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市值正式超越阿里巴巴!從農村誕生的電商奇蹟,拼多多為什麼會爆紅?
拼多多市值正式超越阿里巴巴!從農村誕生的電商奇蹟,拼多多為什麼會爆紅?

中國電商平台拼多多週四(30)日收盤大4.03%至147.44美元,市值來到1958.8億美元,正式超越阿里巴巴。同日,阿里巴巴微漲0.28%至74.86美元,市值為1907億美元。

拼多多強勁的表現來自於其亮麗的第三季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營收為人民幣 688.4 億元,年增 93.9%。財報公布當天,拼多多美股股價大漲18.08%,市值已來到1,847億美元。

而在拼多多公布財報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罕見參與員工對於拼多多的討論並回覆,「我堅信阿里巴巴會變,阿里巴巴會改;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馬雲也祝賀拼多多的決策、執行和努力,「誰都牛過,但能為了明天後天牛而改革的人,並且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回到我們的使命和願景,阿里人,加油!」

拼多多一直都將低價作為主要競爭策略,《財富中文網》指出,這並不是拼多多唯一的武器,拼多多早期經歷「砍一刀」的連鎖反應後,用戶已經開始從農村開始擴展到城市、往高端人群擴散。

在眾多中國電商中,從成立到上市,京東、阿里都花了10年多在美國上市,但拼多多只用了短短3年,這間從鄉村市場誕生的電商是怎麼做到的?以下為2018年報導。

談到中國的網購市場,大家一定會想到京東、淘寶這兩家極具影響力的巨頭,不過有另一家台灣讀者相對比較不熟悉的網購公司「拼多多」,本周已經在美國正式上市,目前總市值超過240億美元,是今年以來規模第四大的IPO。

中國的網購公司近年大量湧現,不過大多打不過早已坐擁山頭的巨頭們,而拼多多瞄準的,正是中國那些未享受到充分服務的三四線城市消費者,這些被忽視的力量,讓拼多多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成為用戶數達3.5億的新一代明星。

鎖定三四線城市,拼多多為什麼會紅?

本月26日,拼多多以每股19美元價格,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同時在上海、紐約舉行敲鐘儀式,盤中一度大漲 44.47% ,讓每股價格來到27.45 美元,再加上含期權總股數估算,拼多多的總市值超過240億美元,不只是今年至今規模第四大的IPO,更是近四年來最大的中概股 IPO,更讓持股將近50%的創辦人黃崢,身價一夕來到137 億美元,躍上彭博億萬富翁排行前100名。

有很長一段時間,「劣質品」的標籤始終如影隨行跟著中國,而隨著經濟狀況改善、工資上漲,中國製的產品在品質上越來越競爭,像是手機品牌華為、VIVO、小米也都端出越來越高端的產品,瞄準全球市場。

因此在京東、淘寶上,不乏看到各類最新、最潮的產品,然而中國還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喜歡便宜的雜貨,這些東西品質稱不上好,甚至有許多瑕疵,但是便宜到誇張的價格,仍舊激起一大群民眾搶購的欲望,而這就是拼多多的魅力所在。

拼多多是現在中國非常火紅的手機購物App,商品從雜貨、快時尚、居家用品、電子設備3C都有,之所以取名「拼多多」,是因為主打透過團購的模式壓低售價,像是下圖這套韓版衣服來說,單獨購買價格是51塊人民幣,若是以「拚單」的方式團購,價格就變成49.9元人民幣;另外,下圖中的家用垃圾袋,單獨購買價格是6.9人民幣,拚單購買價格就變成2.65人民幣,而且許多店家還不用運費,「越拚越便宜」的模式,深深打中許多對價格敏感的客群。

此外,拼多多還有許多行銷花招,像是可以在App上看到其他買家在買什麼、在頁面上顯示即時拚單的狀況、砍價免費拿等等,以2018第二季來看,拼多多每月活躍用戶達1.95億、買家數為3.43億、月營業額能達到人民幣400億元的規模,這個數字將近京東的一半,用戶中有高達64.73%來自三四線城市,相較之下京東用戶中,超過半數用戶都來自一二線城市。

中國網購平台宛如戰國時代,每一年出現消失的平台相當多,新進業者燒錢補貼搶市場,在錢燒光後,卻無法提出吸引用戶的方案,拼多多看準的是那群長期被忽視、未享受到充分服務,卻擁有巨大潛能的那群人,這些住在鄉村的用戶,對網路不是太了解、年齡層也較大,但卻是中國底層經濟不可忽視的能量。

平台上的產品有些品質不是那麼好,不過並不是每一位消費者都那麼在意品質,像是家用垃圾袋、曬衣夾等家用品,透過拚單模式薄利多銷,拼多多單一項商品可以創造出3到4萬的銷售量,不僅消費者樂得撿便宜,商家也能賺到錢,而這正是拼多多的獨特之處。

