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教你讀財報:4個現象,營收高、獲利升可能都是假象!
會計師教你讀財報:4個現象,營收高、獲利升可能都是假象!

想要知道一間企業的體質好不好,先看他們的財報準沒錯。你會觀察哪些財務數字呢?營收、淨利或者每股盈餘(EPS),是大多數人非常重視的指標,正常情況下,它們的確能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

然而,當這些數字經過「潤飾」,或是企業透過非正當的手段取得時,香港獨立非執行董事協會台灣主席駱秉寬提醒,「這份財報便不再是企業的體檢報告,而是整形報告,」投資人沒有辦法正確判斷真實的營運情形。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便以「透視財務報表的關鍵訊息」為主題,舉辦研討會,提供獨立董事拆解企業財報的方法。而這套方法,同樣適用於每一位想學習如何觀察企業的投資人。

小心營收被灌水!不看「單一數字」比較保險

駱秉寬提到,財報中容易出現異常的地方有兩處:「營業收入」和「關係人交易」

首先,營業收入時常會有虛灌的風險。他舉例2017年台灣就有兩間上櫃公司,英格爾和華美,涉嫌利用海外人頭公司,和他們的大客戶中國普天集團交易,製造出大筆的應收帳款,以衝高營收。例如華美的應收帳款,就是其股本的4倍,而單一間普天集團,更占英格爾應收帳款的93%。

第二個則是隱匿關係人的交易。財報本來會於附錄列出重大交易的對象,但有些公司會刻意隱藏、沒有確實列出往來的公司,其實是可實質掌控的子公司。通常會選擇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避免競爭對手知悉企業的布局,或是賺取利潤後,可用於穩定母公司財務狀況。2016年時,台灣快閃記憶體大廠,就曾經因為未揭露關係人交易,遭到檢方大動作調查。

除了這兩處要多加留心,他也提醒,閱讀財報避免只看單一年度的數字,而要加入「財務比率」的思維,像是發現毛利率大幅下跌、負債比例一直提昇時,就要特別注意。同時,也要關注非財務指標,包括頻繁更換會計師、獨立董事和董事跳船等,都是財報可能灌水的警訊之一,像是華美去年就連續換了兩間會計師事務所。

就算各種獲利指標上揚,還要從 4 個角度確定數字可信

在實際拆解企業財報時,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營運長涂嘉玲給出4個具體的觀察方向:

1. 比對同業毛利率

涂嘉玲指出,在看財報的時候,不能只想著這是一間特別傑出的公司。「一定要適當的懷疑。」

她以4間台灣生產食用油的公司為例,其中規模最小的業者,卻擁有第二名的毛利率。為什麼在沒有規模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取得較高的毛利?這個時候,比較同業的成績,就是最保險的做法。當你可以做比較,就能發現其中的原因,事後也證明由於他們滲入假油,才有辦法降低成本、領先同業。

2. 比對大環境趨勢

除了從同業的表現來看,整體大環境的表現也是觀察項目之一。即使市場上的龍頭或領先者,的確有可能在逆勢中保持好成績,但她仍然強調,抱持適度懷疑的態度,可以幫助你避開造假的企業

她舉例,一間從事貴金屬回收的公司,雖然是這個產業的佼佼者,卻在2013年金價下跌的時期,同業普遍沒有獲利的情況下,營業利益還能較同期成長一倍。而之後該公司就被爆出利用不當會計手法,遞延公司損失,還有員工盜賣金屬的新聞,甚至因此被停止交易。

3. 確認成長動能合理性

當企業營收、獲利相繼提高時,要記得更進一步抓出這些營運動能,是不是來自合理的業務內容。她提到過去一間企業的董事長,涉嫌加入類似他人人頭公司的行列。這時候會發現財報中的「其他營業收入」占比突然上升,成本卻沒有相應提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真的會有哪種業務是低成本、高毛利嗎?」涂嘉玲說,便值得懷疑營收的合理性。

4. 確認營業活動現金流入

涂嘉玲指出,當資產、營收、獲利、股本都大幅成長時,還要再注意一項財務數字:營業活動現金流入。她以一件過去知名的詐欺事件為例,該公司1994年到1998年的5年間營收成長9倍、股本成長20倍、淨利更是飆漲60倍,在1999年上市時,還拿到了國家磐石獎。

然而,這一切看似美好的前景,竟是該公司透過做假帳、與人頭公司交易、左手進右手出等方法,在紙上捏造的海市蜃樓。其實,如果當時深入研究財報,就會發現在「營業活動現金」這個項目露了點端倪。

涂嘉玲解釋, 營業活動現金流入為正時,指的是企業每賣一件產品,都能夠從中留下現金 。但觀察該企業的財報,直到2004年騙局爆發前,營業活動現金都是負值,獲利卻不斷提高,代表企業並沒有真正拿到這些錢,做假帳的機率大幅提高,投資人就應該加強警戒。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