula平台可以自動接收韌體更新與漏洞修補程式,避免因人力不足而忽略系統維護與更新的風險。

在強化服務能量上,兆勤科技積極輔導經銷或通路夥伴建立服務能量,滿足中小企業對網路代管服務的需求。「這是能為中小企業、夥伴與兆勤創造3贏的做法,」蔡明見說明,藉由Nebula平台可以遠端管理的特性,使經銷或通路夥伴能夠一次管理上百個客戶的網路設備,並以訂閱制收取服務費用,成功由傳統硬體銷售轉型為網路代管服務提供者,同時也讓中小企業得以使用網路代管服務,近來,兆勤更推出pay-as-you-go金流方案,協助夥伴降低資金壓力,加速拓展服務市場。

黑貓資訊破除IT與資安斷層,強化內部防禦

合勤集團旗下專注於資安顧問及託管服務的黑貓資訊,自2017年由合勤投控公司資安部門分拆出來後,便聚焦在解決企業 IT 與資安協同作業的挑戰。「企業內網管理的盲點有很多,但IT與資安的協作斷層,是目前最常見也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黑貓資訊總經理游政卿說。

IT與資安雖然密不可分,但實務上,企業通常將IT與資安劃分成2個團隊,且彼此的工作重點也不相同,IT 團隊專注資源調度、確保系統穩定與效能,資安團隊則忙於應對警報和威脅,這種分工模式不只讓攻擊者有機可乘,更會令IT團隊誤以為資安只會加重工作負擔。

合勤科技
黑貓資訊總經理游政卿
圖/ 數位時代

「資安的價值,應該從協助IT部門解決問題開始,而不是增加負擔。」游政卿強調,因此,資安團隊首先要做的就是「與IT同在」,從理解IT團隊的需求、解決痛點到取得信任,雙方才能進一步協作,共同應對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

以IT資產盤點為例,這是IT團隊相當重要又很耗時費力的工作,而資安團隊可以透過端點安全解決方案(EDR)進行資產盤點,先協助IT團隊掌握所有終端設備的型號、使用狀況與更新需求,再延伸到端點安全防護議題,如此不僅減輕IT負擔,也讓資安建置更具體有感。

除了IT與資安的協作斷層外,包括資產與風險能見度不足、過度依賴邊界防禦,忽略內部橫向移動的風險、以傳統基於特徵碼的靜態防禦機制為主,無法有效應對快速變化的動態威脅、對於第三方軟硬體與的安全把關不足等,亦是企業內網管理常見的盲點。

對此,黑貓資訊憑藉深厚技術底蘊,自主研發多元資安解決方案與服務。在解決方案端,推出在如同樂隊指揮家的智慧XDR防護平台,可協調整合多源資安日誌,並結合AI技術大幅提昇威脅偵測的精準度,亦有可部署於地端(On-premise)的SIEM 解決方案,滿足企業對資料落地、合規與客製化的需求。在服務端,不僅提供24 X7全年無休的MDR/SIEM/SOC 託管式監控服務,更同步提供滲透測試、弱點掃描、供應鏈風險檢測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黑貓資訊目前正積極申請ISO 17025資通安全檢測實驗室認證,導入NIST SP 800-115測試流程,協助企業確保所導入的資安方案具備可驗證性與國際標準接軌能力。

在數位轉型成為企業生存關鍵的當下,資安已成為業務穩定與品牌信任的保證。合勤集團透過兆勤科技的雲地整合資安服務、黑貓資訊的智慧防護與專業服務,以及勤晁科技的高規安全方案「偕同出擊」,建構出一條完整而具彈性的資安防線,讓不同需求的客戶都能享有最合適與全面的資安保障,更有信心邁向AI新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