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貨幣對全球金融的穩定性不構成威脅。」這是G20第十三次峰會的討論結果,話雖然這麼說,G20仍強調必須隨時保持警惕,此話一出也帶動比特幣價格再度走揚,截稿前價格已經來到7,778美元。
此外,G20將繼續對密碼貨幣採取不干涉的態度,同時向反洗錢機構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訂出了今年10月的最後期限,要求訂出「反洗錢」的監管標準,以及如何解決與密碼貨幣相關的挑戰。
看好區塊鏈技術,為全球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不久前,法國經濟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在一份政府報告中,公開呼籲G20避免直接監管密碼貨幣,並且與大家一起進行更深層的討論。
第十三次的G20峰會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密碼貨幣成了這場會議主要的焦點之一,原因正是這些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世界的85%、人口占世界總人口將近三分之二,因此任何決策跟立場將深深影響全球經濟,希望透過更多討論來促使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G20這次也提到了區塊鏈技術所衍伸的好處,報告中談到:「 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像是比特幣這類的應用,對於全球的經濟不失為好事一樁,包括密碼資產在內的技術創新,可以為金融體系和更廣泛的經濟體帶來極大的好處。 」並指出:「密碼貨幣對全球金融的穩定性不構成威脅。」但仍需時時保持警惕,此話一出也帶動比特幣價格再度走揚,從上周的高點7,455美元,來到截稿前的7,778美元。
G20:密碼貨幣仍缺乏主權貨幣的關鍵屬性
雖然替密碼貨幣講了不少好話,報告中也進一步指出:「 投資人與消費者保護問題也是一項挑戰,因為密碼貨幣也帶來了逃稅、市場誠信、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問題。 」
大家可能都還記憶猶新的,今年一月日本密碼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駭,達5.23億美元(約新台幣 152 億元)的「新經幣(NEM)」遭竊,成為當時全球史上最大規模虛擬貨幣竊案;接著在二月,義大利虛擬貨幣交易所BitGrail,宣稱有將近1700萬枚,市值約1.7億美元(約新台幣49億元)的「奈米幣(Nano)」遭駭客竊走;本月交易所Bancor也傳遭駭客攻擊,竊走價值約 1350 萬美元(約新台幣4億元)的以太幣。
因此,反洗錢機構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正在考慮制訂密碼貨幣相關法規, FATF是一個國際間負責打擊洗錢和金融犯罪的組織,根據 FATF研究數據,G20成員國內有17%的「非金融事業及專業人士」(Designated Non-Financial Business or Profession,簡稱DNFBP,每個國家對DNFBP的分類並非全然相同,通常包括審計師、律師、貴金屬與寶石交易商、房地產代理、信託甚至賭場人員)沒有反洗錢措施,也沒有制定任何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的機制,因此認定密碼貨幣資產的監管措施仍有缺失。
會議中,G20向FATF訂出今年10月的最後期限,要求制訂「反洗錢」的監管標準,以及如何解決與密碼貨幣相關的挑戰,同時會議報告中也表示:「密碼貨幣仍缺乏主權貨幣的關鍵屬性。」也暗示G20成員國短期內不會將密碼貨幣視為法幣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