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合作」只是口號?兩張圖,學學員工超過15萬的企業管理策略
「團隊合作」只是口號?兩張圖,學學員工超過15萬的企業管理策略
2018.08.27 | 創業

本文摘自《獲利團隊》,三采出版

碧雅翠絲.托雷(Beatriz Torre)領導一支培訓團隊,專為電梯創新中心(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提供服務。電梯創新中心是隸屬於蒂森克魯伯公司(ThyssenKrupp)的研發部門,擁有800名員工。而蒂森克魯伯公司則是一家多角化經營的世界級工業巨頭,旗下員工超過15萬人,營業額高達420億美元。這支培訓團隊的目的很簡單:開發出電梯創新中心員工的技能,好讓他們順利傳遞公司產品的價值。蒂森克魯伯公司設計的電動步道與電梯系統日益複雜,在世界各地的建築物、機場,以及大型商業區廣泛應用。

身為培訓團隊的領導者,碧雅翠絲在工作上面臨兩個挑戰。

商業模式圖,精準定位個人與團隊

第一,隨著預算審查越來越嚴格,她必須向內部顧客電梯創新中心說明,培訓團隊如何促進研發成功。第二,她想要找出新方法,讓團隊貢獻並創造其他價值。碧雅翠絲說:「我們要換個角度看事情,才能呈現出誰能從我們的工作中獲得利益。」

碧雅翠絲決定,把自己團隊的獲利模式與創新中心的商業模式校準一致。 首先,她把商業模式思維的概要告訴創新中心專案經理,然後兩個人一起畫出創新中心的團隊模式圖。接著,她定義出培訓團隊的模式,最後把創新中心團隊模式放在培訓團隊模式上,以對照兩種模式。

兩種模式之間的顯著分歧(同時也是巨大的機會),一下子就一目瞭然。

77.jpg
圖/ 三采

創新中心的價值主張是「為市場帶來新產品」,然而,碧雅翠絲和經理繪製的視覺化模式卻清楚顯示,創新中心必須和另外四個同屬蒂森克魯伯公司的團隊密切協調,包括製造團隊、供應鏈團隊、銷售團隊、財務團隊,才能創造出新產品。雖然這五個團隊互相關聯,團隊成員卻欠缺產品管理的專門知識─反觀碧雅翠絲的團隊,一向專注在工程與專案管理訓練!

碧雅翠絲馬上看出,他們對產品管理訓練有強烈需求─以及提供這項訓練給公司另外四個團隊的需求。這表示她的團隊多了四個新顧客,必須在團隊模式圖中創造一種新的價值主張,並加上一個新的關鍵活動(綠色便利貼)。然後,她從蒂森克魯伯公司的其他部門招募新的關鍵夥伴,協助她的團隊設計、傳遞新的訓練方式。同時,新顧客也和他們共同創造訓練方式。

把培訓團隊模式與電梯創新中心模式校準一致後,碧雅翠絲就能呈現出自己團隊的價值,拿到更高的預算。不僅如此,她在蒂森克魯伯公司的地位也提升了,她成為一個眼界超越工作職務的人。

用「PINT」四要素解析問題

當初把PINT首字母縮略字教給史提夫的是莎莉(Sally),她是史提夫的朋友,曾一邊在某家醫療器材工廠做全職工作,一邊就讀MBA夜間部課程。其實,這張圖表是某套工具的一部分,莎莉把那套工具稱為關鍵工作探測器(Valuable Work Detector)。

史提夫還記得他和莎莉討論過一個問題,雖然簡單,卻很深刻:是什麼創造了工作?莎莉說,幾乎誰也不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許多人想當然以為,有了某個附帶職稱的「職務」(job),例如會計師、物流經理、行銷助理等等,自然就有工作(work)。

莎莉認為,這種不言自明的「職務等同工作」的假設,會給領導者造成莫大的困擾,因為這意味著:(1)把工作定義成某種職務描述;(2)把工作侷限於職稱所界定的活動。一旦假設職務等同工作,就會限制員工自我引導與投入的程度。莎莉堅信,每個人都需要一種更偉大的工作理論。

關鍵工作探測器依據的是業界的基本常識,意思就是說,創造工作的是所有組織共通的四個元素:問題或潛力、議題、需求,或趨勢(PINT要素)。每個PINT要素都可以是某個工作值得去做的理由,可以用來當作某種探測鏡,搶在某個工作被冠上某種服務、產品、內部行動,或新職位的稱呼之前,就先把這個有待完成的工作探測出來。

1. 問題或潛力
某個東西出問題或運作不順,或出現嘗試某項新事物的機會。例如:莎莉公司的員工流動率過高。

2. 議題
沒有任何東西出問題,不過規則、法令或條件改變了。例如:莎莉的公司雇用外國研究生當實習生或約聘人員的現行模式,一定會受到即將實施的新法案限制。

3. 需求
欠缺某項事物,或欲求、渴望新事物或不同的事物。例如;莎莉的雇主打算進軍南非,需要懂得西班牙語與葡萄牙語,並具備文化素養的人才。

4. 趨勢
某些事物正在改變或正朝著新方向發展,或世人的行為模式改變了。例如:醫療界越來越廣泛應用機器人,這意味著,莎莉的公司需要起用一些熟悉機器人技術的工程師。

第一步,選出某個你團隊服務的關鍵顧客,然後設想這個顧客遭遇的問題或潛力、議題、需求,或趨勢。找出一兩個看起來比較重要的要素,並針對所選出的要素寫下簡單扼要的描述。請試著想像,這四個PINT要素都在模式圖中的顧客區隔積木中。

除非你對顧客的問題或潛力、議題、需求,或趨勢具有直接專業(direct knowledge),你的描述才能代表事實,否則你的描述只能代表一種假設,必須另外找顧客或見多識廣的知情人士驗證。

用「SIRP」四要素找到解答

找出一至多個有根據的PINT要素後,試著解釋你的團隊可以如何回應,每一項回應都是一種可能的價值主張,用來處理相同的PINT要素。另一方面,首字母縮略字SIRP也代表四項要素,你的價值主張可以包含SIRP的任何一項要素:

89.jpg
圖/ 三采

1. 解方或提案
解決、修復,或提議用新的方法、服務、產品,來因應某個問題或潛力。例如:訪談顯示,關鍵員工離職的原因是難以適應高工時的工作形態,於是莎莉的人資團隊實施更有彈性的工作安排。

2. 創新
積極採用某些事物或接納某些形勢,來因應某個議題。例如;莎莉的團隊參加了幾個學術研討會,得知目前有兩個不錯的國內工程學院研究生就業計畫,於是他們改變徵才對象,不再那麼依賴在海外受訓的工程師。

3. 資源
能夠滿足某項需求的人力、資金、物資,或智慧財產。例如:莎莉的團隊徵求志願參與語言技能調查的員工,然後從公司內部招募人選,擔任有關南非市場開發的新職位。

4. 定位策略
提議藉由某種方式來利用某種趨勢,或極力降低風險。例如:莎莉的團隊提議贊助當地一間研究單位,增設一個機器人工程學教授職位。莎莉的團隊沒發明任何新職稱或新職位,就把四個PINT要素通通搞定了。

根據PINT分析,團隊成員只是擴大了他們對於「有待完成的工作」的定義,然後,無論這些工作屬不屬於「職務描述」的範圍,都要設法做好。注意,關鍵工作探測器不只可以用於內部顧客,也可以用於外部顧客。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