騰訊是第二大股東

公司總部位於上海的拼多多,從2015年成立不到三年,已經吸引了紅杉資本、騰訊的投資,目前騰訊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從財報來看,如同多數的電商,拼多多的獲利主要來自廣告和交易手續費,2017 年營收達17 億人民幣,進一步來看,2017年第一季營收為3700 萬人民幣 ,2018年第一季已經成長到13.5億人民幣,成長相當驚人。

不過2016、2017 這兩年,財報顯示仍有人民幣2.92 億元、5.25 億元的淨虧損,顯示拼多多還未能實現營利,也因為賣的東西都是廉價商品,銷售總額也難以與其他巨頭比拚。

拼多多
拼多多瞄準這些住在鄉村的用戶,對網路不是太了解、年齡層也較大,但卻是中國底層經濟不可忽視的能量。

前Google工程師,黃崢一手打造拼多多

拼多多創辦人叫黃崢,年僅38歲,因為持股高達46.8%,這次IPO後財富上升到8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543.4億元),一舉擠進中國富豪榜前25名,以及彭博億萬富翁排行(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前100名。

黃崢在杭州長大、浙江念大學,後來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電腦科學碩士,2004年時進入Google擔任軟體工程師,2006年回中國參與Google中國創立,後來他離開了Google,在2007年自己創立銷售3C商品的電商網站Ouku.com,經營三年後將公司賣掉,於2015年成立「拼好貨」,接著在公司內部創了「拼多多」,2016年拼好貨跟拼多多正式合併在一起。

CHINA
黃崢認為「拚單」很像是一群好姊妹出門逛街,沒有要買特定商品的目的性,只是追求快樂的購物場景。
圖/ shutterstock

黃崢曾在受訪時說過,淘寶是一個目的性非常強的平台,會有非常清楚的購買動機,很像是一個人周末在家做飯,會想好要去買米、買醬油,「但拼多多是另一種場景,」黃崢認為「拚單」很像是一群好姊妹出門逛街,沒有要買特定商品的目的性,只是追求快樂的購物場景。或許我們應該說,拼多多更強調與朋友、家人甚至社群的互動性,才能在三四線城市成功延伸觸角,而這些正是京東、阿里巴巴沒有顧及到的一塊。

品質不佳、仿冒品氾濫,IPO後拼多多的兩大挑戰

拼多多一直以來為人所詬病的,是平台上仿冒品氾濫的問題,上市前夕也面臨侵犯商標的指控,本月19日,中國嬰幼產品品牌「爸爸的選擇」(Daddy's Choice),在紐約聯邦法院控告拼多多,在美國銷售該品牌假冒或未經授權的紙尿布,認為有損品牌在紐約的形象,侵犯商標權,拼多多則沒有表示任何意見。

品質不佳、仿冒品氾濫,這正是拼多多的致命劣勢,品質不佳的便宜品大家或許可以接受,但像是毒奶粉、假疫苗這類事件頻傳,假貨問題則直接影響顧客的信任以及滿意程度。

面對拼多多的崛起,京東董事長劉強東曾說過:「我不在乎商業模式的不同,我在乎用戶體驗,這答案或許在我們的購物網站上經歷3次買東西的經驗後,就可以得知。」言下之意暗示拼多多的兩大致命傷,直接衝擊了用戶體驗。

京東
京東董事長劉強東曾說過:「我不在乎商業模式的不同,我在乎用戶體驗,這答案或許在我們的購物網站上經歷3次買東西的經驗後,就可以得知。」
圖/ shutterstock

展望未來,拼多多立刻需要面對的,是必須從低價戰略,逐步轉移到品質的提升,以此滿足不同層級的顧客需求,才能讓企業有良性的發展,高階、低階市場通吃,現階段拼多多除了累積了龐大的用戶,也掌握了足夠的信任基礎,因此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與新業務是可以期待的,才更有能量與阿里巴巴、京東抗衡,創造三強鼎立的局面。

在IPO的股東信中,黃崢談到:「拼多多不是一個傳統的公司,它在大家都覺得電商的格局已定,歷史書已經寫完的時候誕生。」他認為拼多多生存的基礎是為用戶創造價值,他期許團隊,永遠不要因為股價的波動而感到不安,「而只會是因為對消費者真實需求變化的不了解,以及消費者對我們的不滿意乃至拋棄」這些因素而感到擔憂。

展望下一個階段的拼多多,黃崢畫出了一個不同的願景:「你可以想像它是一個將網路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緊密融合在一起的多維空間。它將是一個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網路驅動的Costco和迪士尼的結合體。」想將拼多多打造成娛樂與高性價比產品的綜合體。

鎖定鄉村市場所創造傳奇,IPO後拼多多的大小優缺點,勢必將被海內外投資人更嚴格的檢視,因此品質不佳、假貨問題也勢必迎來更多的監管,赴美上市很風光沒錯,不過這一切還都只是開始而已。

關鍵字: #新零售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