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陪伴童年成長的第一個芭比娃娃嗎?長大後,變成了迷戀芭比娃娃的愛好者,不自覺地開始收藏起一個個芭比娃娃;因為喜歡哆拉A夢,漸漸地,許多印有哆拉A夢圖騰的生活用品,也變成了採買的堅持……。生活中,當對某件物品開始莫名的迷戀與愛好時,就慢慢地習於典藏這些回憶,逐漸地變成了一個收藏迷。
《果實出版》強調「記憶」與「收藏」的出版構想就是來自於此,總編輯王思迅表示:「人們對知識是有渴求的,而台灣其實有許多收藏迷的存在,只要有好的詮釋方式與編輯理念,就可以將收藏迷的回憶變成具體的出版品,」在新的詮釋方法下所產生的作品,不但顛覆過往制式化的出版規則,還可帶領讀者走向新的閱讀情境。
**當收藏迷變成作家
**
《果實出版》的軸線以「記憶」與「收藏」作為劃分,記憶指的是用一種新的角度視野與圖文並重的編輯方式,將生活中平凡無奇的事物重新作詮釋,目前相關的出版書系包括了〈發現台灣〉和〈發現世界〉等系列。而收藏指的是將回憶中有意義的事物,經具體化的收集過程,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分享收藏理念與心得,〈玩藝舖〉系列出版品即為此。
「〈玩藝舖〉系列的作者鎖定在專業的收藏迷,每位作者至少要有超過5年的收藏經驗,而且對收藏品要有一定時間的經營心得,」王思迅談及發掘作者的條件與過程,「透過網路或各碩博士論文等管道,去尋找專業的收藏迷,找到作者後,需經過不斷的溝通,才能決定作什麼主題,用什麼方法去完整詮釋作者的收藏知識,」王思迅笑著表示,幾乎合作過的每位作者,都是歷經這「壓榨」的編輯溝通和寫作過程,才能產生嘔心瀝血的「處女」作品(每位作者幾乎都是第一次將自我的收藏經驗,發行成書),往往在提供完整的知識過程,把所有的收藏經驗全部掏空整理,所以每一本收藏書不僅是作者的第一件作品,也是5年以上的寶貴收藏歷程。
**不宣傳仍舊賣得好
**
一本出版品的誕生,通常會藉由促銷管道來提高發行量,但《果實出版》卻相信好書不寂寞,即使作者本身幾乎都是第一次出書,仍然不作宣傳活動,總是寧靜的上市出版,無聲的出現在書店架上,但仍舊吸引著特定的讀者前來探訪。
「只要出版品具有強調性觀點和完整的詮釋角度,那麼至少就會有3000個讀者,在那裡等著你,」王思迅談及相信閱讀市場的存在,只要能將完整的知識提供給讀者,就不用擔心沒有閱讀市場。
PC Home電腦家庭出版集團發行人詹宏志曾表示,《果實出版》的〈發現台灣〉系列叢書,打破了歷史文學書沒有辦法單獨閱讀的原則,創造了一個新的閱讀情境。
對於從來不思考經營理念的吳思迅而言,總是不斷的花心思去思考如何創造出新的閱讀情境,以提供完整的知識給讀者。
在這個看似沒有經營理念的出版社,其實,已經尋著一條清晰的出版脈絡往下經營,並早已在出版地圖上,開花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